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四) 由“避灾”到“防灾”的自然灾害(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四) 由“避灾”到“防灾”的自然灾害(含答案)

资源简介

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四) 由“避灾”到“防灾”的自然灾害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80分)
编者按:在新教材编排体系中,自然灾害不再是选修内容,这透射出高考将会把自然灾害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长效考点。在以往的地理高考中,自然灾害的考查重在“避灾”,最近几年的考题,自然灾害部分考查重点和热点集中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和防御措施的表述上,重在“防灾”,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由于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多,这些自然灾害对受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较大,“防灾”大有可为。
一、选择题
2024年2月初,巴西东北部阿拉戈斯州海岸(10°S,38°W)出现赤潮现象。赤潮是由某些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体变色现象,这些藻类有些具有毒性,毒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据此完成1~3题。
1.2月初该海域产生赤潮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①陆地径流含沙量增大②太阳辐射强,水温高
③沿岸盛行上升流④沿海地区风力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此次赤潮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①阻碍远洋运输②滨海旅游业受损
③水质黏稠恶化④鱼类缺少饵料死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防治赤潮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
A.利用GNSS监测赤潮范围
B.利用渔船拖网打捞赤潮藻类
C.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D.人为增氧以防止鱼类的死亡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极端暴雨事件,北京市气象局称其为“140年以来最大降雨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是这次极端暴雨的重灾区。下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等高线。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四地受此次极端暴雨产生的洪灾影响最严重的地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地理信息技术在门头沟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是 ( )
A.GIS确定最优的救助方案
B.RS准确绘制洪水淹没范围
C.BDS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
D.BDS监测洪水位实时变化
砂涌是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的一种现象,其破坏力非常强大,形成的泥浆高度可达3m以上,足以摧毁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3年12月18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了局地砂涌,两个村被淤泥包围,20名群众失联。下图为砂涌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最可能引发砂涌的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洪涝
C.寒潮 D.大风
7.当砂涌发生时,最佳的应对措施是 ( )
A.躲藏在墙角中,立即掩住口鼻
B.携带保暖衣物,防止低温冻伤
C.待在家中,关好门窗等待救援
D.迅速远离,向地势较高处转移
台风是一种由热带海洋上空的低压系统引发的强烈旋转风暴,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和雷电。2024年7月25日0时前后,台风“格美”在我国台湾省宜兰沿海第一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25日19时50分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后西行北上强度逐渐减弱,27日夜间在湖北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台风“格美”的风雨影响范围广,湖南、辽宁、江西等地14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据此完成8~9题。
8.台风“格美”生成满足的气象条件有 ( )
①西北太平洋洋面气温高,达到台风形成条件
②低压扰动形成,达到台风形成和发展的环流条件
③副热带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大
④高空西风强盛,气流运动速度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应对台风“格美”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
A.远离低地防溺水 B.关好门窗防强风
C.增加衣物防低温 D.远离海岸防海啸
列车效应指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区上空产生暴雨的情况。2023年9月7日至8日,在列车效应影响下,中国香港出现极端特大暴雨,多地出现水浸。当地借助“风云”等气象遥感卫星,在减灾抗灾中发挥巨大作用。据此完成10~11题。
10.香港此次暴雨涝灾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山地的面积广大 B.排水系统较落后
