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六) 由“青海湖之变”,明晰水循环与河流(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80分)一、选择题(2024·信阳三模)长白山天池区山体多由气孔构造的浮岩组成,湖面高程2189m,面积9.82km2,年均雨雾天气近200天,降水量达1300mm,湖面年蒸发量440万立方米。天池北部缺口处湖水出流,形成长白瀑布,年排泄量为3600万立方米。下图为天池区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长白瀑布的年排泄量巨大,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 ( )A.瀑布垂直高差大 B.降水远大于蒸发C.天池的水深过大 D.水量季节变化大2.图中断裂构造的发育对天池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减缓雨水的下渗速度B.抬升分水岭处地下水位C.减少地下水汇入天池D.增加了天池的集水范围(2023·海南高考)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下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3~4题。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4.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蓝水是指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水。绿水是指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发(蒸腾)释放到大气中的水汽。绿水系数是绿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可用于评价流域蓝绿水资源分布。乌江流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图1、图2分别示意全流域丰水年、枯水年的水资源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读图,完成5~6题。5.据图判断,乌江流域的水资源量 ( )A.丰水年绿水极大值时间比蓝水早B.丰水年蓝水季节变化较绿水大C.枯水年绿水的变化与降水无关D.枯水年蓝水与绿水的变化一致6.经监测发现,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降水增多C.修建水库 D.气候变暖构造运动和地势差异会影响水系重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原断裂带和黄河交汇区域,受到断裂带附近的强烈挤压,老虎山隆升。地貌勘测表明,老虎山东段南侧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但老虎山的隆升并不是水系转向的主要原因。R1、R2两河的源头海拔相近。图1和图2示意研究区域的山河形势。据此完成7~8题。7.据图推测,与R2河流域相比,R1河流域 ( )A.流域面积较广大 B.干流纵比降较大C.构造运动较强烈 D.冰川作用较显著8.导致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的主要原因是 ( )A.R1溯源切穿山岭速率快于老虎山隆升速率B.老虎山隆升导致流域地势转变为南高北低C.地势变缓使R3河流侧蚀加重导致河道拐弯D.冰川大量消融形成洪涝使R3河流溃决改道湖水透明度与水体悬沙量及浮游生物含量呈负相关。湖水悬沙来源:一是河流输入,二是湖底上泛。地处云贵高原的抚仙湖,水深较小,湖水清澈。下图示意抚仙湖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湖水透明度冬季最小,秋季最大。据此完成 9~11题。9.抚仙湖风速最大的月份,月降水量约为 ( )A.30 mm B.50 mmC.200 mm D.240 mm10.夏季到秋季,抚仙湖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 ( )①泥沙收入减少②泥沙输出增多③浮游生物繁殖减慢④浮游生物消耗加快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抚仙湖一年中冬季湖水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 )A.河流输入泥沙较多 B.湖底上泛泥沙较多C.浮游生物繁殖较快 D.水生植物繁殖较快亚伯拉罕湖位于加拿大中部落基山脚下,原本是一片地势低洼的森林,1972年因修建水电站淹没而形成人工湖。该湖每年冬天都会出现一种奇观——冰冻气泡(如下图所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冰泡是湖床植物腐烂释放的沼气涌向湖面,冰冻的湖面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下来形成的。据此完成12~14题。12.冰泡湖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是 ( )A.人类活动少 B.湖面快速结冰C.湖水清澈 D.湖水盐度高13.亚伯拉罕湖下游大坝的修建促进冰泡的形成,是因为 ( )A.减小流速 B.降低水温C.增加水量 D.泥沙沉积14.亚伯拉罕湖极具危险性,主要原因是 ( )A.高寒缺氧 B.多滑坡、泥石流C.沼气浓度高 D.风浪大(2024·东莞三模)兴凯湖属中俄界湖(如图1所示),湖面平均海拔约70m,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之间有沙岗隔开,松阿察河为其唯一的泄流通道。1942年,当地政府在小兴凯湖北侧的穆棱河上修建分洪水闸,穆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注入小兴凯湖。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兴凯湖水位相对稳定,但近年来水位明显上升,大兴凯湖尤为显著。图2为2020年在图1所示松阿察河a河段,沿湖水流出方向所作的河床剖面图。读图,完成15~16题。15.