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修润xiū rùn:助益,增益,修改润色,修饰打扮,美好光润。生疏shēng shū: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商酌zhuó:商量斟酌。恳切kěn qiè:诚恳而殷切譬如pì rú:比如朦胧méng lóng:月光不明,不清楚;累赘léi zhui:指拖累、麻烦。别扭biè 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拖沓tuō tà:形容做事拖拉。妥帖tuǒ tiē:恰当;十分合适: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第15课《驿路梨花》彭荆风驿路 yì lù:驿道,大道。迷茫mí máng: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陡峭 dǒu qiào: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露宿 lù sù:在室外或野外住宿。竹篾 zhú miè: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简陋jiǎn lòu:(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悠闲yōu xián:闲适自得。修葺xiū qì:修理(建筑物)。晶莹 jīng yíng:光亮而透明。折损 zhé sǔn: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第16课《有为有不为》季羡林诉诸sù zhū:按某种方式办理。屈膝qū xī:下跪,引申为投降、屈服。贰臣èr chén:指在前一朝代做官,投降后一朝代之后又做官的人,也指有叛逆思想和行为的人。笼统lǒng tǒng:形容物体上下部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的差别。轮廓lún kuò: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得逞dé chěng:达到预期的目的。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的行为。毅然yì rán: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指迷了路后往回走,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原意是指犯上谋反等反叛行为。在现代汉语中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闭目养神bì mù yǎng shén:把眼睛闭上,集中精神。第17课《青春之光》祝红蕾瓢泼 piáo pō:形容雨大。熟络shú luò: 指变得熟悉。心扉xīn fēi:指人的内心。心的门扇;指心或思想。执拗zhí niù:坚持己见,固执任性。噩耗è hào:指极度不好的消息。毛坯máo pī: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半成品。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是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辗转难眠zhǎn zhuǎn nán mián: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围追堵截wéi zhuī dǔ jié: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1.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2.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3.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4.祝红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代表作品有《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在一只碗里过一生》等。5.《青春之光》在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之际的6月26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此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文字记录,深切表达对“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缅怀和敬意。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深情追忆了黄文秀的光辉事迹。6.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7.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8.《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点一:《陋室铭》考点一、重点字词1.陋室:简陋的屋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3.在:在于。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5.灵:神奇;灵异。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9.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10.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1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1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4.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16.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18.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19.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二、古今异义馨:古义是德行美好;今义是香气。----惟吾德馨鸿:古义是大;今义鸿雁、书信。----谈笑有鸿儒形:古义指形体、躯体;今义指形状、样子。----无案牍之劳形三、词类活用【名】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乱】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劳】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四、重点问题1.文章的标题是“陋室铭”,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变式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的作用。)开头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也为后面赞美陋室埋下了伏笔。2.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陋至不陋” 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生活状态 请简要分析。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4、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前边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俗务缠身。5、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和子云亭 运用类比手法,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或深意 (原句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内容上: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表明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暗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突出中心。结构上:巧妙地照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惟吾德馨”。7.甲文段作者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陋"与“不陋”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做简要分析。不矛盾。①“陋”是说居室简陋,而“何陋之有”与前文“惟吾德馨”相呼应,意在表明因为“我”品德好,所以“我”不觉得居室简陋。②前者“陋”说环境,后者“不陋”是内心所想,故不矛盾。8、本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作者借陋室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陋室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以及生活情趣的高雅,表明“陋室不陋”的特点,表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9.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说的“惟吾德馨”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视美好的品行,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也要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考点二:《爱莲说》考点一、重点词语1.周敦颐(1017一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蕃(fán): 多。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5浔(xu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4.独:只。5.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6.