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某年国庆节期间青岛市民外出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图的制作采用了( )A.点值法 B.等值线法C.分级统计图法 D.图形统计法2.该年国庆节期间,青岛市民到济南、连云港的人数明显多于到广州、成都、上海的人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婚姻 B.经济C.距离、时间 D.政策人口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的、灵活的概念。能容纳多少人,可以从资源、土地面积等不同角度得出结论。读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完成3~4题。3.下列省级行政区2025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量大于预测人口数量的是( )A.广东省 B.福建省C.河南省 D.湖南省4.图中上海市人口承载力小,其原因是上海市( )A.土地资源缺乏 B.水资源丰富C.城市人口多 D.耕地少,粮食单产高区域人口健康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状况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水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健康系统由于受到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成为全球各类健康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读我国人口健康脆弱性地域等级划分图,完成5~6题。5.影响低度脆弱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人口数量C.经济水平 D.交通状况6.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健康脆弱性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完成7~9题。7.图中人口密度的表示采用了( )A.点值法B.等值线法C.分级统计图法D.图形统计法8.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悠久 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油气资源C.交通条件的改善D.市场广阔(2024·山东济南月考)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图中人口潜力指数的表示采用了( )A.点值法B.等值线法C.分级统计图法D.图形统计法1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12.影响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①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B.影响②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水平高C.③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江西省北部德安县特殊造型的“尖底瓶”地形对降水有较大的影响。下图示意德安县受台风影响某时刻的丰林镇降水及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13.图中311毫米降水量站点与461毫米站点的直线实地距离约为( )A.3.5千米 B.7.5千米C.11.5千米 D.15.5千米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1~2.1.A 2.C 第1题,点值法是在地图上用一定数量的小圆点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范围、数量及密度变化。该图是用小圆圈表示青岛市民外出主要城市的分布。第2题,国庆假期时间较短,居民出行目的地通常是距离出发地较近的城市。3~4.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2025年湖南省粮食可供养人口数量大于预测人口数量。第4题,上海市土地资源紧张,人口承载力小。5~6.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低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因此,影响低度脆弱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第6题,人口健康脆弱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的地区,应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健康脆弱性较高的地区,分析四个选项,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且为高度脆弱区,故A正确。7~9.7.C 8.C 9.B 第7题,图中人口密度的表示是按照密度大小划分了不同等级,因此采用的方法是分级统计图法。第8题,相比较而言,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和高原。第9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10~12.10.B 11.B 12.C 第10题,图中人口潜力指数的表示采用了等值线法。第11题,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①,其次是②,然后是④,最小的是③。第12题,③地区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故该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13.B 读图可知,连接图中311毫米降水量站点与461毫米站点的线段,通过比例尺计算出两站点的直线实地距离约为7.5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