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新课导入
《长江之歌》中第一句是这样唱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学习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理清文章思路,品位文章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语言的妙处。(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难点)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素养)
知识链接
各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千米。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
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
作者介绍
马丽华,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初读正音
黧黑
棱角
砾石
骤然

lénɡ

zhòu
蜷卧
虔诚
蠕动
腈纶
quán
qián

jīnɡ
漫溢
豁然
敦实
草坝子

huò
dūn

劲旅

风云变幻
熠熠烁烁
jìng
chuāng
huàn

shuò
词语解释
熠熠烁烁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敦实
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豁然
形容开阔或通达。
鲜有人迹
很少有人的踪迹。
气势磅礴
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风云变幻
局势动荡不安,复杂多变。
整体感知
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山脚
草坝子上
冰丛砾石堆
走下砾石堆
沿冰河接近冰山
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
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二部分 (第3—11段)
详写第一天在各拉丹冬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第12—15段)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课文探究
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尽是冰雪,景色单调
各拉丹冬
阴阳二坡
西北阴坡
东南阳坡
好看
这种好看体现在哪儿?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课文探究
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这里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课文探究
作者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课文探究
品读下面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品析】
“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应接不暇,令人不知道看什么。 “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课文探究
删去标蓝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品析】
删去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
课文探究
作者是怎样描绘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品析】
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裂缝和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概括主题
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的一次雪域高原之游,描写了各拉丹冬美丽壮观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经历,赞美了大自然神奇的伟力,抒发了热爱雪域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勇往直前,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学后感悟
各拉丹冬雪山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
学后感悟
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