淤(yu) 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7.染:沾染(污秽)。8.濯 (zhuó) 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9.中通外直: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10.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11.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12.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13.亵(xe)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14.焉:语气词。15.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16.噫(yī): 叹词,表示感慨。17.鲜(xiǎn):少。1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9.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二、译文(逐句对照)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三、问题梳理1.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第一层(1):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描写莲花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第二层(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2.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来写莲花,请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莲花怎样的品质?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高洁),“濯清涟而不妖”——不孤高自傲(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通达事理,“不蔓不枝”——行为方正,“香远益清”——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志洁行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变式题】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的资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4.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5.作者对“爱菊者”、“爱牡丹者”、“君子”各持什么态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表现写法?“爱菊者”:不赞赏,隐含“惋惜”之情;“爱牡丹者”:鄙视;“君子”:喜爱、赞美。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借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写法:借赞美莲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节操,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6.文章以“爱莲说”为题,却提到菊花、牡丹,这有什么作用?用菊花来衬托莲,用牡丹从反面衬托莲;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可爱,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变式题】作者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有何用意?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牡丹的绚丽浓艳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莲花的高洁,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8.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9.《陋室铭》与《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写作特色到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①两文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而传神的描述。《陋室铭》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了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比喻君子的品行。②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两者都表现了作者清高自持的思想。③在写法上的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注重道德修养的情怀。《爱莲说》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10.关于“荷”的诗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诗经·陈风》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考点三: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一、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不能概念化,给人物“贴标签”,凭主观臆测,随意拔高或贬低。③分析人物形象既不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要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④要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3)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从社会环境(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如从沙皇统治的历史背景中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现实意义;从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认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4)重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5)从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二、如何概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①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就能概括出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行和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②言行提炼法:正所谓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会在自身言行中,显露其性格特征、思想品格。从文章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中,也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③提关键词句法:文章中有些总领句、过渡句、段落中心句,以及开头段、结尾段中的某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点明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拿来用。④侧面解读法:有时候环境描写、次要人物的评价反应,也是对主要人物的一种烘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从侧面突破,提炼出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三、答题模板:1.××是怎样的一个人 模板:直接写出人物性格的词语即可。2.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模板:××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她)做了……(哪些事),表现了他(她)……的性格(品质)。答题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考试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寡言少语、平凡朴实、勤劳节俭、任劳任怨、乐于助人、诚实、忠厚、勇敢、乐观、谦虚、敬业、纯真、善良、正直、沉着、冷静、稳重、洒脱、豪放、害羞、幽默、谨慎等优点。又有郁郁寡欢、循规蹈矩、凶狠、野蛮、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愚蠢、虚伪、狡猾、泼辣、胆小、圆滑、暴躁、势利等缺点。3.××表达了作者(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带有感彩的语句,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1.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2.游子叹时迈,慈母怜衣单。——晁补之《之京师展墓》3.悠哉桑榆景,永矣乐长年。——杨荣《贞寿堂为陈侍讲赋》4.昨夜梦还家,登堂见慈母。依依别后情,款款生前语。——罗纮《梦母》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6.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增广贤文·上集》7.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释德洪《出檀衣赞二首 其一》8.我家种竹南窗下,慈母朝朝对此君。今日临风倍惆怅,题诗况在孟宗坟。——胡奎《题竹》9.