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模块五 认识中国第十五讲 我国的自然环境目录CONTENTS知识构建1知识梳理2重难点解析3情境应用4知识构建01导图知识梳理02 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但是,山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1. 地形(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 面积广大。山区 教材(2)主要山脉山脉走向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 山脉、秦岭南列 南岭昆仑 教材山脉走向 主要山脉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 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 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弧形山脉 山脉太行 喜马拉雅 教材1. 山脉是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分界线教材2. 山脉是很多地形区的分界线(3)主要地形区名称 特征四大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 广阔坦荡四大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教材名称 特征三大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河湖密布,“鱼米之乡”三大丘陵 从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 东北平原教材(1)地势特征: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山地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界线:大兴安岭- 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西高东低 太行 教材2. 地势(2)我国地势的影响影响气候 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交通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 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河流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 资源极为丰富降水 东西向 水能 教材 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河流径流量,河流所处地区降水丰富,汇入的支流多,则径流量大;反之,则径流量小。二是河流落差,河流所处地区地势起伏大,则河流落差大;反之,则河流落差小。只有同时具备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条件的河流,才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河流径流量,河流所处地区降水丰富,汇入的支流多,则径流量大;反之,则径流量小。二是河流落差,河流所处地区地势起伏大,则河流落差大;反之,则河流落差小。只有同时具备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条件的河流,才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大 高温 1. 气温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温差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纬度因素,冬季风);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 (地形因素)。教材温度带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①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②亚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③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④中温带 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⑤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⑥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热带 水稻 暖温带 一年一熟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教材2. 温度带大 高温 1. 气温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温差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纬度因素,冬季风);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 (地形因素)。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教材2. 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年降水量 <200毫米 200~400毫米 400~800毫米 >800毫米干湿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植被 荒漠 草原 森林草原 森林教材1. 特点(1)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4-10月),冬春少,且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年际变化大。(2)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自 向递减。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1)气候复杂多样1. 特点A. 热带季风气候;B. ;C. 温带季风气候;D.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教材(2)季风气候显著①我国冬、夏季风的比较类型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风向 偏北风(西北风、 东北风)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冬季风夏季风教材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季风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兴安岭 ③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为农业提供有利自然条件,但季风气候多灾害性天气,如洪涝、干旱、寒潮等。教材2.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 等。1. 主要河流和湖泊(1)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地形 类别 水文特征 主要河流外流河 以雨水补给为主, 季易形成汛期,冬季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等内流河 以 补给为主,属于季节性河流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夏 冰雪融水 塔里木河 (2)我国主要湖泊: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洞庭湖、太湖、纳木错等。湖泊对河流的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鄱阳湖 青海湖 教材2. 长江(1)概况发源地 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海洋 地位 世界第三长河,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干流流经省区 、川、藏、云、渝、 、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上中下游分界点 宜昌、湖口唐古拉 东海青 鄂 教材(2)问题与治理①存在问题:长江中上游地区 严重,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灾害严重。②治理措施水土流失 洪涝 上游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中下游 退田还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蓄洪区等。目前形成了以堤坝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3. 黄河(1)概况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注入海洋 地位 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干流流经省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渤海教材上中下游分界点 河口、 不同河段特征 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 高原,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减慢,形成“ ”对社会经济的利 影响 ①水能资源丰富;②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宁夏平原——塞上江南);③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桃花峪 黄土地上河 黄河和长江水文特征对比河流 注入的海洋 共同流经的地形区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黄河 渤海 青藏高原 小 短 大 有长江 东海 大 长 小 无教材(2)忧患与治理忧患 治理上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合理放牧,兴修水利,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打坝淤地下游“地上河” 疏通河道、加固黄河大堤上游和下游 破冰泄洪植树种草 凌汛 教材图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教材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损失严重。