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进侗寨共话乡村全面振兴——“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5年前,“十三五”收官,考察云南,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4年前,“十四五”开局,考察贵州,宣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习近平云贵之行,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考察途中,从历史文化到服饰艺术,再到民居建筑,如何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都成为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思想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方针政策促和谐
——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议题二
多元一体一家亲
——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
议题一
总议题:同心共筑中国梦
宗教事业重自由
——如何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议题三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
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
表现:
习语:
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P60)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行使高度自治权
集中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民主
地方自治权?高度自治权?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P60)
(1)内容:
(2)原因:
①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②阶级根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③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材料一:新疆各族人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国家和西藏各级地方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新疆现有州(市)人大代表2488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349名,占54.22%;县(市、区)级人大代表1696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0025名,占59.11%;乡(镇)人大代表43204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31739名,占73.46%。
材料二: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在对口支援机制下,组织内地优秀教师到西藏、新疆支教,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材料三:新疆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疆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国家坚持什么方针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异≠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重要性: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原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繁荣不仅仅指经济的繁荣,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和基础
≠居住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权(核心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注意:
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
①根本原因:
②国情:
③地位:
重要性:
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a.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b.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一)以改革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在贵州“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和大家围坐共话乡村振兴;在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希望“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民族地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心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这些年,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部署下,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420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古城,察看古城内木氏土司府衙署主要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时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肇兴侗寨到丽江古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这让人不禁想起,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主干”“枝叶”为喻,阐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启示?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维护民族权益)
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打击分裂势力)
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团结教育)
补充:④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⑥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我国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议题三:宗教事业重自由——如何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自由
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
②种类上:信哪种教的自由
③派别上: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时间上: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支持信教。(国家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
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
实质:使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内容
②原则:
强调依法规范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权责统一
遵守法律
依法管理
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强调不受外来干涉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我国宗教界不能对外交往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
社会现状
重要任务:
具体举措: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总结: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要求
2、从国家角度: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从中学生角度:作为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