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大教育山东联盟2025 届高三质量检测第二次联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营建东都洛邑,即“宅兹中国”。这一事件是对夏商以来的“王者居中”观念的继承。据此可知A.“天人合一”观念萌芽于西周初年 B.西周统治中心转移到洛邑地区C.铭文“中国”具有朦胧的疆域意识 D.营建东都源于发展经济的需求2.《南史》列传中(不计后妃、宗室、孝义等传)凡728人,隶籍北方者506人,原籍南方者仅222人。杜佑在《通典》中叙述扬州的文化状况时说:“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今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盖因颜、谢、徐、庾之风扇焉。”这说明A.移民是文化迁移的重要载体 B.政治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C.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社会文化 D.战争是文化交流的理想手段3.12 世纪后中国民间出现的“功过格”,主要用于记载自身行为的善恶点数,借此来期许累积的善能够保佑自身平安。当时不少普通百姓都会认真记录,日常行事前也常翻看对照,甚至一些文人雅士也参与其中。这一现象反映出A.民间信仰主导民众生活 B.儒家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C.儒释道思想融合的影响 D.民众的精神世界愈加富足4.表1为武功县和钱塘县不同时期的进士地理分布变化情况(人数)。表1信息最适合研究表1地方 唐 宋 明 清武功县(代表关中盆地) 14 7 2 0钱塘县(代表太湖流域) 0 82 155 270A.科举制度的完善机制 B.区域发展影响人才盛衰C.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 D.地理条件决定学风文风5.表2为近代列强在华的航运对比数据表。据此可推知,表2中的丙国是表2年份 吨位(百万) 甲国(%) 乙国(%) 丙国(%) 丁国(%)1868 6.4 52.2 35 0.1 7.31872 8.5 46.8 41.1 0.1 7.21877 8.0 81.1 6.9 1.4 6.21892 22.9 84.4 0.3 2.8 6.41902 44.6 60.4 1.1 16.5 16.21907 63.4 52.5 1.6 24.6 10.5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6.图1为1922年《大公报》刊载的《女子参政协进会宣言》中强调的人会目的。这表明该组织A.致力于女子参政权的普及 B.认识到妇女解放具有综合性C.推动了男权社会走向瓦解 D.旨在动员妇女参加国民革命7.1939年,美国记者海伦·斯诺在《红色中国内幕》中写道,“他们正在摧毁封建主义并建设一个现代社会。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造一个新世界。他们通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观念架起一座连接西方的桥梁,并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其意在称颂A.中共简朴民主的爱国形象 B.土地革命带来的农村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西方化倾向 D.民主联合政府的革命新貌8.图2为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分布示意图。图中外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中国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C.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D.国家出于政治和战略的考量9.表3为北京市从业人员总量及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年增人数(单位:万人)和增长率(%)。据此可知,北京市表3时期 总量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年增人数 增长率 年增人数 增长率 年增人数 增长率 年增人数 增长率1980年前 10.05 4.5 1.75 0.4 16.1 9.1 4.7 3.1“六五”计划 14.9 3.1 1.7 0.38 9.3 4.4 10.38 6.85“七五”计划 13.7 2.5 -1.86 -0.2 5.02 2 10.4 5.28“八五”计划 7.64 1.2 -4.02 -4.4 -2.12 -0.8 13.8 5.4“九五”计划 -5.1 -0.8 一 -4.1 -4 4.1 1.24A.就业增幅源于国有企业改革 B.劳动力缺口问题呈递增趋势C.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加速 D.所有制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10.图3为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古希腊公共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胜利女神立于船头,身体前倾,双翼展开,衣袍随风飘扬,健壮丰腴的身体中迸发出勃勃生机和勇往直前的力量。该作品意在A.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B.彰显希腊人的英雄崇拜观念C.表现城邦之间的战争频繁 D.赋予民众以号召力和自信力11.1231年开始,巴黎大学逐渐从罗马教皇和国王手中获得了司法自治权、罢课罢教和迁校的权利、审定教师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等特权。其中学位授予权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这说明当时A.法国是科学革命的中心 B.办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并行C.市民阶层主导城市自治 D.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12.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如果在政治范围内思考问题”,那它就会“认为全部有效的办法就在于使用暴力,在于把这种或那种特定的国家形式推翻。法国无产阶级最初的起义就是证明。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的战士”。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本质是A.暴力推翻现有的国家形式 B.建立天赋人权的理性王国C.限于民主共和的政治目标 D.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13.1918年,英国殖民政府抛出《蒙太古——蔡姆斯福法案》。法案规定:各省实行“双重制”,次要部门交给印籍官员,主要部门仍由英籍官员担任;总督有紧急决定权。这一法案引发了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的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印度各阶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抵制活动。据此可知A.印度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 B.英国殖民体系初步瓦解C.印度社会的阶级矛盾化解 D.国大党的阶级属性改变14.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罗斯福前往国会,请求国会批准美国进入战争状态,他的这一要求在短短一小时内便得到了认可。这说明A.美国极力维护华盛顿体系的尊严 B.日本的袭击严重威胁美国核心利益C.罗斯福总统拥有极高的个人威望 D.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已被摒弃15.1956年以前,奥运会举办城市均为欧洲与北美地区。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14届,其中在亚洲、大洋洲共举办5届。奥运会获奖牌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增加,非欧美国家的奥运项目逐渐被吸收,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这最能反映出A.奥运文化凸显全球一体化 B.新兴国家经济增长超越欧美C.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D.