穆棱河部分河水注入后,兴凯湖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 ( )A.湖水含沙量增大 B.湖泊容积增加C.年蒸发总量增大 D.渔业资源减产16.推测近年来兴凯湖水位明显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穆棱河入湖水量增加B.松阿察河泄流能力减弱C.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D.兴凯湖湖床淤积较严重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区域构造运动对河流水系演化影响重大。在地质历史时期,东北平原存在一个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的松辽古湖,湖底形成了大量河湖相沉积,松花江被佳依分水岭分割成东西两个不同的水系(如图1所示)。后来佳依分水岭构造抬升,分水岭两侧河流的侵蚀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河流水系发生演化,形成松花江水系现代格局(如图2所示)。松花江水能资源丰富,其中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24km的丰满水电站,年发电量达50亿千瓦时。而位于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西侧的吉林省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但却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的景色。(1)分析佳依分水岭抬升后松花江水系的演化过程。(6分)(2)指出松花江水系长春市区河段与吉林市区河段结冰期的差异并说明理由。(7分)(3)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吉林省西部湖泊众多的原因。(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如下图所示)。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长江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4分)(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江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3)简述镇扬河段演变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5分)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解析(六)1.B2.D第1题,长白瀑布的年排泄量巨大,说明其降水量大,流量大,该地纬度、海拔均较高,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降水远大于蒸发,B正确;瀑布的垂直高差大说明该地区地形高差大,水深大不一定排泄多,水量季节变化大更不足以证明降水量多,A、C、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通过地下水的流向可以看出长白山天池的分水岭(山脊)外侧的地表径流下渗后形成地下径流重新补给天池水量。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即是分水岭下部出现断裂带,导致地下水更容易渗透,增加雨水的下渗速度,降低分水岭处地下水位,A、B错误,D正确;减少地下水汇入天池不是主要影响,C错误。3.D4.B第3题,由图可知,海南岛1996—2020年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年际变化大,且两者呈正相关,而蒸散量较稳定。故选D。第4题,分析可知,海南岛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呈正相关。由材料可知,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据此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东部高、西部低,B正确。5.B6.D第5题,读图可知,丰水年绿水和蓝水的极大值都在7月,A错误;丰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大于绿水,B正确;绿水来自降水,枯水年绿水的变化与降水存在相关性,C错误;枯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因降水的变化较为明显,存在两个峰值,而绿水仅有一个峰值,枯水年蓝水与绿水的变化不一致,D错误。第6题,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发释放到大气中的水增多。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退耕还林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进而增加蒸发进入大气的水分,但退耕还林的面积有限,见效较慢,A错误;降水量比较稳定,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B错误;修建水库可以蓄积水量,增加下渗,但对于降水较多且多地下暗河的乌江流域来说,作用并不明显,C错误;近年来,全球暖干化趋势明显,气温上升,蒸发加剧,绿水水资源系数上升,D正确。7.B8.A第7题,R2河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A错误;R1、R2两河的源头海拔相近,但汇入黄河的位置R1河海拔远低于R2河,且R1河流程较短,所以R1河干流纵比降较大,B正确;仅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明确判断构造运动的强烈程度差异,C错误;图中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冰川作用的显著差异,D错误。