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2023一2024学年
B.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C,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1.乡村儿童的生活无忧无虑,右边的插图让你想到的词句是
D.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
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体现的感彩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请写出本学期你积累的其他连续两句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
日根据拼音写字词。(10分)
A.雨来像小鸭子,样抖着头上的水,望着妈妈笑。
诗:
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春天桃红柳绿,燕子min jie()地从空中掠过;夏天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3.《芙蓉楼送辛渐》中表现王昌龄精神品格的诗句是“
骄阳似火,xiàng ri kui(
)露出cànIdn(
)的笑脸:秋日天高云淡,fng
C.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
shu6()的果实让你一饱口福:冬日冰天雪地,北风huxiào(
),往昔热闹的
D.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英国的华兹华斯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大地一片qing jing()。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sh加稀()()菜()服()赢
A.,《白鹅》和《白公鹅》都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5.《独坐敬亭山》中的“
”以动衬静,写出了诗人内
shi修()拂()()合()非
B。诗歌的语言表达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
心的平静。
日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6分)
新绿。
6.在逆境中,我会引用《周易》中的“
”来激励自己坚
1.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清平乐·村居》中的“清平乐”是词的题目,“村居”是词牌名。
(
持不懈地努力。
A.松脂(zhi)
枝折花落(shé)
D.《乡下人家》一文按时空交叉的顺序描写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
严俊
一丝不苟
五阅读理解。(26分)
B.倔强(jué)
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屏息凝神(bing)
陡峭
焦躁不安
(一)师旷①论学(8分)
C.鸡冠花(guàn)
情不自禁(in)
慰籍
枪栓
8.夏明整理图书角时,发现下面这些书被放在了“科普作品”书架上。其中,摆放有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幕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D.曝晒(bào)
率领(shuai)
甜蜜
潇洒
误的一本是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万个为什么》
B.《灰尘的旅行》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①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
C.《安徒生童话》
D.《看看我们的地球》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①行乎?”平公曰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C.欲将轻骑逐(骑行)
“善哉!”
D.过是溪(这》
目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3.下列诗词句、题目、朝代和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1个错标,点符号,1个错别字,3处语病)(5分)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但音乐、文学造诣很高。
A,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墨梅》—唐—卢纶
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盲臣:师旷的自称。①昧:黑暗。
这学期,我许多读了童话。我喜欢读童话,因为它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童话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宋—罗隐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唐—辛弃疾
里的很多人物都有了不起不平常的能力,常常让我非常羡慕。我也从童话里明
臣闻之: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一《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白了很多道理,如从“宝葫芦的秘密”中,我知道了做事成功跟要不要付出努力有
2.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4.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明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讲尊师求学的故事,张小文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很大的关系。
备讲“”这个成语故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一”的句子。(2分)
A.悬梁刺股B.囊萤夜读C.程门立雪D.铁杵成针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体会句中冒号的用法,根据提示,再仿写一句话)(2分))
4.新趋势情境实践当读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时,我看向顽皮贪玩的明
A,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奶奶非常好客:
明,决定用一句学过的谚语去劝诫他:“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