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七) 由“莱州之湾”关注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七) 由“莱州之湾”关注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七) 由“莱州之湾”,关注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2024·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kg/m3)。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西侧 B.北半球大陆东侧
C.南半球大陆西侧 D.南半球大陆东侧
2.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 )
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海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 ( )
A.北 B.南
C.东 D.西
(2024·贵阳模拟)上升流的形成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每年6—8月此种类型的上升流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海域最为强盛。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类上升流在爪哇岛南部海域最强盛时,当地的盛行风向是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区的表层海水 ( )
A.温度低、盐度低 B.温度低、盐度高
C.温度高、盐度低 D.温度高、盐度高
6.受上升流的影响,爪哇岛南部海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表层海洋生物增加 B.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C.台风活动频率增大 D.表层海水密度减小
(2024·海口二模)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m,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 )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
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
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8.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 )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
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
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2024·江门二模)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以潮差巨大而闻名于世,在这里曾观测到21m的世界最大潮差,但湾内不同地点潮差差异较大。芬迪湾处于海盆顶端,外部宽而深,内部窄而浅。潮水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塑造了瑰丽的海岸景观,加之圣约翰河的注入,芬迪湾渔业、交通运输业及旅游业十分发达。1984年,加拿大在芬迪湾东侧的小海湾内建设了一座实验型潮汐电站,但在潮差更大的芬迪湾内,至今没有建设潮汐电站。下图示意芬迪湾位置及芬迪湾东侧潮汐电站位置。读图,完成 9~10 题。
9.对加大芬迪湾潮差起较大作用的风是 ( )
①北风②东北风③南风④东南风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芬迪湾潮差巨大,却没有建设潮汐电站,其原因可能是 ( )
①工程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②影响湾内环境和经济活动 ③潮汐能稳定性差 ④关键技术无法突破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半潜式平台是移动式海上平台的一种,由浮筒、甲板和连接构件如立柱等组成,执行工作任务时,向浮筒和立柱内注射压载水,浮筒和立柱下沉,平台呈半潜状态,作业完成后,排出浮筒和立柱内的水,平台浮起。珠海市的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国内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矗立其间(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集波浪能发电、养殖工船、休闲渔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海上牧场。据此完成11~13题。
11.基于坐底式平台而设计的海上半潜式养殖平台,主要考虑的是抵御 ( )
A.风浪能力 B.海冰撞击
C.海水压力 D.海水侵蚀
12.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 )
A.无污染,产品品质更高
B.可移动,养殖的水域大
C.波浪能,能源供给稳定
D.饵料丰,水产生长快速
13.建设海上牧场,对于我国的积极影响有 ( )
①预防各种海洋灾害 ②利用海洋保障能源安全
③拓展国家发展空间 ④减轻近海海洋污染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聊城三模)卡里马塔海峡是南海和爪哇海及印度洋水体和热量交换的通道。科学家在数值诊断实验中用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以研究卡里马塔海峡不同季节对爪哇海的影响及对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的影响。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4~16题。
14.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最快的月份是 ( )
A.4月 B.7月
C.10月 D.1月
15.若关闭卡里马塔海峡拦水坝,爪哇海海域 ( )
A.水温上升,盐度下降 B.水温上升,盐度上升
C.水温下降,盐度上升 D.水温下降,盐度下降
16.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可能为 ( )
A.涌升减弱,水温升高 B.干旱发生,粮食危机