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龚敩《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10.春晖在青天,寸草在黄土。中有一寸心,何以报慈母。——胡奎《题望云图》11.想应慈母意,日日念行人。——陶安《自大关至小关》12.季春天多阴,往拜慈母墓。恸哭长松根,声彻泉下土。——危素《怀母》13.但存慈母健,日日舞斑衣。——刘过《题黄文叔燕堂 其一》14.细较十年衣上泪,不如慈母线痕多。——贯云石《思亲》15.家人草草具杯盘,爆竹声中笑语欢。衣上忽看慈母线,泪痕如雨落更阑。——李昱《守岁有感而作》16.因从慈母心,日夜望我归。——陈泰《舍弟至》17.慈母冢前柏,孝子眼中血。根在叶长青,恩深泪难歇。——杨杰《送沈汉卿拜母墓(效孟体)》18.行行到故乡,升堂觐慈母。——黄仲昭《送林弥显还莆》19.矮屋颓檐供熟睡,梦中慈母嘱归来。——林光《平湖病目有感 其一》20.高堂慈母雪盈头,膝下佳儿子职修。——邓林《奉萱堂为梁伯用题》21.入门拜慈母,涕泪流潺湲。——梁兰《述怀寄弟》22.慈母倚门垂白发,故园回首隔青山。——陈寿《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其二》23.异乡虽好非桑梓,慈母倚门白发稀。——樊阜《禽言六首 其二》24.千秋慈母坟前月,影落寒潭照汝心。——符锡《白水思亲卷》25.白鱼入羞馔,取色慈母颜。——郑善夫《游建州陶园和渊明拟古八首 其五》26.叹人间行路难。倚门慈母空肠断。——邵璨《簇御林》27.预恐寒惊慈母线,起来先看旧衣裳。——解缙《夜雨泊江西》28.泣血怜慈母,悲酸动四邻。——释道潜《哭休上人》29.慈母在堂年八十,孤儿为客路三千。心依北阙浮云外,身在西山返照边。——答里麻《被获叹怀》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31、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32、世界上一切其他都就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就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33、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就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歌德34、母爱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35澳大利亚印象派画家 伊曼纽尔·菲利普斯·福克斯36、我的生命就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37、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就是一片荒漠。——英国国现实主义画家 让·弗朗索瓦·米勒38、母爱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39、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洛夫40、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41、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就是值得的。——夏加尔4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43、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44、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伯伦45、母亲的心就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奥诺雷·杜米埃46、母亲,就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4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48、母爱不仅仅就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49、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50、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51、母亲对于孩子就是第一所学校。——穆尼尔·纳索夫52、母爱就是女人心中就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就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53、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梅特林克54、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芭芭拉·金索尔夫55、母亲们就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56、母亲的爱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57、人,即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些孩子气。——老舍《我的母亲》58、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毕淑敏《回家去问妈妈》59、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贾平凹《写给母亲》60、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余光中《余光中写给母亲的信》1、母爱如春夜无人知晓的细雨;如黄昏穿过林间的晚风;如清晨的每缕阳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2、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3、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去。4、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5、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6、母亲您是大树,我是小草,您为我遮起一片绿荫;母亲您是湖,我是湖中的鱼,您为我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母亲您是火炉,为我提供温暖;母亲您是信封,为我装满了鼓励;母亲您是铺路石,为儿女牺牲一切;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是游子身上的 一件棉衣,是一口沁人心脾的甘甜。8、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母爱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9、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放弃一切,那也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10、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11、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12、母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滴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剂苦口的良药保护着我们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美丽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3、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14. 母爱是水,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母爱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母爱是风,吹散我们成长的烦恼;母爱是……15. 母爱被歌颂了千百万遍,千百万年,但是永远不能停息,因为它从未停止。16. 不记得有多少次提起笔来,却始终不敢写下那两个字------我怕,我怕无论怎样都不够深刻、全面、透彻的写出我生命中最挚爱的人。17. 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18. 母爱,是我心中不可缺少的一缕阳光,是她在寒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帮助我实现理想和信念,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19. 母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扫雨;母爱是一缕阳光,永远照耀着我;母爱是一件毛衣,温暖我的心;母爱是歌谣,带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带给我温暖……20. 母爱像春日里的暖茶,夏日里的冰水,秋日里的菊花,冬日里温暖的太阳,但我说母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抚慰我们的心田。21. 有一片大海,那是母亲的胸怀,有一片净土,那是母亲的心灵,面对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你常常会看到母亲含泪的微笑。22.母爱,它犹如一盏灯,点燃了就永远不会熄灭,照亮一个又一个孩子内心的黑暗和前进的路途。23. 没错,世界上最甜美的字眼,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是,妈妈;最无私真挚的爱,就是“母爱”。24. 大爱无言,母爱如水,这种爱,温柔而深沉,这种爱,无私而伟大!2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 母爱,就这样默默的透露着,永不会暴露。26.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世界因为有了母爱而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27. 人世间因为有了母爱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惟有母爱能赐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而且母爱的光辉将永恒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