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选择题训练1.( )里填( )时,式子能进行简便计算。A. B. C. D.2.已知,那么X、Y、Z的关系是( )。A.X>Z>Y B.Y>Z>X C.X>Y>Z D.Z>X>Y3.的计算结果是( )。A.0 B.49 C. D.504.已知,那么、、的关系是( )。A. B. C. D.5.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6.小文在计算一个分数减时,把减号看成了加号,计算结果是。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A. B. C. D.17.下面的算式中的“5”和“3”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154+376 B. C. D.1.52-0.38.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 )。A.分子不同 B.分数值不同 C.分数单位不同 D.都不对9.从10里每次减去,减去( )次得0。A.9 B.100 C.11 D.1210.有两根木料,第一根木料截去,第二根截去米,剩下两根木料相比( )。A.一样长 B.第二根长 C.第一根长 D.无法比较11.在计算过程中,“4”和“3”可以直接相加的算式是( )。A.530+764 B. C.0.46+1.357 D.12.一根绳子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米,下面说法正确( )。A.一样长 B.第一次用去的长 C.第二次用去的长 D.无法判断13.如果,那么a、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14.下面各数中,最接近1的数是( )。A. B. C. D.15.在皮影戏《西游记——火焰山》中,所用到的动物皮影个数比人物皮影少那么动物皮影个数是人物皮影的( )。A. B. C. D.16.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个。①计算,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②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48的因数,这个数一定是16。③10以内的合数有:2,4,6,8,10。④计算时,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A.2 B.3 C.4 D.117.丽丽喝一杯纯牛奶她喝了杯后,用水加满,又喝了杯,再用水加满,最后一次喝完,丽丽喝的水和纯牛奶比较是( )。A.水多 B.牛奶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18.把一根木棒锯成三段,第一段占全长的,第二段占全长的,第三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段比第二段短 B.第二段最长C.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长 D.第二段和第三段一样长19.若(n为非0自然数),则n=( )。A.2 B.8 C.12 D.1620.一杯纯果汁,涵涵喝了半杯后加满水,又喝了杯,再加满水,最后都喝光了。涵涵喝的纯果汁和水相比,( )。A.纯果汁多 B.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21.一杯纯果汁,小乐喝了杯后,兑满水又喝了一半。这时小乐一共喝了( )。A.杯纯果汁 B.杯纯果汁C.杯纯果汁 D.杯纯果汁22.下列四个算式中的“2”和“8”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2 B.- C.8.36-5.2 D.+23.下面图形中,不能表示的是( )。A. B.C. D.24.下面算式中的4和3,可以直接相加或相减的是( )。A.48-13 B. C. D.2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底边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B. C. D.26.一根2米长的钢材,先截下它的,再截下米,还剩下( )。A.1米 B.米 C.全长的 D.全长的27.下面算式中的“7”和“3”不能直接相加减的是( )。A. B. C. D.28.有一杯纯牛奶,小明喝了半杯后加满水,然后又喝后再加满水,那么他一共向中加了( )杯水。A. B. C. D.29.礼品店购进一批五彩绳,第一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______,还余下这批五彩绳的几分之几未售出?如果这道题可以用算式“”进行计算,那么横线上可填入的条件为( )。A.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B.第二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C.第二天售出了余下的D.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售出这批五彩绳的30.有一杯果汁,小明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然后加水兑满一杯,第二次再喝这杯果汁的,接着再加水兑满一杯,最后整杯喝完。小明喝了( )杯水。A. B.1 C. D.231.不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A.分子不相同 B.不是真分数 C.分数单位不同 D.都是最简分数32.一杯纯果汁,小明喝了半杯后,觉得太甜,兑满水后又喝了半杯。下面几个选项中,( )的涂色部分能表示他喝了多少杯纯果汁。A. B. C. D.33.,在计算时和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它们( )。A.分数单位相同 B.都是真分数 C.分子相同 D.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34.以下问题中,可以用算式+解决的是( )。A.某城市九月雨天天数占全月的,晴天天数比雨天天数多全月的,雨天和晴天的天数共占全月的几分之几?B.一瓶2升的果汁,第一次喝了这瓶果汁的,第二次喝了升,两次共喝这瓶果汁的几分之几?C.看一本书,第一天看全书的,第二天看全书的,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看?D.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吨,第二次运走吨,两次共运走多少吨?35.一根彩带,用去全长的,还剩下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这根彩带一共长1米 B.用去的彩带和剩下的彩带同样长C.剩下的彩带比用去的彩带长 D.用去的彩带比剩下的彩带长36.下图中M点可以表示算式( )的结果。A. B. C. D.37.一根绳子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比较38.估一估,下面的算式中,( )的结果最接近1。A. B. C. D.39.下面四个算式中的“6”和“3”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560-318 B. C.2.37+5.64 D.40.一杯纯牛奶,王斌喝了后加满水,然后又喝了后又加满水,那么王斌一共向杯中加的水是( )。