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共20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共20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课前导入: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①通过观察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
②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盛况,从政府管理、对外政策和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③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发达的中外交通
繁荣的海外贸易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发达的中外交通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唐朝中后期对外交通
根据课本P71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说说唐朝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特点:受割据、战乱,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下降。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2、宋代的对外交通
根据课本P71第二自然段,并结合地图,说说宋代陆路交通的特点?
少数民族政权示意图
草原丝绸之路
①陆路:宋朝与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被阻断后,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2、宋代的对外交通
指出宋代海路交通线经过的国家、地区,思考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阿拉伯
东非海岸
日本
朝鲜
东南亚
印度
②海路: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③海路兴盛原因:宋代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3、元朝的对外交通
与宋朝相比,元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陆路: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
知识拓展: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
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怀着了解东方的愿望,踏上了东行之途。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历经千难万险,一年后进入中国境内。他们先来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行走,抵达叶尔羌绿洲,继而向东到达和阗和且末,再经敦煌、酒泉、张掖等地,历时三年半,于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宫,之后马可.波罗等人到达大都,并居住十多年。其间,马可·波罗还到全国各地进行游览。根据行纪记载,马可.波罗到访过云南,还去过江南一带,他的行纪里有淮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记载,他还在扬州担任官职三年。
繁荣的海外贸易
CONTENTS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繁荣的表现
(1)设置贸易机构
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外贸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1160年时,市舶司年收入达二百万贯,为北宋时的三倍。到1162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张晋藩、郭成伟《中国法制通史》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繁荣的表现
(2)范围与规模
①范围: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②规模: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韩国济州岛出土的北宋钱币
沙特阿拉伯塞林港出土的包括龙泉青瓷在内的诸多中国文物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繁荣的表现
(3)大商港及贸易商品
①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贸易商品:中国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
泉州港航标塔六胜塔
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
2、特点:
范围广, 数量多,
交往密切,双向交流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3、繁荣的原因
提示:可从经济、科技、政策、民族关系等方面思考
①经济发达: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科技发达: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CONTENTS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表现
(1)引进来(对中国):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回回药方》书影
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造西域仪象。
——《元史 天文志》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表现
(2)送出去(对西方)
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
②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③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土耳其仿青花釉陶大盘
伊朗仿龙泉青瓷大碗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传制度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
西方
中国
特点:双向交流、共同发展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2、特点
“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残存长22米,宽约9米。目前,沉船中共发现18万余件文物,其中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这批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包括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酒壶、大瓷碗等,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南海一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知识拓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唐陆路衰落、宋海路航线
元朝通陆路、海路鼎盛
设市舶司管理贸易
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陆海路促进文化交往
发达的中外交通
西方传入中国的科技文化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中国外传的发明与器物
繁荣的海外贸易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