C.气候异常,洪涝多发 D.信风增强,海岸侵蚀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平均水深超过200m,自北向南可分为长冰区、过渡性冰区和无冰区。近40年来,巴伦支海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海水,使得巴伦支海冰区海冰密集度明显减小,而无冰区海水盐度却变化极小。下图为巴伦支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巴伦支海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海水的原因。(6分)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巴伦支海无冰区海水盐度变化极小的原因。(4分)
(3)说明海冰密集度明显减小对巴伦支海海水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热带地区的暖水向北传送到北大西洋,从而导致深海冷洋流的形成,这一过程,对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产生深刻影响。某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旦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增加至710ppm,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会在三百年内停止流动。下图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示意图。
(1)分析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欧洲和北美洲气候的调节作用。(5分)
(2)说明北大西洋深海冷洋流的形成过程。(5分)
(3)解释大气二氧化碳增至710 ppm,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会在三百年内停止流动的原因。(5分)
(4)推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停止流动对巴西东北部气候的影响。(5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适生水温10—18℃,原产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黄海冷水团是指黄海中部深水区中下层、温度低于周边水体的大团冷水,受季节变化、水体密度与海底低地等因素影响,它只在夏半年存在且于夏季最盛,水温在垂直方向由表层高于23℃向海底降至低于6℃。图1示意黄海冷水团分布。
材料二2018年,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深蓝1号”全潜式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水域投入使用,具有潜水深度可调节、网箱容积大、饲料智能投喂、可按订单分批次、分规格捕捞等突出特点,标志着中国海洋渔业由近浅海走向了远深海,赋能中国粮食安全。图2示意“深蓝1号”。
(1)描述黄海冷水团的形成过程。(6分)
(2)指出4—8月“深蓝1号”潜水深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分)
(3)从海洋空间资源角度,比较远深海养殖相较于近浅海养殖的优势。(6分)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解析(七)
1.D2.D3.C第1题,图示水温自北向南降低,说明位于南半球,A、B错误;图示西侧海域盐度较低,说明西侧有入海径流,则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大陆东侧,C错误,D正确。第2题,图示为等密度线,反映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并不能反映盐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所以无法确定盐度与温度的关系,①错误;读图可知,在盐度不变的情况下,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②正确;该图反映密度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并不能反映盐度随密度变化而变化,③错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④正确。故选D。第3题,根据密度流的原理,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使得海水最终表现为向东流,故选C。
4.C5.B6.A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爪哇岛南部海岸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每年6—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与该地海岸线基本平行,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该区域上升流最为强盛,C正确;东北风与西南风在爪哇岛南部与海岸线近乎垂直,不可能形成上升流,B、D错误;每年6—8月,该区域并不盛行西北风,A错误。第5题,由于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洋底层的冷性、高盐度的海水上升,使得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故选B。第6题,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海洋生物增多,A正确;上升流涌升的过程中,可能将近海泥沙带至海岸附近堆积,促使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B错误;爪哇岛南部海域所处纬度较低,台风活动的频率不是很大,C错误;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从而使得表层海水密度增大,D错误。
7.A8.B第7题,由材料可知,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A正确;海水温度下降,蒸发减弱,海水潜热释放减少,B错误;北部海域结冰,表层海水盐度升高,C错误;近岸海水结冰,表层海水扰动减弱,D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减少,A错误;表层水温升高,光合作用加强,海水生产力提升,B正确;陆地入海径流增多,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加大,C错误;夏季风显著增强,对马暖流与夏季风一致,对马暖流影响增强,D错误。
9.D10.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芬迪湾湾口朝向西南方,所以西南风、南风、东南风都可以助推海潮,使潮差增大,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第10题,芬迪湾潮差极大,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发电效益低,①正确;由材料可知,芬迪湾周边地区人口、城市较多,航运繁忙,同时湾内渔业资源丰富,建设潮汐电站,开发潮汐能,均会影响湾内航运活动和鱼类生存,②正确;潮汐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能源,③错误;根据材料“1984年,加拿大在芬迪湾东侧的小海湾内建设了一座实验型潮汐电站”可知,目前该地区潮汐能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④错误。故选B。