C.地面硬化下渗少 D.暴雨长时期滞留
11.遥感技术在此次减灾抗灾中发挥的作用是 ( )
A.监测降水强度 B.预测泥石流发生地
C.疏通地下管网 D.确定受灾人员位置
山谷中挟带大量泥沙、块石的“洪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泥石流,是水土流失和山地环境恶化发展到极其严重阶段的重要标志。由于自身的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条件,怒江地区极易形成泥石流,该地泥石流具有区域广、密度大、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及危害严重的特点。经综合分析,怒江地区宜采用建设“梳齿坝+肋槛槽”的治理措施。肋槛槽结构采用“双侧防护堤+中间防冲肋槛”的形式,可起防冲护坝的作用。图1为梳齿坝剖面示意图,图2为肋槛槽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与圬工实体拦挡坝相比,梳齿坝的突出优势是 ( )
A.施工成本更低
B.可拦截泥石流
C.提高沟床物源的稳定性
D.拦—排相结合
13.怒江地区采用“梳齿坝+肋槛槽”相结合措施的突出作用是 ( )
A.对颗粒物的分选增强
B.泥沙淤积减弱
C.下游河床下切能力增强
D.扩大河床面积
14.肋槛槽应布局在梳齿坝的 ( )
A.上游 B.下游
C.两侧 D.单侧
我国南方某山区聚落多沿河分布。河流中上游河道较窄、地势起伏较大,分布有小型村镇。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分布着大型集镇。该地区降水丰富且较集中,多发洪水,山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大。山区河流上游及支流建有一种小型水坝,这种水坝由多个混凝土单元排列而成,相邻混凝土单元间存在空隙。下图为水坝的俯视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设置该类水坝的主要目的是 ( )
A.阻挡洪水挟带的大块杂物
B.加快河流流速,冲刷河道
C.减慢河流流速,保护河岸
D.阻止人和动物通过河道
16.考虑到该类水坝的作用和方便对水坝的维护,此种水坝最适宜布局在 ( )
A.河流出山口 B.小型村镇前
C.大型集镇前 D.大型集镇后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平均每年因技术、应急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的气象灾害损失高达85亿美元。下图示意1月和7月非洲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
(1)请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1月和7月几内亚湾北岸的风向。(4分)
(2)简析非洲干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5分)
(3)简述在非洲国家预防气象灾害方面,我国可提供的技术性帮助。(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岩溶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潜蚀效应是常见致塌机理。潜蚀指水流沿土层中的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再经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重庆某岩溶地区修筑隧道后,岩溶塌陷频发。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塌陷分区情况。
(1)简述隧道的修筑诱发塌陷坑形成的过程。(4分)
(2)分析付家湾附近塌陷坑密集分布的主要原因。(5分)
(3)说明图示区域东侧狭长塌陷分区地带塌陷坑分布较少的原因。(4分)
(4)如果屋舍附近发生岩溶塌陷,请为当地村民提出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5分)
解析-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四)
1.C2.B3.B第1题,赤潮的自然原因与河流的含沙量大小无关,①错误;2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巴西东北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温度适宜,适合浮游生物的繁殖,②正确;沿岸盛行上升流,海水循环快,自净能力强,不利于赤潮的产生,③错误;沿海地区风力弱,风海流势力弱,海水的自净能力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④正确。故选C。第2题,赤潮对远洋运输影响较小,①错误;赤潮发生,水质恶化,水藻泛滥,生态环境失衡,滨海旅游业受损,水质黏稠恶化,②③正确;鱼类并非缺少饵料而死,而是缺氧而死,④错误。故选B。第3题,利用RS监测赤潮范围,A错误;利用渔船拖网打捞赤潮藻类是比较合理的,B正确;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主要是城市污水而非大规模的海洋水,C错误;人为增氧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不适宜推广,D错误。
4.B5.A第4题,丙、丁两地位于山脊处,地势较高,难以积水形成洪灾,C、D错误;甲、乙两地位于山谷,易发洪灾,且乙地位于谷地下游,集水面更广,受洪灾影响比甲地更严重,B正确,A错误。第5题,GIS可以通过处理洪水淹没范围等数据,准确绘制出洪水淹没范围的地图,分析洪水强度、变化趋势等数据,得出最优救助方案,A正确。
6.A7.D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砂涌是含水量高的砂土遭受强烈的震动和挤压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地震会引发岩层剧烈的震动,最可能引发砂涌现象,A正确;而洪涝、寒潮、大风均不会引发砂涌,B、C、D错误。第7题,当砂涌现象发生时,需要迅速向地势较高处或地质条件较稳定的地区转移,避免被形成的砂涌泥沙吞没,D正确;砂涌发生时足以摧毁房屋,不能躲藏在墙角中或待在家中,A、C错误;砂涌发生时应迅速远离,没时间收拾保暖衣物,B错误。
