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知识点讲与练 第2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习题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知识点讲与练 第2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习题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2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知识点讲与练
目 录
知识梳理
要点突出
真题再现
知识梳理
1.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为1天(约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地球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约365天)。
2.四季的变化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要点突破
(2024·连云港)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示意图。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5月21日前后进入小满节气。据此完成第(1)~(2)题。
(1)小满至芒种,太阳直射点( )
A.北移,接近赤道
B.北移,接近北回归线
C.南移,接近赤道
D.南移,接近南回归线
(2)小满节气,在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可以看到庄稼籽粒开始饱满,该庄稼是( )
A.青稞 B.水稻 C.小麦 D.高粱
B
C
【思路点拨】(1)由图可知,小满至芒种位于春分与夏至之间,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北回归线)移动,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日即接近北回归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方地区,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主产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
为小麦,小满(5月21日前后)节气,在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可以看到庄稼籽粒开始饱满,该庄稼是小麦,C正确;青稞为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为南方地区粮食作物,高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河南地区高粱一般在5~6月种植,ABD错误,故选C。
【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前后(即春分)回到赤道,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
(2024·云南)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广场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2)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D
C
【思路点拨】(1)根据材料“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说明一年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北,部分日子正午影子朝南,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正午影子并非一直朝北,D正确;哈尔滨、 北京、 上海正午影子全年朝北,ABC错误。故选D。(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长是一年中最长的,A错误;每天日出日落方向发生偏移,不会每天正西日落,B错误;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南北回归线之间),存在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出现无影现象,C正确;日出日落太阳升起,高度角由0°变化,影长会超过6米,D错误。故选C。
(1)如图,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太阳高度由低到高,影子由长变短;从中午至傍晚,太阳高度由高到低,影子由短变长。
(2)影子的方向与太阳光的方向相反。如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在南方日影则在北方。
(3)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影长为零,其余地区相同物体的影长自直射点纬线向两边逐渐变长。
(4)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
真题再现
【湖北真题体验】
  (2024·湖北)海南文昌龙楼镇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承担了多次重要的
航天发射任务。下图示意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据此完成第1~2题。
1. 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时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 A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影响文昌航天发射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D )
A. 昼夜长短 B. 植被类型
C. 海陆位置 D. 天气状况
A
D
  (2023·随州)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
爸爸笑着回答说:“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
转二三十圈呢!”据此完成第3~4题。
3. 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的是( D )
A. 复杂的经纬网 B. 倾斜的地轴
C. 绕月球公转 D. 巨大的球体
D
4. 根据父子对话,推测爸爸的年龄是( C )
A. 30岁 B. 40岁 C. 60岁 D. 80岁
C
  (2023·宜昌)“格物致知,叩问苍穹”。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中国神舟十六号载
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开启中国太空
探索新征程。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位置处于图中( A )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6.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时,法国首都巴黎(中时区)的区时是( B )
A. 5月30日17时31分
B. 5月30日1时31分
C. 5月30日2时31分
D. 5月31日3时31分
A
B
7.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宜昌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C )
A. 昼夜平分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出现极昼
C
【全国真题精选】
  (2024·陕西)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
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第8~10题。
8. 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B )
A. 白昼逐渐变短 B. 白昼逐渐变长
C. 气候逐渐变冷 D. 天气阴晴不定
9. 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A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大小 D. 地球形状
B
A
10. 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
是( C )
A. 西北、西南 B. 东北、东南
C. 西南、西北 D. 东南、东北
C
  (2024·烟台)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
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第11~
13题。
11. 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
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C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C
12. 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A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13. 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C )
①昼长夜短 ②天寒地冻
③作物生长旺盛
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14. (2023·株洲)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24个节气,下图为地球
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1)我们常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
自转方向为 时针,公转方向为 时针。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与夏至大概相差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的是 。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株洲白昼时间比黑夜 ,且白昼的长度越来越 。
(5)任意列举两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春分日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