11.A12.B13.C第11题,半潜式养殖平台不是固定的,漂浮在海上,可移动,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的是抵御风浪能力,A正确;该平台所在海域海冰撞击概率不大,且抵御海冰撞击、海水压力、海水侵蚀均主要是通过平台的材料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半潜式养殖平台,B、C、D错误。第12题,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A错误;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不是固定的,可移动,养殖的水域大,B正确;波浪能供给并不稳定,C错误;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的饵料主要为人工投放,D错误。第13题,海上牧场并不能预防各种海洋灾害,①错误;海上牧场可以集波浪能发电,利用海洋保障能源安全,②正确;海上牧场使用半潜式平台,可以在距离海岸较远的海域进行开发,可以拓展国家发展空间,③正确;海上牧场使用半潜式平台,可以在距离海岸较远的海域发展水产养殖,有利于减轻近海海洋污染问题,④正确。C正确。
14.D15.A16.B第14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受季风影响显著,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海域盛行偏北风,与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方向相同,故1月望加锡海峡表层南下洋流流速最大,D正确;4月和10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对南下洋流影响小,A、C错误;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盛行偏南风,与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方向相反,流速减慢,B错误。第15题,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受来自南海的较冷的洋流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使爪哇海水温上升,排除C、D;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较为封闭,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且陆地入海径流量大,水分收入大于蒸发,盐度下降,A正确,B错误。第16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水温降低,A、D错误;该地区受沃克环流影响,下沉气流显著,降水减少,发生旱灾,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引发粮食危机,B正确,C错误。
17.解析:第(1)题,与巴伦支海相比,大西洋海水具有高温、高盐的特性。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温升高,且地理位置邻近大西洋,水体交换较频繁,海水盐度升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巴伦支海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巴伦支海海水性质由原本低温、低盐的海水向高温、高盐方向演化,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海水。第(2)题,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海水温度、降水、入海径流、融冰和结冰等。分析时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即可。第(3)题,海冰融化后形成的淡水会稀释海水中的盐分,故海冰密集度明显减小,巴伦支海局部海域海水盐度下降;冰的反射率高于海水,海冰消融降低海水的反射率,海水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会先上升;海冰起到阻隔海水与大气的功能,减少海气热量交换,海冰融化,阻隔作用减弱,海洋辐射将更多热量传导给大气,海—气交换加强,海水温度后降低。
参考答案:(1)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显著;巴伦支海与大西洋地理位置相邻,水体交换频繁;全球变暖,巴伦支海海水温度升高。
(2)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周边地表径流汇入,稀释海水。
(3)海冰消融导致局部海域海水盐度下降;海冰消融降低海水的反射率,海水吸热增多,海水温度先上升;海冰阻隔作用减弱,海洋辐射将更多热量传导给大气,海—气交换加强,海水温度后降低。
18.(1)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赤道附近的暖水向北传送到北大西洋,对欧洲和北美洲沿海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形成温暖(温和)湿润的气候。
(2)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从赤道附近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增温的同时,洋流温度下降,水体冷却收缩下沉至深海,以补偿的性质回流赤道附近,形成南下的深海冷洋流。
(3)大气二氧化碳增多,使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河流水位上涨,北大西洋淡水流入量增加,阻碍来自赤道的盐度更高、更温暖的海水北上和下沉,阻碍深海冷洋流的形成,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难以为继,将会在三百年内停止流动。
(4)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停止流动,意味着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减少甚至终止,巴西东北部气温飙升,蒸发增强,降水增多。
19.(1)冬半年,海水整体水温低,冷水密度相对大,向地势较低的黄海中部流动,汇聚/累积了大量低温海水;夏半年,上层海水升温幅度较底层大,垂直温差大,对流相对弱;海盆地形相对低洼封闭,冷水团不易扩散。
(2)趋势:潜水深度增大。理由:三文鱼适生水温为10—18℃;4—8月,黄海水温呈上升趋势,满足温度条件的水层对应深度呈增大趋势。
(3)相较于近浅海,远深海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水深和水域面积更大,可发展更大规模立体养殖;海洋环境容量更大,自净能力更强,相比近浅海养殖污染影响小,可增大养殖强度、规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