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下图示意人地关系变化的“ 支点 ”概念模型。通过人口数量的增减适应生存资源的变化,称之 为“ 量变平衡模式 ” ;通过增强社会韧性适应生存资源的变化,称之为“ 质变平衡模式 ”。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1 “量变平衡模式”下,区域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与( )①人均消费水平正相关 ②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③资源存有数量正相关 ④资源存有数量负相关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2 .维持“质变平衡模式”主要依赖( )A .资源 B .科技 C .政策 D .外贸“ 城乡书屋 ”变“ 文化粮仓 ” ,江西“ 屋 ”尽其用绘就“ 书香地图 ”。从 2022年起,南昌市 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 100个孺子书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怀旧车厢、隧道设 计 ……南昌市青山湖区在南昌火车站旁打造了一座“ 火车 ”书房,这座孺子书房以铁路文化为精神 内涵、将铁路“ 印记 ”融入书屋、用“ 铁路底色 ”渲染文化空间。完成下面小题。3 .孺子书房依托公共闲置空间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城市的用地面积②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③提高城市的环境容量④降低书房的建设成本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4 .南昌市青山湖区依托南昌火车站打造孺子书房的主要影响是( )A .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B .提高城区的宜居性 C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L 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 95. 5%,辖 103个村(含 6个居委会) 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 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 91万人,下图示 意 L 县自西向东四个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 +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 /常住人口5 .推测丁地最有可能是该县的( )A .主城区 B .主城近郊区 C .主城远郊区 D .偏远山区6 .L 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 )A .旅游业较发达 B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 .农业收入有限 D .教育医疗设施好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近距离迁移到户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7 .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 )①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②扩大各地区发展差距③加快人口向东部迁移④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8 .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关键在于( )A .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B .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鼓励人口迁移,提高人口增长率 D .发展城镇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口袋公园是指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为了充分满足人们憩、 游、聊、读、餐饮、散步等需求,西安大力推进“ 口袋公园 ”的建设。图为西安某“ 口袋公园 ”景 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西安“口袋公园”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单个公园有明显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大气结构稳定B .面积小,功能多,分布散,易受外界因素干扰C .设计建设注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尽量选种橄榄树D .能增加下渗量,使城市地表径流减少,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10 “口袋公园”优先选址在( )A .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域 B .大公园附近C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 D .空气质量指数高的区域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次序性,总体上定居意愿在长居意愿的基础上产生,落户 意愿在定居意愿的基础上产生,层层递进;但一线城市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梯次关系不确定。图 1示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次关系与决定机制,图2示意我国部分不同等级城市居留意愿比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长居意愿指在流入地继续居留至少 5年的意愿;定居意愿指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落 户意愿指愿意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11 .影响暂居意愿向长居意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社会融合②经济收入③家庭随迁④城市因素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12 .研究表明,一线城市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梯次关系不确定,图中直辖市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 意愿率说明( )①高昂的定居成本影响定居意愿②公共资源(如子女教育)影响定居意愿③高昂的定居成本影响落户意愿④公共资源(如子女教育)影响落户意愿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明清时期,水运是南方主要的交通方式。位于南方的嘉兴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 具有当地特色的船菜,原料主要是特色时鲜,如鱼、虾、蟹、鳗之类。完成下面小题。13 .船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文化与社会风气 B .船主追求更多的收益C .距离遥远且下船不便 D .其他菜系竞争的压力14 “土”字一般指具有当地特色,而船菜必须要做到“土、精、创”。船菜“土”的原因是( )A .备菜不便,就地取材 B .特色众多,追求极致C .追求传统,厨艺精湛 D .追求收益,降低成本成熟的都市圈一般要经历 5个空间扩展阶段(如下图所示) , 即由单一的空间组织结构向多极 空间组织结构发展。当前,世界部分都市圈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人口、产业大量外流,导致中心 城市辐射功能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都市圈 5 个空间扩展阶段中( )A .