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层练习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分层练习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4白银模拟)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④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图中地理区域①②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降水
C.地形 D.气温
3.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需求量大,但春季降水偏少,往往出现春旱。能够缓解华北地区春旱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大量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024天水三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平畴沃野,麦浪如金;南方河湖纵横,稻香千里;西北大漠孤烟、水草肥美;青藏地区雪峰连绵,冰川晶莹。下图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图1)和某区域景观变化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与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的是( )
A.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 B.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5.导致图2景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降水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2024陇南模拟)北京的刘先生乘京广高铁南下到广州出差,早餐在北京吃的是包子,晚餐在广州吃的是米饭。读京广高铁线路分布图及食物照片,完成6~7题。
6.刘先生在北京和广州所吃食物上的差异,主要受(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B.生活习惯的影响
C.农业生产的影响 D.地势高低的影响
7.下列对我国人类活动差异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口分布——东疏西密 B.经济发展水平——东低西高
C.农业分布——东牧西耕 D.交通运输——南水运北陆路
(2023陇南模拟)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③地的地形是(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山东丘陵 D.青藏高原
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三熟
B.耕地集中连片
C.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
D.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2024湖北鄂州模拟)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示意某地刺绣作品。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作品所代表的地区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民居临水而建 ②屋顶坡度小 ③船行速度快 ④河流水位季节差异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1.图示地区代表性的美食为( )
A.饺子 B.烤馕
C.汤圆 D.酥油茶
(2024武威模拟)《辽史》中有一段文字:“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下图示意该地区居民转徙时所居住的“毡帐”。据此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所述的“毡帐”常见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根据图文材料推断,该地区( )
A.以渔业为主 B.以林业为主
C.以种植业为主 D.以畜牧业为主
(2024湖北武汉模拟)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水捏成团即可食用。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吃法简单,携带方便,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据此完成14~15题。
14.青藏地区的青稞单产较高,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光照强,气温高 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弱,降水多 D.生长周期较短
15.糌粑携带方便,非常适宜藏族牧民的( )
A.待客之道 B.抗寒体质
C.游牧生活 D.宗教信仰
16.(2024四川成都)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下图是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复杂多样的地形
(1)A地形区名称是 ,B地形区名称是 ,两地均位于我国的第 级阶梯。
主题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简述该地形区发展水田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至少三点)。
元阳哈尼梯田是人地协调的典范,完美体现了山水林田居的统一。
(3)说出图中林区布局的合理性。
主题三 丰富多样的南方食材
南方地区盛产竹笋、莲藕、茶、椰子、柑橘、菠萝、香蕉、螺类、鱼虾等。
(4)简要说明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17.(2024四川遂宁)兰新高铁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 776 km,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它穿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沿途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暑假,小宇从兰州出发,乘兰新高铁一路向西,来了一场别样的旅行。图1为兰新高铁分布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小宇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旅行攻略篇】
(1)出行前,小宇做了以下攻略:
查地图: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 为主;
定行程:制定了“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的旅行路线;
带装备:防晒霜、墨镜、遮阳伞、氧气袋、羽绒服等。途中在 (城市)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
【旅行猎奇篇】
(2)图2是小宇在湟水谷地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种植青稞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充足;此外小宇在西宁附近参观了光伏牧场(图3),请分析当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旅行美食篇】
(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 ;在哈密,小宇尝到当地的哈密瓜特别甜,请分析其原因。
【旅行收获篇】
(4)图4是小宇在新疆拍摄的照片,在地面上修建隧道,在铁路旁修建防护墙,其目的是为了 ,照片中反映出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
18.(2024武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河湖众多,被称为“亚洲水塔”(水塔原本是指用于储水和供水的高耸结构)。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下图示意拉萨河位置。
(1)拉萨河属于 (内流/外流)河,其大致的流向是 ,河流补给主要来自 。
(2)阐述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原因。(答对三条即可)
(3)简析拉萨市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答对三条即可)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2024白银模拟)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④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C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图中地理区域①②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A )
A.气候 B.降水
C.地形 D.气温
3.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需求量大,但春季降水偏少,往往出现春旱。能够缓解华北地区春旱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D )
