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素养综合练读世界部分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1~2题。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A.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B.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带C.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D.集中在交通便利地带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河流 D.土壤4.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② C.③ D.④(2023·广东卷)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5~6题。5.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6.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2024·福建漳州高一期末)贵州省正安县山高谷深,曾经是交通不便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从1987年开始,正安县大量人员前往广东务工,其中有不少人从事吉他生产行业。2012年正安县实施“引凤还巢”,吸引在广东的正安籍吉他行业从业人员回乡创业。据此完成7~9题。7.促使正安人前往广东务工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 B.交通C.政策 D.经济8.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正安县外出人员首选珠三角地区为务工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比较发达B.就业机会较多C.教育资源较多D.空间距离较近9.有利于正安县“引凤还巢”的措施是( )A.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的数量B.扩大城市规模,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吉他产业园D.降低落户准入门槛,引进高素质人才利用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指标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某类型人口流动适宜度指数。下表是2020年我国某类型人口流入适宜度指数排行榜。据此完成10~11题。城市 广州 海口 厦门 福州 南宁 三亚适宜度 指数 157 150 145 137 136 133排名 1 2 3 4 5 610.该类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是( )A.养老 B.经商 C.旅游 D.求学11.该类人口流入对流入地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容量增大B.社会服务短缺C.科技水平提高D.就业压力增大读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关于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20年世界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B.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D.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13.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农村B.城镇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C.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D.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消费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A.a B.b C.c D.d15.日本消费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B.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C.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D.海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水质的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假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变,西藏三种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状况。据此完成16~17题。承载力 分项 保持现有模式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 助性产业 着力发展 旅游业水资源 承载力 4.05 12.84 24.98 79.12 33.34 105.63水环境 承载力 2.25 7.41 1.93 6.11 2.08 6.58土地 资源 承载力 0.04 0.12 0.05 0.17 0.25 0.79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B.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C.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明显D.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7.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鼓励生育C.积极推进生态旅游D.大力提高人们消费水平(2024·湖南部分学校联考)有学者把基于出生地、五年前常住地、户口登记地的人口迁移分别定义为“终身迁移”“期间迁移”和“人户分离迁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8~19题。18.有关三种人口迁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终身迁移不包含户口随迁的情况B.期间迁移与户口的性质、户口登记地的变更有关C.期间迁移能反映五年内的迁移次数D.人户分离迁移不能反映迁移次数19.读图,关于三种人口迁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期间迁移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必然也是终身迁移人口B.期间迁移人口与人户分离人口没有重合部分C.期间迁移人口与人户分离人口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期间迁移人口增加,则人户分离人口也会增加(2024·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但近年来人口迁往东部地区的速度有所放缓,且区域内部人口迁移状况出现分化。下图示意2015—2020年西部地区各省份人口迁移情况。据此完成20~21题。20.据图可判断,2015—2020年( )A.甘肃的人口以迁入为主B.新疆比四川的迁入人数多C.贵州人口净迁移率最低D.内蒙古人口总量几乎不变21.近年来,西部地区人口迁出总体放缓,说明西部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东部B.人口老龄化比东部严重C.户籍政策限制人口流动D.产业发展吸引人口回流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2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已超过80亿,并且人口分布不均匀,其中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上图示意纬度每隔10°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1)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2)说出20°N~4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大的主要原因。(3)分析赤道至10°S间平原地区人口较少的原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加坡陆地面积719.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米,岛上河流较短。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新加坡总人口约592万(2023年),经济发达。下图为新加坡的位置示意图。(1)分析新加坡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为提高“资源短板”,新加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6.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2)指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4)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千米2,目前已达13人/千米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第一单元素养综合训练1~2.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这三个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第2题,读图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较大,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3~4.3.A 4.D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小。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5~6.5.B 6.C 第5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江三角洲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从而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交通拥堵、住户紧张等,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故选C。7~9.7.D 8.D 9.C 第7题,由材料可知,贵州省正安县山高谷深,曾经是交通不便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收入不高,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人们前往广东务工,D正确;环境、交通、政策都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故选D。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正安县外出人员首选珠三角地区为务工目的地是因贵州距离珠三角地区更近,有利于就近务工,D正确;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经济、就业机会、教育资源更具优势。故选D。第9题,由材料可知,2012年正安县实施“引凤还巢”,吸引在广东的正安籍吉他行业从业人员回乡创业,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的数量对从业人员返乡一般没有吸引力,A错误;扩大城市规模,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能直接影响人口回流,B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吉他产业园,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吸引人口回流,C正确;“引凤还巢”的对象是外出务工的本地人员,降低落户准入门槛,引进高素质人才对“引凤还巢”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10~11.10.A 11.B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城市评价的指标为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而对于养老来说,环境适宜、利于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城市评价的指标与环境、健康因素关联密切。经商考虑的应该是成本、市场、交通等因素;旅游为短期活动,对水质、医疗、气候等关注较少;求学关注的应该是教育和文化氛围。故A正确。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类流入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对医疗卫生、养老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需求大,老年人口增多,会使社会服务设施供需紧张,社会服务短缺。故B正确。12~13.12.A 13.C 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世界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A正确;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并没有下降,B错误;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C错误;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D错误。故选A。第13题,欠发达区域人口基数大,早期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导致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增长迅速,C正确;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农村,A错误;城镇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是人口保持增长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会导致发达区域人口增长,且该说法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选C。14~15.14.A 15.B 第14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消耗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a曲线符合。第15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日本自然资源短缺,消费水平高,但日本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其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16~17.16.D 17.C 第16题,由表可知,西藏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错误。大力发展旅游业没有提升水环境承载力,B错误。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不明显,C错误。西藏的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第17题,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会给土地带来很大压力,A、B、D错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C正确。18~19.18.D 19.A 第18题,据图可知,终身迁移既有人户分离,也有户口随迁的情况,A错误;期间迁移指调查时的常住地与五年前不一致的人口迁移,因此与户口性质、户口登记地的变更均没有关系,也无法反映曾经迁出外地一段时间、调查时已经返回原地的迁移,B错误、C错误;人户分离迁移不包括户口随迁的迁移人口,也不能反映迁移次数,D正确。第19题,据图可知,终身迁移人口包含期间迁移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所以期间迁移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必然是终身迁移人口,A正确;期间迁移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有重合部分,二者是并列关系,同属于终身迁移人口,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C错误;期间迁移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不一定增加,D错误。20~21.20.C 21.D 第20题,读图并依据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可知贵州2015—2020年人口净迁移率最低,C正确;甘肃的人口迁出率大于人口的迁入率,人口以迁出为主,A错误;尽管新疆人口迁入率大于四川,但四川总人口远多于新疆,因此无法判断新疆比四川的迁入人数多,B错误;一个区域人口总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状况,图中只反映内蒙古人口迁移状况,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D错误。故选C。第2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随着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岗位增多,吸引外迁人口回流,导致西部地区人口迁出总体放缓,D正确;目前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东部较轻,我国户籍政策并没有限制人口流动,A、B、C错误。故选D。22~23.22.C 23.B 第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西亚因石油开采,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第23题,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促使人口由甲地迁移到乙地。甲地为人口迁出地区,甲地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为拉力,不会导致人口迁出;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为拉力,会吸引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会限制人口迁移。24.答案 (1)分布不均衡;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多,高纬度地区少;20°N~4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大。(2)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陆地面积大,平原、低地面积广;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3)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25.答案 (1)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陆地储水条件差;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2)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等。(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废水(污水)回收利用;修建滨海堤坝,拦蓄淡水。26.答案 (1)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2)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3)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4)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控制人口增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