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类型 灾害 分布气象 灾害 干旱 分布广泛,集中在华北地区洪涝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多发寒潮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地质 灾害 地震 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山区最为集中台风3. 防灾减灾措施:利用遥感卫星等技术,加强灾害监测及预报;进行灾害防御,营造防护林;设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灾害发生时,政府及时进行灾害救援。教材重难点解析03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区多发展种植业,山区多发展林果业。2. 对城镇分布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山区人口稀疏,城镇分散。3. 对交通的影响:山区交通线(公路)多环山建设,呈“之”字形;地形崎岖地区铁路多以高架桥或隧道为主。4. 对建筑的影响: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等会影响建筑的选址分布。5. 对民俗的影响: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这里的信天游具有高亢和豪迈的特点,主要是为了方便沟通交流。精讲云南省香格里拉的巴拉村被群山环抱,村落中藏式木楼层叠而建,周围山体植被稀疏。读巴拉村景观图,回答第(1)~(2)小题。(1)巴拉村民居建设特征与其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 依河而建——方便运输B. 木楼众多——森林茂密,取材方便C. 层叠而建——依托山地地形,充分利用空间D. 屋顶为平顶——利于晾晒粮食C 第(1)题,巴拉村被群山环抱,村落中藏式木楼依托山地地形,层叠而建,充分利用空间;巴拉村周围山体植被稀疏;云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降水多,屋顶倾斜度大,利于排水。精讲云南省香格里拉的巴拉村被群山环抱,村落中藏式木楼层叠而建,周围山体植被稀疏。读巴拉村景观图,回答第(1)~(2)小题。精讲(2)图中显示的部分沟通巴拉村的交通路线呈“之”字形,主要目的是( D )A. 缩短距离 B. 平整土地C. 美化环境 D. 减缓坡度D第(2)题,巴拉村交通线路呈弯曲的“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适应该地区的山地地形,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2)图中显示的部分沟通巴拉村的交通路线呈“之”字形,主要目的是( D )A. 缩短距离 B. 平整土地C. 美化环境 D. 减缓坡度D第(2)题,巴拉村交通线路呈弯曲的“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适应该地区的山地地形,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精讲气候 类型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 特点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 同期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 同期 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四季低温,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主要 分布区 西北内陆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 云南、广东、台湾三省的南部以及海南省 青藏高原气温曲线和降水量 柱状图精讲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右图为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第(1)~(2)小题。(1)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 )A. 夏季 B. 春季 C. 秋季 D. 冬季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7、8月多雨,即夏季多雨,11、12、1月降水少,即冬季干燥。精讲(2)该地可能位于( D )A. 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高原C. 长江三角洲 D. 华北平原D第(2)题,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精讲(2024·潜江期末)长江纵贯我国东西,为沿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 A )AA. 长江为武汉、南京等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B. 长江水量大,流速快,上海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C. 长江流经重庆段,冬季有结冰期,不能通航D. 长江在入海口流速增加,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为武汉、南京等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能资源匮乏;长江流经重庆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无结冰期;长江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精讲1. 凌汛形成条件:①河流有结冰期。②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2. 黄河凌汛概况:出现在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和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一般发生在初春或初冬时节。3. 解决措施:炸冰泄洪、分泄洪水等。精讲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引水治沙”的实践,化解了“水患成灾和干旱沙化”的尴尬,在库布齐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当黄河凌汛高于水位时,当地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一方面减轻了防凌压力,另一方面变水害为水利,让库布齐沙漠变得生机盎然。图1为库布齐沙漠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蓄水图。读图,回答第(1)~(2)小题。精讲(1)该区域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D第(1)题,凌汛形成条件是河流本身有结冰期,且该河段是自低纬流向高纬。黄河都有结冰期,图1中④河段流向是自南向北,符合凌汛发生条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引水治沙”的实践,化解了“水患成灾和干旱沙化”的尴尬,在库布齐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当黄河凌汛高于水位时,当地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一方面减轻了防凌压力,另一方面变水害为水利,让库布齐沙漠变得生机盎然。图1为库布齐沙漠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蓄水图。读图,回答第(1)~(2)小题。精讲(2)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的时间为( A )A. 3月 B. 5月 C. 7月 D. 9月A第(2)题,读材料可知,当凌汛发生时,会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的低洼地,而凌汛一般发生在初春或初冬。情境应用04【铭记光辉历史 不忘强国初心】2024年恰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某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历史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重走长征路”。右图示意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精练(1)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该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位于我国 (温度带),当地的作物熟制为 。亚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2)“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依次经过了东南丘陵、A 高原、四川盆地、C 高原等地形区,最终到达甘肃会宁。云贵 黄土 精练(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穿行在B 山脉之间,该山脉西侧的高原上有被称为“聚宝盆”的 盆地。横断 柴达木 (4)“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的“千里雪”四季都可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所处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地形因素)。精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