A.大量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024天水三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平畴沃野,麦浪如金;南方河湖纵横,稻香千里;西北大漠孤烟、水草肥美;青藏地区雪峰连绵,冰川晶莹。下图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图1)和某区域景观变化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与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的是( B )
A.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 B.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5.导致图2景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 )
A.降水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2024陇南模拟)北京的刘先生乘京广高铁南下到广州出差,早餐在北京吃的是包子,晚餐在广州吃的是米饭。读京广高铁线路分布图及食物照片,完成6~7题。
6.刘先生在北京和广州所吃食物上的差异,主要受( C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B.生活习惯的影响
C.农业生产的影响 D.地势高低的影响
7.下列对我国人类活动差异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D )
A.人口分布——东疏西密 B.经济发展水平——东低西高
C.农业分布——东牧西耕 D.交通运输——南水运北陆路
(2023陇南模拟)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③地的地形是( A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山东丘陵 D.青藏高原
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三熟
B.耕地集中连片
C.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
D.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2024湖北鄂州模拟)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示意某地刺绣作品。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作品所代表的地区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A )
①民居临水而建 ②屋顶坡度小 ③船行速度快 ④河流水位季节差异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1.图示地区代表性的美食为( C )
A.饺子 B.烤馕
C.汤圆 D.酥油茶
(2024武威模拟)《辽史》中有一段文字:“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下图示意该地区居民转徙时所居住的“毡帐”。据此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所述的“毡帐”常见于我国的(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根据图文材料推断,该地区( D )
A.以渔业为主 B.以林业为主
C.以种植业为主 D.以畜牧业为主
(2024湖北武汉模拟)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水捏成团即可食用。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吃法简单,携带方便,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据此完成14~15题。
14.青藏地区的青稞单产较高,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B )
A.光照强,气温高 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弱,降水多 D.生长周期较短
15.糌粑携带方便,非常适宜藏族牧民的( C )
A.待客之道 B.抗寒体质
C.游牧生活 D.宗教信仰
16.(2024四川成都)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下图是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复杂多样的地形
(1)A地形区名称是四川盆地,B地形区名称是云贵高原,两地均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主题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简述该地形区发展水田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至少三点)。
地势平坦;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元阳哈尼梯田是人地协调的典范,完美体现了山水林田居的统一。
(3)说出图中林区布局的合理性。
涵养水源,为聚落、梯田提供用水;保持水土,防止滑坡、泥石流等。
主题三 丰富多样的南方食材
南方地区盛产竹笋、莲藕、茶、椰子、柑橘、菠萝、香蕉、螺类、鱼虾等。
(4)简要说明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地形多样;水热条件好,气候差异大;河湖众多。
17.(2024四川遂宁)兰新高铁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 776 km,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它穿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沿途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暑假,小宇从兰州出发,乘兰新高铁一路向西,来了一场别样的旅行。图1为兰新高铁分布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小宇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旅行攻略篇】
(1)出行前,小宇做了以下攻略:
查地图: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定行程:制定了“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的旅行路线;
带装备:防晒霜、墨镜、遮阳伞、氧气袋、羽绒服等。途中在西宁(城市)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
【旅行猎奇篇】
(2)图2是小宇在湟水谷地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种植青稞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此外小宇在西宁附近参观了光伏牧场(图3),请分析当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地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该地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旅行美食篇】
(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在哈密,小宇尝到当地的哈密瓜特别甜,请分析其原因。
哈密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哈密瓜糖分积累;哈密地区的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哈密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当地多采用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水质纯净,无污染,有利于哈密瓜的生长。
【旅行收获篇】
(4)图4是小宇在新疆拍摄的照片,在地面上修建隧道,在铁路旁修建防护墙,其目的是为了防风(或防风沙),照片中反映出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封育禁牧;保护草原等。
18.(2024武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河湖众多,被称为“亚洲水塔”(水塔原本是指用于储水和供水的高耸结构)。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下图示意拉萨河位置。
(1)拉萨河属于外流(内流/外流)河,其大致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2)阐述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原因。(答对三条即可)
海拔高,为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冰川广布,淡水资源丰富;河湖众多。
(3)简析拉萨市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答对三条即可)
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形比较平坦;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河流(或拉萨河)流经,水源充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