第8题,老虎山北侧坡度大,注入R1的支流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在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下,东北侧支流不断加深,向南不断延长,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与老虎山南侧的R3河连接,袭夺了R3支流,导致R3河流转向汇入R1河,A正确。9.A10.A11.B第9题,读图可知,抚仙湖风速最大的月份是4月,对应月降水量约为30mm,故选A。第10题,据材料可知,湖水透明度与水体悬沙量及浮游生物含量呈负相关。读图可知,月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迅速减少,夏季到秋季,泥沙收入减少;气温夏季高,秋季降低,浮游生物消耗减慢,繁殖减慢。因此夏季到秋季,抚仙湖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泥沙收入减少,①正确,②错误;浮游生物繁殖减慢,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第11题,读图可知,冬季降水少,河流输入泥沙少,A错误;冬季风力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湖底上泛泥沙较多,B正确;冬季气温最低,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繁殖较慢,C、D错误。12.B13.C14.C第12题,冰泡湖的形成过程是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出大量甲烷气体后,气泡上升,气温降低,湖水封冻将气泡“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景观,因此该湖“冰泡”形成的主要条件是降温速度快、湖面快速结冰、湖底水草腐烂后释放的气体多,故选B。第13题,冰泡湖的形成与流速关系不大,A错误;大坝的修建并不会降低水温,B错误;大坝拦截径流,使湖泊水量增多,水位上升,淹没森林,水底的植被腐烂产生气泡,促进冰泡的形成,C正确;冰泡湖的形成与泥沙沉积关系不大,D错误。第14题,亚伯拉罕湖位于加拿大中部落基山脚下,海拔较低,没有高寒缺氧的环境,A错误;该地原本是一片地势低洼的森林,滑坡和泥石流较少,B错误;该湖位于落基山脚下,受地形阻挡,风浪较小,D错误;该湖泊底部有大量被淹没的森林,这些植物残体腐烂产生大量沼气,使湖泊沼气浓度高,极具危险性,C正确。15.A16.B第15题,河流的注入可能带来一部分泥沙,使湖水含沙量增大,A正确;从图2可见,河床中段较高,当湖泊水位高出河床最高处,湖水会通过松阿察河流出,因此即使北部有河水注入也不会导致湖泊容量明显变大,B错误;气候稳定,湖泊面积变化不大,则年蒸发量变化不大,C错误;河水注入带来营养盐类,渔业资源可能增产,D错误。第16题,兴凯湖水位明显上升说明湖水流出量变小,湖泊容量变大。由图2可见,松阿察河a河段中部河床较高,当兴凯湖湖水从松阿察河流出时,泥沙在河床中堆积,河床进一步抬高,导致松阿察河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水位相应升高,B正确。穆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通过分洪水闸注入小兴凯湖,降水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分洪量也相对稳定,不会导致湖泊水位明显上升,A错误。该区域气候相对稳定,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加,C错误。湖床淤积导致水位上升,当湖泊水位高出河床最高处时,可通过松阿察河流出,若松阿察河泄流能力不变,湖泊水位不会明显上升,D错误。17.(1)分水岭抬升后两侧河流落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分水岭被切穿,西侧河流被袭夺;分水岭西侧河流流向变为向东流;分水岭西侧河流由内流河变为外流河。(2)差异:吉林市区河段结冰期更短。理由:吉林市位于丰满水电站下游,河水不易结冰;水电站向下游放水,吉林市区河段冬季水量较多不易结冰;吉林市区河段河流落差增大,放水时流速快不易结冰;水电站设备运转使得水温升高,不易结冰。(3)地势低洼,径流不易排出;曾是松辽古湖的一部分,底下的河湖相沉积物质地黏重不易下渗。18.解析:第(1)题,对比16世纪中后期、19世纪初期及现今沙洲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镇扬河段河道原来是顺直、宽阔的,现今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多,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汊转变。第(2)题,该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数量不断增多,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北岸沉积作用显著,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汊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第(3)题,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汊转变,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沙洲增多、变大,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影响沿线建筑设施,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参考答案:(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汊、多沙洲)的河道转变。(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且东西延伸扩大;沙洲面积继续扩大与北岸并岸,最后与江岸相连。(3)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道通畅,航运条件变差;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