A. B. C. D.41.甲、乙两根绳子,甲绳剪去,乙绳剪去米,两根绳子都还剩下米。比较原来两根绳子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绳长 B.乙绳长 C.两根绳子一样长 D.无法判断42.小明有一杯纯果汁,喝了半杯觉得有点甜,加满水又喝了半杯。他运动完回来,把剩下的半杯又加满水,整杯喝完。他喝的水和纯果汁相比,( )。A.纯果汁多 B.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43.一袋花生,已经吃了kg,还剩全部的没吃。已经吃的和没吃的相比,( )。A.已经吃的多 B.没吃的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44.一筐苹果重10千克,第一次卖出这筐苹果的,第二次卖出这筐苹果的,两次一共卖出这筐苹果的( )。A.3千克 B.7千克 C. D.45.下面四个算式中的“5”和“3”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65+30 B.5.76-1.32 C. D.46.下列式子中,“5”和“2”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 B.345+2.06 C. D.8.75-4.247.“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跳绳、踢毽活动。要求每人至少参加一项活动,结果全校的同学参加了跳绳,的同学参加了踢毽。则参加了两项活动的同学一共占全校学生数的( )。A. B. C. D.48.一个空罐(如图)可盛10碗果汁或6大杯果汁,妈妈在这个罐子里盛满果汁,第一天他们喝了3碗果汁,第二天又喝了3大杯果汁,两天后,果汁的液面应到达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49.一个仓库里储存了吨大米,比储存的小米多吨;储存的面粉比储存的小米多吨。这个仓库储存了多少吨面粉?列式正确的是( )。A. B. C. D.50.共享单车既环保又方便,已经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刘阿姨周末到湖心公园骑行,她第一段骑了计划路程的,第二段比第一段少骑计划路程的,第三段比第一段多骑计划路程的。算式“”所解决的问题是( )。A.第二段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 B.第一段和第二段共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C.第三段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 D.第一段和第三段共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选择题训练》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B B B D C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B C A A C D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D C D D B C C B B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B A D D C B A C C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B C B D D B A A C D1.D【分析】这是个连减运算。根据减法的性质:a-b-c=a-(b+c),那么括号里面的数如果和相加正好等于1,这个式子就能简便运算。所以,用1减即可得解。【详解】()里填时,式子能进行简便计算。故答案为:D2.B【分析】观察发现三个加法算式的和相等,可以设它们的和都等于1;然后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分别求出X、Y、Z的值,再比较大小,得出结论。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详解】假设=1,1-=1-=1-=因为>>,所以Y>Z>X。故答案为:B3.B【分析】根据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中依次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据此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的计算结果是49。故答案为:B4.B【分析】观察三个加法算式的得数相等,可以设它们的得数是1;根据“加数=和-一个加数”,求出、、的值,再比较大小即可。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详解】设;那么、、的关系是。故答案为:B5.B【分析】把这根铁丝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二段占全长的,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比较两段铁丝分别占全长的分率,即可得出哪一段长。【详解】第一段占全长的:1-=因为<,所以第二段长。故答案为:B6.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分数加上,计算结果是,根据“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求出这个分数;再用这个分数减去,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即可。【详解】-=-=-=-=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故答案为:B7.D【分析】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即两数相加减,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据此解答。【详解】A.“5”在十位上,“3”在百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所以不可以直接相加。B.“5”在百分位上,“3”在十分位上,计数单位不相同,所以不可以直接相减。C.“5”表示有5个,“3”表示有3个,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可以直接相加减。D.“5”在十分位上,“3”也在十分位上,计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相减。故答案为:D8.C【分析】异分母分数因为分母不相同,即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先通分,把不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化成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再计算。【详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故答案为:C9.B【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由此可知,1减去10个等于0;10里有10个1,1里有10个,10减去(10×10)个等于0,也就是减去(10×10)次等于0,据此解答。