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一) 由“嫦娥之梦”探究太阳视运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一) 由“嫦娥之梦”探究太阳视运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一) 由“嫦娥之梦”,探究太阳视运动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57分)
(2024·邵阳三模)某学校(27°N,110°E)地理研学小组在探究垂直物影的朝向及移动规律的研学活动中,利用指南针在水平地面上标出方位坐标(如图1所示)作为参照来观测垂直于地面的铁杆(高1.7m)影子的朝向及移动方向,并制作简易的赤道式日晷仪(如图2所示)。日晷仪由晷针和晷面(南、北面)组成,晷针的日影可落在南、北面并移动。据此完成 1~2 题。
1.北京时间2024年3月10日12:40观测到的日影朝向、长度约为 ( )
A.OA、1.7 m B.OD、1 m
C.OC、1.7 m D.OB、1 m
2.4月10日晷针影子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应为 ( )
A.位于北(上)晷面,顺时针移动
B.位于北(上)晷面,逆时针移动
C.位于南(下)晷面,顺时针移动
D.位于南(下)晷面,逆时针移动
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下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为达到较好遮阳效果,该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朝向为 (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4.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 ( )
A.一直变小 B.先变小再变大
C.一直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2024·海口模拟)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登上雪龙号,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科考由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和“天惠”货轮3艘保障船组成,将建设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秦岭站。下图为我国五大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12月22日0时,秦岭站国旗影朝向 ( )
A.西南方 B.正北方
C.西北方 D.正南方
6.南极科考期间,我国五大南极科考站均 ( )
A.白昼时间先变长然后变短
B.白昼长、黑夜短
C.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有极昼现象
我国甲地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P、Q两日甲地日出时直立竿影方位(虚线为竿影方位,O点为直立竿位置,α表示日出竿影的夹角,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据观测,P日大同(40°N,114°E)正午太阳高度高于甲地。据此完成7~9题。
7.甲地位于大同的 (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与P日相比,Q日甲地 ( )
A.晨线与经线夹角更大 B.日落时间更早
C.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D.白昼时间更短
9.甲地日出竿影的夹角最大的两日是 ( )
A.春分日与秋分日 B.夏至日与秋分日
C.秋分日与冬至日 D.夏至日与冬至日
(2024·衡水模拟)城市路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之一,也是保证市民夜间和起早出行的安全措施之一。北京市(40°N,116°E)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校园内南、北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太阳能路灯发电板安装朝向明显不同,甲灯朝南,乙灯朝西。下图为学生手绘的校园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甲灯和乙灯的太阳能发电板安装朝向不同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甲灯距离南楼较远,受南楼遮挡时间较短
②乙灯距离南楼较近,受南楼遮挡时间较长
③甲灯西侧植被茂密,上午可获得太阳辐射少
④乙灯西侧植被稀疏,下午可获得太阳辐射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城市中心区路灯较少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力供应充足  B.照明需求不大
C.建筑高大密集 D.休憩用地偏多
12.太阳能发电板安装的理想倾角是太阳能发电板年发电量尽可能大,且冬季和夏季发电量差要尽可能小。图中甲灯太阳能发电板最适宜的倾角约为 ( )
A.40° B.50°
C.60° D.70°
(2024·成都三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可作为农事安排的依据。2024年6月5日12时9分40秒我国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是播种水稻等谷类作物的时节。著名诗人陆游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的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据此完成13~15题。
13.芒种至夏至期间 (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C.北京白昼渐长 D.成都日出东南
14.陆游作此诗句的地点最可能在 ( )
A.宁夏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5.广东水稻的最晚播种时间及原因可能为 ( )
A.早于芒种 气温回升快,雨季开始早
B.早于芒种 生长期短
C.晚于芒种 高温期和多雨期长
D.晚于芒种 生长周期长
下图为某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堪培拉(35°S) B.海口(20°N)
C.乌鲁木齐(44°N) D.布宜诺斯艾利斯(34°S)
17.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日至最长日之间 ( )
A.该地正午时,全球约一半地区是新日期
B.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约为66°34'
C.该地影长先逐渐变长再变短再变长
D.南极秦岭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南转变为东北
拉普兰德(下图中大圆)位于挪威北部、瑞典北部、芬兰北部和俄罗斯西北部在北极圈附近的地区,其风光独特,阿尔塔(69°58'4″N,23°14'59″E)是世界上少有的极光观赏胜地。据此完成18~19题。
18.一摄影爱好者到该地拍摄午夜太阳的最佳季节以及拍摄方位分别是 ( )
A.夏季 正北 B.夏季 正南
C.冬季 正北 D.冬季 正南
19.家住阿尔塔的王先生每年7月24日前后迎来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则阿尔塔每年极昼天数约为 ( )
A.35天 B.50天
C.65天 D.80天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解析(一)
1.B2.A第1题,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在此期间,太阳每天大约向北移动0.25个纬度,可计算得出3月10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约为3°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计算出这一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0°。根据铁杆长1.7m,算得此时日影长约1m,A、C错误;该地经度110°E,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当北京时间12:40时,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00,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此时太阳在正南,影子就在正北;材料中方位坐标是用指南针标出的,由于地球的磁极与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二者之间有夹角,所以OB并不是真正的指示正北方向,B正确,D错误。第2题,根据图2可知,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当地纬度值,因此该日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值互余,为63°。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3°,则晷针的日影在北晷面上,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63°,则晷针的日影在南晷面上。根据上题分析,4月10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约为5°N,该地日出东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高度约68°,大于晷面的倾角63°,因此影子落在北晷面上,C、D错误;由于日晷面是坐南朝北摆放,当面对北晷面站立时,前南后北,右西左东,上午太阳在东,影子朝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朝晷面的最下方,下午太阳在西,影子朝东,故影子做顺时针运动,A正确,B错误。
