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专题十一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1 地球之肾——湿地目录CONTENTS学习目标1核心任务2典例剖析3湿地可被分为三大类:海洋(滨海)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它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被称为“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学习目标011. 了解湿地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内在地理关联;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2. 能够从不同视角聚焦湿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出具有开放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能够从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时空变化等角度实地考察湿地公园,知道湿地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评价湿地公园规划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3. 设计和规划合理的考察路径,确定研究的区域和问题,小组合作制作电子地图。目标核心任务021. 制作湿地公园电子地图,规划考察路线。2. 探究湿地功能,认识湿地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3. 提出湿地保护建议:“地球之肾——湿地”主题学习案例之跨学科大概念核心典例剖析03(2024·十堰模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被列入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读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回答第(1)~(2)小题。(1)扎龙湿地为丹顶鹤提供的有利生存条件有( D )①提供食物 ②提供肥沃的黑土 ③提供栖息地 ④提供水源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D 第(1)题,扎龙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地。扎龙湿地为丹顶鹤提供食物、水源和栖息地;黑土肥沃与丹顶鹤的生存无关。典例(2024·十堰模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被列入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读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回答第(1)~(2)小题。典例(2)以下措施不.利.于.保护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D )A. 监测水资源,控制水环境B. 建立动植物基因库,帮助生物繁殖C. 退耕还湿,合理规划使用土地D. 保护区开发旅游业,鼓励狩猎围垦D第(2)题,保护区开发旅游业和鼓励狩猎围垦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人为干扰,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共11张PPT)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专题十一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2 在学校屋顶“种太阳”目录CONTENTS学习目标1核心任务2典例剖析3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光伏发电是我国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为“种太阳”。光伏发电量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照角度等物理量有关,这些又受到纬度、地形、地势、天气(气候)、大气透明度等地理要素的影响。学习目标011. 能够通过“在学校屋顶'种太阳'”的任务情境,发现可探究的地理和物理问题,提出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践活动。2. 观察光伏路灯日发电量的变化,结合搜集到的有关当日天气的信息,综合分析影响光伏发电的各地理要素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3. 搜集某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影响学校光伏发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 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光伏发电在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理解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的能源开发观念。5. 搜集某区域的相关信息,在区域特征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新能源发展的可行性。目标核心任务02 在实施过程中,准确找出学科联结点,巧妙地将其融入单元活动设计,在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中,培养多学科思维习惯。“在学校屋顶‘种太阳’”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核心典例剖析03“光伏扶贫”是指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回答第(1)~(3)小题。(1)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共同优势有(C )①清洁环保、无污染 ②增加降水量③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 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第(1)题,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仅清洁环保无污染,而且充分利用屋顶和大棚,不占用地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典例“光伏扶贫”是指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回答第(1)~(3)小题。典例(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 A )A. 改善大气质量 B. 加重大气污染C. 增加居民负担 D. 降低生活质量A第(2)题,太阳能资源的利用,降低了对其他能源矿产的消耗,减轻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大气质量,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民可以自用电能,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光伏扶贫”是指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回答第(1)~(3)小题。典例(3)影响光伏发电的自然因素是( A )A. 日照强弱 B. 海拔高低C. 距海远近 D. 人口多少A第(3)题,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利用太阳光,影响其发电的自然因素是日照强弱。(共10张PPT)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专题十一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3 海峡两岸一家亲目录CONTENTS学习目标7核心任务8典例剖析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学习目标01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了解台湾省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归纳海峡两岸的历史沿革、问题由来与交往概况;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2. 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认识到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家国情怀和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目标核心任务02“海峡两岸一家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所跨学科 道德与法治 历史 地理课标内容要求 认识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学科教学内容 反对分裂、“一国两制” 认识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学科 知识点 (1)为什么要反对分裂?怎样反对分裂? (2)“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你知道哪些海峡两岸交往的具体事例? (1)怎样描述台湾省的海陆位置及其在我国所处的方位?台湾省包括哪些主要岛屿?(2)台湾有哪些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3)台湾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核心典例剖析03(2024·襄阳模拟)台湾和福建之间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右图为我国台湾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2)小题。(1)台湾和福建地缘相近,只隔一湾浅浅的海峡,该海峡的名称是( D )A. 琼州海峡 B. 渤海海峡C. 舟山海峡 D. 台湾海峡D第(1)题,由图可知,台湾和福建之间的海峡为台湾海峡。典例(2024·襄阳模拟)台湾和福建之间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右图为我国台湾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2)小题。典例(2)我国下列民族节庆活动中,能体现两地汉族同胞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是( B )A. 泼水节 B. 元宵节C. 雪顿节 D. 那达慕节B第(2)题,台湾省居民中汉族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8%,能体现两地汉族同胞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是元宵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主题1 地球之肾——湿地.pptx 主题2 在学校屋顶“种太阳”.pptx 主题3 海峡两岸一家亲.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