【详解】10×10=100(次)从10里每次减去,减去100次得0。故答案为:B10.D【分析】题目中未明确两根木料的原始长度,因此需分情况讨论:第一根木料:截去总长度的,剩下。第二根木料:截去固定长度米,剩下原长减去米。不同情况举例:若两根原长均为1米:第一根剩下米,第二根剩下米,则剩下两根木料一样长。若第一根原长3米,第二根原长2米:第一根剩下2米,第二根剩下米,则第一根剩下的木料更长。若第一根原长3米,第二根原长4米:第一根剩下2米,第二根剩下米,则第二根剩下的木料更长。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据分析可知,题目未给出两根木料的原始长度,无法确定剩余长度的关系,因此无法比较。故答案为:D11.C【分析】整数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相加满十向前进一。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加起。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加。【详解】A.“530+764”中3和4不能相加;B.“”中3和4不能直接相加;C.“0.46+1.357”中3和4都在十分位,能直接相加;D.“”异分母分数相加,分子4和分母3不能相加;故答案为:C12.C【分析】从题意可知:以这根绳子的长度为单位“1”,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那么第二次用去米,占这根绳子的1-=,比较两次分率,即可判断。【详解】1-=>一根绳子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的长。故答案为:C13.B【分析】假设等式的值为1,加法运算中,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先求出a和b的值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详解】假设=11-=1-==,=,<,所以<,则a<b。故答案为:B14.C【分析】分析题目,先求出每个数与1相差多少,再比较相差的数,相差的数越小,这个数越接近1,据此解答。【详解】A.-1=B.-1=C.-1=D.-1=>>>因为最小,所以最接近1。故答案为:C15.A【分析】把人物皮影个数看作单位“1”,用到的动物皮影个数比人物皮影少,求动物皮影个数是几分之几,用1-解答。【详解】1-=在皮影戏《西游记——火焰山》中,所用到的动物皮影个数比人物皮影少那么动物皮影个数是人物皮影的。故答案为:A16.A【分析】计算()可以先把同分母分数相加,再进行计算。先列举出8的倍数,再找出48的因数,即可判断这个数是多少。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即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分数的加法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计算,据此判断。【详解】①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进行简算,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②8的倍数有:8,16,24,32,40,48,56,…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因此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4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8,16,24,48,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③2是质数,9是合数,因此1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④计算()时,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因此说法正确的有①和④,一共是2个。故答案为:A17.C【分析】最后一次喝完,也就是加了多少水就喝了多少水,第一次加了杯水,第二次加了杯水,而牛奶就是一杯;将加的两次水加起来,就是一共喝了多少水,与1杯纯牛奶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喝的水:(杯)喝的牛奶:1杯因此丽丽喝的水和纯牛奶一样多。故答案为:C18.D【分析】从题意可知,以这根木棒全长为单位“1”,根据第一段占全长的,第二段占全长的,用1--可得第三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再比较三段的分率,逐项判断即可。【详解】1--=第一段占全长的,第二段占全长的,第三段占全长的。A.<,第一段比第二段短,该选项说法正确;B.<,第二段最长,该选项说法正确;C.=,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长,该选项说法正确;D.<,第二段比第三段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19.C【分析】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可知:。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3,即可求出n的值。【详解】因此n=12故答案为:C20.A【分析】把一个杯子的容量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可知,涵涵喝了半杯后加满水,第一次加了半杯水,也就是杯,又喝了杯,再加满水,也就是第二次加了杯,最后都喝光了;所以涵涵一定喝了1杯纯果汁,喝(+)杯水。据此计算出+再比较即可。【详解】+=+=(杯)1>涵涵喝的纯果汁和水相比,纯果汁喝得多。故答案为:A21.C【分析】是把一杯纯果汁看作单位“1”,喝了,剩下,又喝了一半,即原来是把这杯果汁平均分成3份,剩下2份,第二次又喝了一半,就是又喝了1份,再加上第一次喝的,即可得解。【详解】这时小乐一共喝了杯纯果汁。故答案为:C22.D【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详解】A.+2中,“8”是分母,“2”是整数,所以“2”和“8”不可以直接相加减;B.-中,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所以“2”和“8”不可以直接相加减;C.8.36-5.2中,“8”在个位,“2”在十分位,所以“2”和“8”不可以直接相加减;D.+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8”和“2”都是分子,所以“2”和“8”可以直接相加减。故答案为:D23.C【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据此把每个选项中的图形用分数表示出来,再对应到题干的加法算式中,逐项分析。【详解】+=+=由分析可得:A.表示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为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所以可以用表示;B.表示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为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所以可以用表示;C.