3.D4.B第3题,材料信息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表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大部分是在南方,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一年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应背向阳光,即朝向北方,所以选D。第4题,该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减小。百叶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因此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该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先变小、再变大,B正确,A、C、D错误。
5.B6.C第5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太阳高度最低时在0时,根据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冬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纬度越高偏南方向越大,南极圈上日出正南,日落正南,所以此时秦岭站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国旗杆影朝向正北方,A、C、D错误。故选B。第6题,南极科考期间为11月到次年4月左右,位于极圈以内的科考站会出现极昼现象,只有长城站的昼长会先变长后变短,距离极点近的科考站,如昆仑站,在科考期间都是极昼,白昼时间无变化,A、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科考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到达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
7.B8.A9.D第7题,大同在P日正午太阳高度高于甲地,这说明甲地纬度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远,说明甲地纬度比大同高,在其偏北位置;据图示信息观察正西方位线几乎平分α角,这说明P日和Q日的日出方位关于正东方位附近大致对称,而太阳在正东附近日出是当地地方时6:00,据P、Q两日的日出时间可推知甲地正东日出的北京时间是5:00左右,所以推断甲地经度在135°E附近(在北京120°E以东15°),甲地位于大同114°E的偏东侧。故选B。第8题,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Q日太阳日出东北,而P日太阳日出东南,甲地位于我国北半球,说明Q日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P日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的昼长长于冬半年,日落时间更晚,正午太阳高度更大,B、C、D错误;日出正东附近晨线与经线夹角为0,日出方位角与正东方位夹角越大,晨线与经线夹角越大。据图示信息可知Q日的竿影与正西方位线夹角稍大于P日,说明其日出方位角与正东方位相差较大,故此判断Q日甲地晨线与经线夹角更大,A正确。第9题,甲地在北半球,夏至日对应当地昼最长的日期,日出东北,且日出方位角与正东方位线向北偏差最大,冬至日对应当地昼最短的日期,日出东南,且日出方位角与正东方位线向南偏差最大,α是日出竿影的夹角反映了日出方位与正东方位的夹角,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夹角越大,所以夏至日与冬至日甲地日出竿影的夹角最大,D正确,A、B、C错误。
10.B11.C12.A第10题,太阳能发电板安装朝向主要受日照时间影响,目的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太阳光主要从偏南方向照射;甲灯距离南楼较远,受南楼遮挡时间较短,朝南获得太阳辐射较多,乙灯距离南楼较近,阳光被遮挡时间长,朝南获得太阳辐射较少,①②正确;读图可知,甲灯西侧植被茂密,下午可获得太阳辐射少,③错误;乙灯西侧植被稀疏,朝西遮挡物较少,下午可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④正确。故选B。第11题,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大密集,因此需要照明的范围广,且对照明灯的亮度要求高,因此需要照明灯的电力供应稳定,而太阳能供电并不稳定,因此城市中心区较少采用,C正确;A、B、D三项均与实际生活不符,故排除。第12题,太阳能发电板安装的理想倾角是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题中要求太阳能发电板年发电量尽可能大,且冬季和夏季发电量差要尽可能小,因此太阳能发电板的安装倾角考虑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时,进而计算出太阳能发电板的最佳倾角约为40°,A正确。
13.C14.B15.C第13题,芒种至夏至期间为6月5日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错误;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北京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成都日出东北,D错误。第14题,芒种时节主要是种植水稻等谷类作物的时候,因此有“四野皆插秧”的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种植区,有该景象,B正确;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芒种时节主要是收割小麦,A、C、D错误。第15题,广东纬度位置较低,高温期较长,多雨期时间较长,水热条件较好,水稻的最晚播种时间较晚,应晚于芒种,C正确,A、B错误;广东水热条件好,水稻的生长周期短,D错误。
16.B17.C第16题,读图可知,该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朝向既有正南也有正北,说明该地在该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位于其南部,小部分时间位于其北部,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选B。第17题,海口(20°N,110°E)正午时,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东八区区时)是12时40分,此时70°W地方时是0时,全球新日期范围是从70°W向东到0°经线再向东到180°经线,超过三分之二,A错误;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至最长日,太阳直射点可能是从20°N先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至南回归线,也可能是从20°N直接向南至南回归线。若是第一种情况,天津(39°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74°26′,海口影长先变长后变短再变长,若是第二种情况,天津(39°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71°,海口影长逐渐变长,B错误,C正确;南极秦岭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北转变为东南,当出现极昼后,正南方向日出,D错误。
18.A19.C第18题,北极地区,夏季极昼期间太阳整日不落,能形成午夜太阳奇观,午夜时分太阳位于正北,故选A。第19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此时北极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家住阿尔塔的王先生每年7月24日前后迎来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即该地7月24日结束极昼,由此推算,7月24日距离6月22日相差32日,因此在6月22日之前的32天内,该地也出现极昼,即一共64天左右出现极昼现象,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