8.A9.C第8题,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强低压引发的强烈旋转风暴;西北太平洋洋面气温高,有利于发育低压,当海洋上的低压不断得到水汽和热量补充,逐渐发育壮大,风力超过12级就形成了台风,①②正确。副热带地区相对赤道地转偏向力较大,有利于空气旋涡的形成,③正确。强盛的高空西风对台风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第9题,台风过境主要带来暴雨、大风和洪涝等;远离低地防溺水和关好门窗防强风能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A、B不符合题意。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的较低纬度,气温较高,不用防低温,C符合题意。强风吹拂海面可能引发较大海浪甚至海啸,应远离海岸,D不符合题意。
10.D11.A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香港暴雨涝灾受列车效应影响,暴雨长时间滞留,导致降水量较大,形成暴雨涝灾,D正确;山地面积不是影响暴雨涝灾的主要因素,A错误;香港经济发达,排水系统较先进,B错误;地面硬化是导致相关暴雨涝灾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第11题,卫星遥感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云系和降水状况,可以监测降水强度,A正确;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形和植被信息,但是预测泥石流发生地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B错误;遥感技术不能疏通地下管网,C错误;遥感技术不能确定受灾人员的位置,D错误。
12.D13.A14.A第12题,与圬工实体拦挡坝相比,梳齿坝建筑工程量更大,施工成本更高,A错误;梳齿坝主要是削弱泥石流的危害,B错误;梳齿坝对泥石流中的部分物质能有效拦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沟床物质的组成,不会提高沟床物源的稳定性,C错误;梳齿坝相对于圬工实体拦挡坝可拦截颗粒物较大的物质,同时能排水,达到拦—排相结合,有效削弱泥石流的危害,D正确。第13题,梳齿坝可拦截颗粒物较大的物质,肋槛槽也有拦截一定大小的颗粒物的作用,这对泥石流中的颗粒物有显著增强的分选作用,A正确;泥沙淤积减弱不是“梳齿坝+肋槛槽”主要的突出作用,B错误;“梳齿坝+肋槛槽”会有一定的截流作用,下游泥石流的侵蚀能力会有所下降,C错误;拦截颗粒物导致下游河床沉积物来源减少,不会扩大河床面积,D错误。第14题,肋槛槽结构采用“双侧防护堤+中间防冲肋槛”的形式,可起到防冲护坝的作用。这里肋槛槽需要护的坝是指梳齿坝,而一般上游地区流速更快,对堤坝的冲击更大,所以肋槛槽应布局在梳齿坝的上游,A正确,B错误;肋槛槽布局在梳齿坝的两侧或单侧不能起到保护梳齿坝的作用,C、D错误。
15.A16.B第15题,该水坝布局在河流上游及支流,主要目的是减少洪水对下游平原地区村镇的影响。水坝由多个混凝土单元排列而成,相邻混凝土单元间存在空隙,不连续,故洪水挟带的大块杂物可以被拦截,减少大块杂物在下游平坦处沉积对行洪的影响是其主要目的,A正确;坝体的存在减弱了河流流速,且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危害是其主要目的,B、D错误;上游地区,河道深窄,落差大,受洪水影响小,且该坝体不连续,所以减慢河流流速,保护河岸非其主要目的,C错误。第16题,由材料可知,该水坝设置在上游地区,大型集镇分布在下游,C、D错误;考虑方便对水坝的维护,水坝应该设置在村镇附近,中上游分布有小型村镇,A错误,B正确。
17.解析:第(1)题,在1月和7月,几内亚湾北岸的风向分别受到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北半球为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几内亚湾北岸受到东北信风的影响,箭头应从东北向西南画;北半球为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受因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影响,箭头应从西南向东北画。第(2)题,非洲干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范围大,降水稀少;其次,地势起伏不大,难以形成地形雨,非洲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导致内陆地区降水更为稀少;区域内河流湖泊较少。第(3)题,我国可以建立气象卫星监测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象灾害,我国可以分享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和预警系统,此外,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方案,我国可以分享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方面的经验,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答案:(1)画图如下:
(2)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且地形较单一,地形雨少,气温高;河流湖泊较少。
(3)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提升非洲国家对气象灾害的监测。
18.(1)修筑隧道破坏了岩土体结构,土层中的裂隙增多;修筑隧道使岩土体内的积水排出,水动力条件增强,水体下渗增强;随着潜蚀强度增大,塌陷坑形成。
(2)付家湾附近西北、东北两个方向上均有河流发育并在此汇集;分布有未硬化的渠道,地表物质疏松,汇水面积大;地势相对平缓,排水不畅;地表水大量下渗,在下渗过程中潜蚀岩土体。
(3)该地带背靠山坡,坡度较大;来水快,去水快,地表积水少,水分下渗较少;流水停留时间短,潜蚀持续时间短,不易形成塌陷坑。
(4)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塌陷发生后及时填堵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和塌陷坑,减少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已经产生塌陷坑的地面应及时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并进一步诱发塌陷;及时封闭严重开裂的建筑物,修复完善后再使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