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九年级历史试题(全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1.下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人物论述韩非“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王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A.影响了后世的行政制度B.增强了秦国的国力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台湾通史》中记载:“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中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清朝设置台湾府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3.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中日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一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中华民国建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1912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A.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B,从专制走向民主C.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D.从分裂走向统一九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治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6.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建交浪潮,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促成这次建交浪潮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苏关系继续走向恶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中美之间关系走向正常化7.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中阿共产党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早期大学的兴起B.封建庄园的解体C.商品经济的发展D,基督教会的支持9.“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甘蔗、咖啡、可可以及白糖和稻米等,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食用,成为输入欧洲的极其重要的商品”。这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A.原因B.条件C.过程D.影响10.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这表明凡尔赛体系A.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孕育了再次战争的可能C,确立起美国的世界领导权D.实现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九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