西方体育项目发展逐渐滞后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和发展材料一 公元前497年,孔子因“黎三都”改革失败,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在卫国,受权臣排挤。在宋国,遭司马桓魁追杀。在郑国,与弟子失散,人称“丧家之犬”。在陈国,断粮七日。在蔡国,生命受战乱威胁。在楚国,权臣反对楚昭王重用孔子。公元前484年,壮志未酬的孔子返回鲁国。材料二 明清易代,顾炎武等进步学者指斥理学影响下的士大夫,“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昆山抗清活动失败后,顾炎武为躲避政治迫害开启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流浪游历生涯。他“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豪杰长者,考其山川风欲,疾苦利病”。他还遍览历代史书、方志及文集等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编撰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记载了各地的地理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内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毛佩琦、李泽率《岁月河山》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周游列国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及《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特点。(5分)(3)结合孔子与顾炎武的相关事迹,谈谈你对古代知识分子使命感的认识。(4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防与塞防之争材料 19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叶,中亚的阿古柏、俄罗斯帝国侵入中国新疆,日本构衅于中国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外部危机日益显著。 同年,清廷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及论据海防派 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海防虚备,急需筹备,主张移塞防之饷增补海防。主要论据有:边防不如海防重要和紧迫,因为北京距海岸近,而新疆则离京师远;由于财政拮据和新疆之役的胜算毫无把握,这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此役是否可行;新疆土地贫瘠,不值得花高额代价收复;新疆的周围都是强邻,难以长期固守;缓期收复新疆并不是要放弃这片列祖列宗经过百战所得的土地,只不过是保存实力以待他日大举。塞防派 王文韶(湖南巡抚) 应当专意于西北塞防。主要论据有:新疆是西北防务的第一线,它守卫着屏障北京的蒙古;西方列强尚未造成直接入侵的危险,而俄国人在新疆的推进已经成为主要的威胁;不应将边防军费转用于沿海防务,因为对沿海防务已经拨给固定的军费;列祖列宗百战经营的土地不应放弃;如乌鲁木齐和阿克苏这样的战略要地应首先收复。并重派 左宗棠(陕甘总督) 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力主不应当用牺牲塞防的办法来办海军,如果中国不能将新疆叛乱平定,俄国人就会继续蚕食西北领土,西方列强也会从沿海进攻作为呼应。俄国与日本戎西方列强相比,其威胁更大,因为俄国和中国有共同的边界线:俄国既可由陆路,亦可由海路进入中国,而日本和西方国家却只能由海上进入中国。西方列强通常为了商业特权而开仗,而俄国除了追求商业的让步外,还有领土要求。因此.左宗棠坚决要求发兵西征,收复失地。——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对1874年清政府内部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作出合理阐释。(12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透视:宣传画材料 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宣传画。以“‘一五’计划宣传画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伯明翰的城市转型伯明翰是工业革命的摇篮,水路曾经是左右城市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人口居住于运河两岸一公里区域内。但是长期工业化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运河水质严重下降,运河两岸陷入发展困境甚至走向衰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伯明翰从改造运河两侧步道起步,以美化整体景观为原则持续建设运河的边界界面、标识系统,全盘统筹的思路大大提升了运河作为内陆航道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伯明翰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注重对历史传统型建筑的严格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旧城改造中突出保留与新建、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城市中存有大量特色鲜明、蕴味厚重的古典建筑。为彻底改变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破除世人对伯明翰市的刻板印象,伯明翰市政府全面主导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逐步将发展旅游观光服务等第三产业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着重塑造和推广旅游城市的新形象。·——摘编自李强《英国城市治理创新经验及对广州的启示》(1)概括分析伯明翰城市转型的历史背景。(6分)(2)通过伯明翰城市转型的经验,谈谈对其他老工业城市发展的启示。(11分)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A C B D B A D C D B D A B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参考答案】(14分)(1)孔子周游列国的特点(3分)范围广泛:涉足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历程艰辛:历程长,遭遇多次困境;目标坚定:推行仁政,恢复周礼,求“天下有道”,坚持理想。孔子周游列国的影响(2分)宣传思想:传播了儒家思想,为后世奠基;推广文教:讲学培养弟子,普及文化教育;铸就精神: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2分)批判理学空谈心性,倡导“修己治人之实学”,学术服务社会现实。《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特点(3分)两法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内容广泛:涵盖地理、水利等多方面;注重实用:为治国安邦提供参考。(3)孔子:身处春秋乱世,为重建礼乐秩序而游说诸国,展现对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的使命感。(1分)顾炎武:明清易代动荡,批判理学空疏,主张经世致用,改变社会、挽救危亡的使命感。(1分)共性: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为后人树立榜样。(2分)【评分标准】第(1)问:孔子周游列国的特点:范围广泛、历程艰辛、目标坚定各1分,准确概括对应要点即可得分。孔子周游列国的影响:宣传思想、推广文教、铸就精神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合理表述对应影响即可得分。第(2)问: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准确答出批判理学空谈心性及主张学术服务现实各得1分,共2分。《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特点:两法结合、内容广泛、注重实用三点各1分,合理概括对应特点内容即可得分。第(3)问:孔子、顾炎武各自体现的使命感:分别准确概括出孔子、顾炎武行为及对应使命感各得1分,合理表述即可得分。