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
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难点)
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素养)
作者介绍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
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背景资料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
但如何着手,阿来心下茫然,他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精髓是水!从玉龙雪山上的冰雪,到黑龙潭这些水体,乃至古城中淙淙流淌的河水,水是丽江之美的载体和精魄。”最终,阿来匠心独运,以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这篇美文。
初读正音
驿道
草甸
矗立
闸口

diàn
chù
zhá
徘徊
翡翠
掺入
砚池
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蘸到
渠水
擦拭
硕大
zhàn

cā shì
shuò
咕咚
老柏树
蜿蜒
ɡū dōnɡ
bǎi
yán
词语解释
漫溢
指水满向外流。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五彩斑斓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苍劲
指(树木)苍老挺拔。
轻盈
形容人或物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
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
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
时间、空间
对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画出来,把握一滴水的游踪,并说说文章的写作顺序。
古代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现代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整体感知
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画出来,把握一滴水的游踪,并说说文章的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
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整体感知
按照一滴水的游踪,给课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第1—5段)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第二部分
(第6—16段)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平地起伏,接近游人的视角。
整体感知
根据文章前两段的介绍,“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
“我”是由雾气化成的一片雪,然后变成坚硬的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再遇到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之前,“我”也是一滴水。
整体感知
“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高大挺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正在建筑的四方街。
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第6段“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
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整体感知
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自然风景之美
整体感知
“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
在古城里,“一滴水”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开满兰花的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从容的主人。
这一切显示着丽江古城的清幽、宁静,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显示出丽江古城与世界的沟通与融合。
人文风情之美
历史悠久
整体感知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写“我”来到金沙江,回归大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照应题目,总结全文,从一滴水视角写出了游历过丽江后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课文探究
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品析】
用排比句式写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课文探究
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品析】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课文探究
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品析】
用对比、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的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探究
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品析】
这个比喻极其巧妙。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概括主题
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