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提升卷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B. C. D.2.下列构成物质的粒子和构成氧气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 水 B. 硫酸铜 C. 金刚石 D. 汞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汞元素: B. 镁离子:C. 2个氧元素: D. 2个氮原子:4.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C. D.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水烧开后,水壶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B. 夏天,古莲花池荷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分子性质不同6.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1个重水分子是由2个重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B. 重氢离子核内有1个质子C. 重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D. 氢原子和重氢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7.科学家用锶原子研制的“光晶格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锶元素是金属元素B. 乙图中C. 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B.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C. 空气成分示意图 D. 原子结构模型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 B. 和处于同一周期C. 原子序数: D. 、化学性质相似10.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 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11.(5分)请写出下列对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1) 2个钙原子:_ _ _ _ _ _ 。(2) 3个钠离子:_ _ _ _ _ _ _ _ 。(3) “”中“”表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 _ _ _ _ _ _ _ _ 。12.(3分)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的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1) 瓷器与玻璃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玻璃器是火与沙的交融。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铝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普通玻璃中所含钠离子的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2) 茶与咖啡——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3.(5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 图1为锂的原子结构图,请判断图2中哪个原子与锂原子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并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① 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 _ _ _ _ _ (填字母)。② 由图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 _ _ _ _ _ _ _ 。(3) 图4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①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补充的微观粒子及数目是_ _ _ _ (填字母)。A. 1个 B. 1个 C. 1个 D. 2个②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_ _ _ _ _ _ _ 。14.(6分)如图所示,图1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硅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_ _ _ 。(2) 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 _ _ _ _ _ (填元素符号)。(3) 当的数值是_ _ _ _ 时,D粒子表示原子;当的数值是_ _ _ _ 时,D粒子表示离子,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15.(4分)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已知氟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有两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阴离子,请你结合如图所示的元素周期表,找到氟元素在其中的位置,并回答有关问题。(1) 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 _ _ _ (填图中字母)。(2) 氯元素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请写出一种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的符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对元素周期表中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6.(4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Ⅰ.实验一: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1) 该实验可说明的分子的性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混合均匀后,分子_ _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Ⅱ.实验二:如图2所示,、、均为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棉花团比棉花团先变红,最终棉花团均变红。(3) 该实验可证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4) 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弯管处浸入冰水中,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填“会”或“不会”)变红。17.(8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实验】利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中_ _ _ _ _ _ _ _ ,乙烧杯中_ _ _ _ _ _ _ _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 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溶液变红; 溶液未变红; 分子在不停运动着(合理即可)(2) 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上溶液没有变红而脱脂棉变红,其原因可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1、图2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在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胶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的酚酞溶液从橡胶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形管中注入浓氨水。(3) 按照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该现象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图3所示的实验方法相较于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的优点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任写一条)。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8.(5分)(1)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电子数为_ _ _ _ 。(2) 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一种铁原子的质量约为,求这种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只列出计算式,不需要算出结果)。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提升卷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B. C. D.【答案】B2.下列构成物质的粒子和构成氧气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 水 B. 硫酸铜 C. 金刚石 D. 汞【答案】A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汞元素: B. 镁离子:C. 2个氧元素: D. 2个氮原子:【答案】B4.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C. D.【答案】C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水烧开后,水壶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B. 夏天,古莲花池荷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答案】A6.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1个重水分子是由2个重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B. 重氢离子核内有1个质子C. 重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D. 氢原子和重氢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B7.科学家用锶原子研制的“光晶格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锶元素是金属元素B. 乙图中C. 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答案】A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B.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C. 空气成分示意图 D. 原子结构模型【答案】D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 B. 和处于同一周期C. 原子序数: D. 、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10.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 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11.(5分)请写出下列对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1) 2个钙原子:_ _ _ _ _ _ 。(2) 3个钠离子:_ _ _ _ _ _ _ _ 。(3) “”中“”表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 _ _ _ _ _ _ _ _ 。【答案】(1)(2)(3) 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4) 氮元素;1个氮原子(5) 5个氢原子12.(3分)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的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1) 瓷器与玻璃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玻璃器是火与沙的交融。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铝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普通玻璃中所含钠离子的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2) 茶与咖啡——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1) (或,任写一种);(2)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13.(5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 图1为锂的原子结构图,请判断图2中哪个原子与锂原子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并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① 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 _ _ _ _ _ (填字母)。② 由图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 _ _ _ _ _ _ _ 。(3) 图4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①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补充的微观粒子及数目是_ _ _ _ (填字母)。A. 1个 B. 1个 C. 1个 D. 2个②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_ _ _ _ _ _ _ 。【答案】(1) B,因为质子数都为3(2) ①② 分子的种类(3) ① C② 化合反应14.(6分)如图所示,图1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硅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_ _ _ 。(2) 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 _ _ _ _ _ (填元素符号)。(3) 当的数值是_ _ _ _ 时,D粒子表示原子;当的数值是_ _ _ _ 时,D粒子表示离子,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答案】(1) 14;40.08(2)(3) 7;8;15.(4分)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已知氟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有两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阴离子,请你结合如图所示的元素周期表,找到氟元素在其中的位置,并回答有关问题。(1) 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 _ _ _ (填图中字母)。(2) 氯元素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请写出一种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的符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对元素周期表中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1) B(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合理即可)(3) (或等)(4)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质子数逐渐增大(或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或每一纵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等,合理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6.(4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Ⅰ.实验一: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1) 该实验可说明的分子的性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混合均匀后,分子_ _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Ⅱ.实验二:如图2所示,、、均为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棉花团比棉花团先变红,最终棉花团均变红。(3) 该实验可证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4) 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弯管处浸入冰水中,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填“会”或“不会”)变红。【答案】(1) 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着(2) 继续(3) 小(4) 会17.(8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实验】利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中_ _ _ _ _ _ _ _ ,乙烧杯中_ _ _ _ _ _ _ _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 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溶液变红; 溶液未变红; 分子在不停运动着(合理即可)【答案】滤纸条上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2) 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上溶液没有变红而脱脂棉变红,其原因可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溶液滴到了脱脂棉上,将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1、图2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在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胶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的酚酞溶液从橡胶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形管中注入浓氨水。(3) 按照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该现象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 图3所示的实验方法相较于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的优点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任写一条)。【答案】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或防止氨气污染空气,合理即可)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8.(5分)(1)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电子数为_ _ _ _ 。(2) 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一种铁原子的质量约为,求这种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只列出计算式,不需要算出结果)。【答案】(1) 6(2) 24(3)第页/共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