强核时期城市辐射功能最强 B .渗透导致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 .交通的发展加快布网的形成 D .融合阶段各城市的产业趋同16 .我国都市圈发展过程中为防止中心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可以( )A .加快卫星城的建设 B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C .提高城市地价水平 D .减少城市人口流动二、综合题(共 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 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 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 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当匹配 度大于 1 ,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 而获得更高收入。材料二: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匹配度( T ) 省级行政区简称T ≥2 京、沪、津1 ≤T<2 苏、浙、内蒙古、闽、粤、辽、鲁、瑜、吉和鄂0.6 ≤T<1 新、青、陕、晋、黑、冀、豫、川、皖、湘、桂、赣、藏T<0.6 黔、云、甘(1) 描述我国 GDP 与人口匹配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6 分)(2) 根据 GDP 与人口匹配度的差异说明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6 分)(3) 评价 T≥2 的地区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6 分)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 产居一体 ”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 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自然乡村格局。 20世纪 80年代,台商入驻碧门村投 资,掀起了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办厂高潮。至今,碧门村有家庭工业户 260余家,80%以上的常驻劳 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产业链分工发育完善,形成了以“ 家庭作坊 ”“ 个体工业 ”为主导的 “ 产居一体 ”空间格局。某地理研学小组以碧门村所辖的青山村、中心村作为样本,开展调查活动,研究该村“ 产居一 体 ”的演进历程(下表)和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下图示意)。发 展 阶 段 生成阶段( 1985年 以前) 扩张阶段(1985-2000年) 失稳阶段 (2000-2010年) 调整阶段(2010年至今)产 业 特 征 小农经济与竹林种 植业主导, 简单的 竹粗加工经济 台资入驻,竹加工产业发 展, 乡村企业兴起, 集体经 济占主导 甲 家庭工坊形成生产联 盟,规范生产,效率提 升,产业结构完善产 居 空 间 非主导的生产空间 与居住叠合,布局 分散 部分宅基地被改建,成为 家庭作坊,人居空间迅速 增长 乙 家庭作坊拆违补绿,产 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1) 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 6 分)(2) 根据表信息,推测失稳阶段甲、乙的特征。( 4 分)(3) 从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的角度,为碧门村竹加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 分)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央直辖市,区域间差异很大。为了科学划分功 能区域、明确区县定位,依据区域差异,重庆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 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 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材料二:重庆五大功能区划分图。(1) 重庆市规划建设一个中心商务区,分析该中心商务区应选择在哪个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6 分)(2) 解决好“大城市病”是重庆市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之一 ,请说明重庆市的“大城市病”有哪些。( 6 分)(3)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将按卫星城理念建设,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试推测城市发展新 区的作用有哪些。( 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D C B D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C A C B17.1 .(1)GDP 与人口的匹配度地区差异大;大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 区低;GDP 与人口的匹配度最高是京、津、沪;最低是黔、云、甘。( 6 分)(2)人口主要流向:GDP 与人口的匹配度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中西 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由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 6 分)(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不利影响:加剧住房紧张,造成房价过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大。( 6 分) 18.( 1 )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 中心村:以道路为轴线集聚分布。( 6 分)( 2 )甲:(家庭作坊持续增加,)个体工业发展迅速,企业饱和,出现恶性竞争。 乙:(家庭作坊大量违章搭建,)生产空间无序扩张,人居品质下降。( 4 分)( 3 )淘汰、关停技术落后企业;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工坊,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拆违补 绿、规范生产、提升效率,从“量变”向“提质”转变;支持家庭企业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规模企业。( 6 分 )19 .(1) 都市功能核心区。理由:该功能区是重庆市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开发强度高,商业发展基础好;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 6分)(2)城市扩张,人地矛盾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负担加重,社会治安 恶化;资源紧张;制约城市发展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6 分)(3)城市发展新区是该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集聚区;分散大城市职能,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 中心区的规模;改善主城区的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状况。( 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