共性认识:能答出心系天下的担当精神及积极影响等关键内容可得2分,简单表述但核心内容合理可得1分。17.【参考答案】(12分)示例1874年,清廷内部爆发了“海防与塞防之争”,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如何分配有限的财政资源,以应对来自海上(列强)和陆上(俄国)的双重威胁。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主张优先加强海防,抵御来自海上的列强侵略。以王文韶为代表的塞防派,主张应收复新疆,以守卫蒙古和北京安全。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并重派,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但优先加强塞防,抵御俄国扩张。三派的观点均切中时弊。清政府最终采取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的策略,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水师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海防与塞防之争”反映了清政府在近代大变局中国防战略的选择困境。为后世提供了深刻教训:国防建设必须统筹兼顾,内外并重,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评分标准】(1)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背景回答,国际因素和目的各1分,共2分。(2)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内容回答,各派的主张各2分,共6分。(3)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的结局回答,左宗棠收复新疆1分,水师建设(筹划三支近代海军)1分,共2分。如答出清政府最终塞防与海防并重可得1分,但不能超过本要点所分配的分数。(4)从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本质回答,战略选择困境1分,意义教训1分,共2分。18.【参考答案】(12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材料性质类信息:“一五”计划时期的宣传画:(2)生产力类信息:工业(工厂设备)、交通运输业(火车、拖拉机、飞机)、轻工业、农业、商业等;(3)生产关系类信息:社会主义成分(国营工厂和农场、中国百货公司)等:(4)社会生活类信息:多彩的服装、多样的水果、生动的讲解、和谐融洽的氛围等。(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二)历史阐释阐释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1)结合工业(工厂设备)、飞驰的火车、拖拉机、飞机、轻工业和商业等信息,联系“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从优先发展重工业、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的角度阐释;(2)结合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等信息,联系“一五”计划中变革生产关系的内容,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角度阐释:(3)结合红花布、多样的水果、生动的讲解等信息,以及“一五”计划成就的相关内容,从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逐步提高的角度阐释。(若从其他角度阐释,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释进行评价)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三)历史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示例】“一五”计划宣传画赏析我国为顺利推进“一五”计划建设,绘制了大量宣传画。这些画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图5中高大的工厂设备,图6中的火车、拖拉机、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各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特点。图7中国营工厂、农场及百货公司的发展等,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图8中多彩的服装、多样的水果、生动的讲解等,体现了“一五”计划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稳步提升。以上宣传画反映了“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以及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透视“一五”计划的窗口。【评分标准】(1)目的和价值方面:目的1分,价值1分。(2)发展生产力方面:准确指出宣传画中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元素(如工厂设备、交通工具等)得1分;正确概括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轻重协调发展这一特点得2分。(3)变革生产关系方面:能列举出体现变革生产关系的对应画面元素(如国营工厂、农场、百货公司的相关展示)得1分:准确提炼出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一史实得2分。(4)人民生活方面:指出反映人民生活成就的画面内容(如服装、水果等)得1分;概括出对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升作用得1分。(5)总结升华:提及宣传画反映了“一五”计划多方面特点及成就,点明是其窗口,意思表述准确得2分,若表述较简单但核心意思准确得1分。19.【参考答案】(17分)(1)历史背景(6分)从工业城市面临困境的角度回答:长期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和城市衰败,运河区域功能退化。从后工业化时代面临挑战的角度回答:传统工业衰退。城市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的角度回答:城市形象和吸引力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伯明翰需重塑形象以吸引投资和游客。(2)经验与启示(11分)从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伯明翰通过运河环境治理和景观美化,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因此,老工业城市应重视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平衡。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角度回答:伯明翰通过保护历史建筑和改造运河区域,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因此,老工业城市应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从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升级的角度回答:伯明翰通过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实现了从工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因此,老工业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政府主导与统筹规划的角度回答:伯明翰市政府在城市转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全盘统筹实现了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因此,老工业城市发展需要政府科学规划与强力推动,确保转型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评分标准】第(1)问,“历史背景”每个要点2分,共6分。第(2)问,“经验与启示”前三个角度每个角度3分,其中城市转型经验2分,启示1分,第四个角度2分,“经验”与“启示”各1分。也可以分转型“经验”与“启示”两个方面分别作答,其中“经验” 6分, “启示” 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