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8张PPT)+3视频-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8张PPT)+3视频-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思考:中医有用吗?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文化底蕴,打好文化底色。
【健全人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民本思想,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责任意识】践行中华民族思想,感悟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教学重点:核心思想理念的理解认知;
教学难点:从促进社会发展角度对思想理念的认识、理解。
教学目标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要性
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内容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6.1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自学导航
目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01
中华优秀传统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内涵
02
思考:分享你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凭借对星象和自然的观察摸索出的计时体系,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与日常生活。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艺
传统习俗
传统文学
传统建筑
传统服饰
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思想
传统技艺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重要性: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经典题型
(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主题,旨在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精彩的解读以及温暖的深情,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传达给观众。下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C.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全面继承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B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思想理念深邃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故B说法正确;
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不是中华人文精神,故A说法错误;
C: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因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故C说法错误;
D:文化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能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中华优秀传统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P51-P53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墨竹图题诗》
上述名言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P51-53★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内涵: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yú)枯茎。
从这两首诗词中,水稻要顺利生长,还需要做什么?
勤奋劳作,进行定期的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工作。
老农挥汗晒衣白,香稻迎秋脱粒黄。
勤学勤行天不误,躺平岂有谷归仓。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袁隆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海绵城市
美丽乡村
绿色能源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的我们又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之二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毛泽东 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实事求是、下基层、到群众中去、采风-----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改革开放
商鞅变法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观看视频: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思考:分析国家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
思考: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安民富民”的意思 是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惠民利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使人民得到实惠 ,让人民得到好处 ,方便人民做事,追求群众生活的安稳幸福等。
①制国有常,利民为本。——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讲述的是只有以民为本才是最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制国”即治理国家,“常”则是不变的原则。这句话的大意是,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原则,即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
②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宋·苏轼《荔枝叹》
登,丰收。瑞,祥瑞、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不饥不寒,这就是最大的祥瑞。这句话说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就,表现了强烈的民本思想。
④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
身为君王,一定是先亲近人民百姓,然后人民百姓才能够归附于他。君王一定是先背叛了人民百姓,然后百姓才会背叛他。
体现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历史事件参考: ①林则徐为民请命;
②晏子智救伤槐女;
③管仲九惠之教;
④范仲淹曲线赈灾。
③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其中。“常”是固定不变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圣人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想法,他们总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老子规劝君王的话,意在告诚统治者,一切决议均应从民意出发。
利民惠民、安民富民古语参考
经典题型
(2025·山西·一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感受到磅礴的精神力量。对以下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安其学而亲其师——要团结兄弟姐妹,尊老爱幼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对学习保持兴趣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实现自我超越
D.“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自觉珍爱自己的生命
C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超越自我,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故C说法正确;
A:“安其学而亲其师”强调学生应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与“尊师重教”相关,而非“团结兄弟姐妹”,故A说法错误;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而非单纯“保持兴趣”,故B说法错误;
D:“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体现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仁爱思想,与“珍爱自己生命”无关,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1历久弥
新的思
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思想理
念的内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经典题型
(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中国传统节日到联合国假日,传承数千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材料说明( )
A.中华文化已经引领世界文化
B.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所有国家认同
C.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扩大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题干材料表述了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中国传统节日到联合国假日,传承数千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扩大,故C符合题意;
A:中华文化没有引领世界文化,故A说法错误;
B:“所有国家”的说法过于绝对,过分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故B说法错误;
D: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最优秀文化”的说法错误,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