中该三个图形,都不是把三角形这个整体平均分,所以不能用来表示。D. 表示把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为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表示把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为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所以可以用表示。故答案为:C24.D【分析】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最低位算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成化成与原来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据此解答。【详解】A.算式中4是十位上的数,3是个位上的数,没法直接相减;B.算式中两个分数分母不同,分子4和3不能直接相加;C.算式中4在十分位上,3在个位上,没法直接相加;D.算式中两个分数,分母相同,分子4和3可以直接相减;故答案为:D25.D【分析】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腰+腰+底,由此列式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详解】++=+=+=(dm)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dm。故答案为:D26.B【分析】2米长的绳子先截下,相当于截下2米的一半,是1米,用绳子长度分别减去两次截下的长度,算出剩下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详解】2÷2=1(米)2-1-=1-=(米)一根2米长的钢材,先截下它的,再截下米,还剩下米。故答案为:B27.C【分析】四个算式中“7”和“3”计数单位相同的算式才能直接相加减,计数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相加减。【详解】A.1197+2023,算式中7表示7个一,3表示3个一,所以可以直接相加减;B.,和的分数单位都是即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所以7和3可以直接相加;C.,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不能直接相减,7和3不能直接相减;D.,算式中7表示7个0.01,3表示3个0.01,所以可以直接相加;所以,算式中的“7”和“3”不能直接相加减的是。故答案为:C28.C【分析】往杯中一共加了两次水,第一次加了半杯,即杯,第二次加了杯,把这两次加水的量相加,所得结果即为小明一共向杯中加了多少的水。【详解】他一共向杯中加了杯水。故答案为:C29.B【分析】还余下这批五彩绳的几分之几未售出=1-第一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几分之几-,由于表示第一天售出的五彩绳占总长度的分率,由此可知,表示第二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礼品店购进一批五彩绳,第一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______还余下这批五彩绳的几分之几未售出?如果这道题可以用算式“”进行计算,那么横线上可填入的条件为:第二天售出了这批五彩绳的。故答案为:B30.B【分析】由题意可知,小明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然后加水兑满一杯,即加了杯的水,第二次再喝这杯果汁的,接着再加水兑满一杯,即又加了杯的水,最后全部喝完,则喝了+=1杯的水。据此解答即可。【详解】+=1(杯)则小明喝了1杯水。故答案为:B31.C【分析】分数直接相加需要分数单位相同,比如同分母分数,像,分数单位都是,就能直接相加,据此解答。【详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其分数单位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5份,其分数单位是。和的分数单位不相同,所以不可以直接相加。因此不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分数单位不同。故答案为:C32.B【分析】小明先喝了半杯,即杯,剩下的果汁也是杯,兑满水,然后又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剩下果汁的一半,的一半也就是,问喝了多少杯果汁,即用计算解答。【详解】(杯),他喝了杯纯果汁。故答案为:B33.A【分析】分数相加减,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能直接相加减,否则要先通分,变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详解】在计算时和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故答案为:A34.D【分析】A.雨天和晴天的天数共占全月的分率=雨天占全月的分率+晴天占全月的分率;其中,晴天占全月的分率=雨天占全月的分率+多的分率;B.两次共喝这瓶果汁的分率=第一次喝的分率+第二次喝的分率;已知第一次喝了这瓶果汁的,第二次喝了升,不带单位,升带单位,所以不能用“+”表示两次共喝这瓶果汁的几分之几;C.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还剩下全书的分率=1-第一天看全书的分率-第二天看全书的分率;D.两次共运走的质量=第一次运的质量+第二次运的质量。【详解】A.求雨天和晴天的天数共占全月的几分之几,列式为:++,不符合题意;B.求两次共喝这瓶果汁的几分之几,不能用“+”表示,不符合题意;C.求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看,列式为:1--,不符合题意;D.求两次共运走多少吨,列式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5.D【分析】根据题目可知,这根彩带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用去了全长的,也即用去4份,则还剩下全长的:,也即还剩1份,然后全长的是米,即一份长是米,则全长是米,由此解答即可。【详解】A.这根彩带一共长4米,错误;B.,用去的彩带比剩下的彩带长,错误;C.,剩下的彩带比用去的彩带短,错误;D.用去的彩带比剩下的彩带长,正确。故答案为:D36.C【分析】观察数轴,发现M点比较接近1,但小于1,根据每个选项的结果去判断即可。【详解】A.,不符合;B.,不符合;C.,符合;D.,但没有很接近1,不符合;故答案为:C37.B【分析】从“第二段占全长的”可知:以这根绳子为单位“1”,第一段占全长的1-=,比较两段占全长的分率,即可判断。【详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1-= <一根绳子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第二段长。故答案为:B38.A【分析】计算出各个选项的结果,都小于1,再比较大小,谁大,谁更接近1,据此解答。【详解】A.+=+=B.+=+=C.+=+=D.+=+=>>>,最大,所以+最接近1。故答案为:A39.C【分析】A.整数加减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加法中,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减法中,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该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B、D.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C.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相加减的数里的小数点对齐。【详解】A.算式560-318中,6在十位上,3在百位上,所以“6”和“3”不可以直接相加减;B.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6”和“3”不能直接相加减;C.算式2.37+5.64中的“6”和“3”都在十分位上,可以直接相加减;D.算式6-中,把6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为,它和的分数单位不同,算式中的“6”和“3”不可以直接相加减。故答案为:C40.C【分析】根据题意,把这个杯子容积看作单位“1”,第一次向杯中加了杯水,第二次向杯中加了杯水,求一共向杯中加的水是几分之几,就是把两次加的水加起来即可。【详解】+=那么王斌一共向杯中加的水是。故答案为:C41.B【分析】从“甲绳减去”可知,将甲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2份,剪去1份,剩下1份,剩下米,剪去也是米,用+即可求出甲的长度。从“乙绳剪去米,还剩下米”用+即可求出乙的长度。比较原来两根绳子长度,即可判断。【详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甲:+=(米)乙:+=(米)<,乙绳长。故答案为:B42.C【分析】把这杯纯果汁看作单位“1”,先喝了半杯后加满水,则加了杯的水;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水,即又加了杯的水;整杯喝完,则喝了(+)杯水、1杯纯果汁;计算出喝水的杯数,与纯果汁的杯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详解】水喝了:+=1(杯)纯果汁喝了:1杯他喝的水和纯果汁相比,一样多。故答案为:C43.B【分析】把这袋花生的质量看作单位“1”,还剩全部的没吃,那么已经吃了全部的(1-),比较已经吃的和没吃的分别占全部的分率的大小,得出结论。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详解】1-=<已经吃的和没吃的相比,没吃的多。故答案为:B44.D【分析】把这苹果的总质量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用+即可求出两次一共卖出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详解】+=两次一共卖出这筐苹果的。故答案为:D45.D【分析】A.整数加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B.小数的减法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相减的数里的小数点对齐。C.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整数+真分数,直接将这个整数和真分数合成带分数即可;D.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详解】A.65+30,5在65的个位,3在30的十位,不可以直接相加减;B.5.76-1.32,5在5.76的个位,3在1.32的十分位,不可以直接相加减;C.,不可以直接相加减;D.,可以直接相加减。“5”和“3”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故答案为:D46.B【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知,相同数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可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里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据此解答。【详解】A.,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5”和“2”不能直接相加;B.345+2.06,5是整数345个位上的数,2是小数2.06个位上的数,所以“5”和“2”能直接相加;C.,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5”和“2”不能直接相减;D.8.75-4.2,5是8.75百分位上的数,2是小数4.2十分位上的数,所以“5”和“2”不能直接相减。故答案为:B47.A【分析】把全校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用参加跳绳同学占总人数的分率加上参加踢毽同学占总人数的分率,再减去单位“1”,即可计算出参加了两项活动的同学一共占全校学生数的几分之几。【详解】参加了两项活动的同学一共占全校学生数的。故答案为:A48.A【分析】把这个罐子盛满的果汁总量看作单位“1”,已知这个罐子可盛10碗果汁或6大杯果汁,第一天他们喝了3碗果汁,即喝了总量的3÷10=;第二天又喝了3大杯果汁,即喝了总量的3÷6=;两天一共喝了总量的+=;还剩下果汁总量的1-=,即把果汁总量平均分成5份,取最下面的1份,就是果汁的液面应到达的位置。【详解】第一天喝了:3÷10=第二天喝了:3÷6=两天一共喝了:+=+=还剩下:1-=果汁的液面应到达的位置是①。故答案为:A49.C【分析】已知储存了吨大米,比储存的小米多吨,即储存的小米比大米少吨,用大米的吨数减去吨,即是储存小米的吨数;已知储存的面粉比储存的小米多吨,用小米的吨数加上吨,即是储存面粉的吨数。【详解】(吨)这个仓库储存了吨面粉。列式正确的是:。故答案为:C50.D【分析】根据题意,将总路程看作单位“1”,再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针对每个选项具体分析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A.第二段比第一段少骑计划路程的,用第一段骑的分率减去,即为第二段骑的分率,列式为:-,不符合题意;B.第二段比第一段少骑计划路程的,用第一段骑的分率减去,即为第二段骑的分率,再加上第一段的,即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共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列式为:-+,不符合题意;C.第三段比第一段多骑计划路程的,用第一段的分率加上,可求出第三段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列式为:+,不符合题意;D.第三段比第一段多骑计划路程的,用第一段的分率加上,可求出第三段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再加上第一段骑的分率,即为第一段和第三段共骑了计划路程的几分之几列式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