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眉山实验高级中学2023级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卷
出卷人:高二地理组 审卷人:高二地理组
2025.3
(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大,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关于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A地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 由于盆地的内部地形平坦,新疆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 材料中B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 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开发和保护的重大战略。下图为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是( )
A. 单一指标 B. 自然指标 C. 综合指标 D. 人文指标
3. 图中分别代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④①
4. 各主体功能区开发方向正确的是( )
A. ①——建自然保护区 B. ②——保障农产品供给
C. ③——保护生态环境 D. ④——加大资源的开发
饮食文化圈是由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饮食文化属性的人所占有的地区。下图是我国饮食文化圈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我国饮食文化圈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界线 B. 习俗和信仰是划分主要依据
C. 各区域之间存在影响融合 D. 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6.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食俗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冷冻食品多——京津饮食文化圈
B. 面食制作见长,品种丰富,善用杂粮——黄河中下游饮食文化圈
C. 食文化丰富多彩,受宗教影响大——东北饮食文化圈
D. 食风讲究,消费群体文化素质高——西北饮食文化圈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侵蚀 B. 生物多样性锐减 C. 草地退化 D. 森林破坏
8. 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保护草原、杜绝沙尘,乙减少地震、防治滑坡
D. 甲绿化美化、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生态
9. 丙、丁两处都存在土壤侵蚀,丙地危害较严重,其理由并不包括(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C. 土地生产能力高 D. 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贵州省岩溶地貌广布,曾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从1998年开始,贵州省坚持不懈地与石漠化进行了长达26年的鏖战。赫章县开展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大方县将石漠化治理同果树发展有机结合,让石山变青山,荒山变果园;六盘水市依托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深度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利用曾经的石漠化土地种植牧草,发展牛产业。望谟县从板栗树上做文章,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科研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有了响当当的品牌商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贵州省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春季多暴雨 B. 多陡坡 C. 植被遭到破坏 D. 过度开垦
11. 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 )
①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②水资源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
③耕地面积减少④农民收入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措施主要有( )
①大力建设基础设施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林
③深挖特色产品,打造品牌④退耕还林还牧,恢复生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降低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3. 推断巴西、南非、沙特产生“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 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 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本和技术 D. 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14. 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措施是( )
A. 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 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 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焦作市煤炭、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20世纪末,为了解决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焦作积极推动工业多元化,形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山水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读“焦作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焦作市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 矿产丰富,水源充足 B. 位置居中,交通便利
C. 科技先进,环境优美 D. 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
16.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 )
A. 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支柱产业 B. 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 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显著,人类活动历史悠久。黄土高原因覆盖深厚的黄土而得名,黄土抗侵蚀能力弱,故该地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黄河下游西起桃花峪,东至入海口,泥沙淤积严重。近年来,我国在黄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并兴建水利设施,流域内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图1为黄河中下游示意图,图2为部分区域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示意图。
(1)除土壤因素外,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他原因。
(2)说明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原因。
(3)在降水特征相同的情况下,简述植被覆盖率提高对于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4)指出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华北平原的有利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麓,临近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已有90%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特别是南部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已不足10%,草原呈斑块状,形成生境孤岛。在沙进人退、生态恶化的情况下,该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灌木林、围封禁牧,但未能达到治理沙化、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预期目标。2011年,该地开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经过近10年的发展,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1)分析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说明当地大规模种植灌木林,生态效益却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3)简述当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的主要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个旧因“锡”而立,因“锡”而生,锡、铅、锌、铜等矿藏资源丰富,开采历史约2000年,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由于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资源城市的矛盾凸显。2008年,个旧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自此,个旧迈出了主动变革、自觉转型的步伐。在转型过程中,个旧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锡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从有色、电镀、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危废物中,提取锌、铟、铅、镉等多种元素,以资源化手段实现无害化处理,轻污染,推动绿色发展。近年来,以锡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文化旅游业得到不断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数十家,基本实现“山水个旧,美丽锡都”的建设目标。下图示意个旧市锡矿、交通、河流分布。
(1)分析云南个旧成为我国最大产锡基地的区位条件。
(2)阐释个旧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中采取主要措施。
(3)简述个旧的成功转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眉山实验高级中学2023级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卷
出卷人:高二地理组 审卷人:高二地理组
2025.3
(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2 C 3. D 4. A
【5~6题答案】
【答案】5. C 6. B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A 9. D
【10~12题答案】
【答案】10. B 11. A 12. D
【13~14题答案】
【答案】13. B 14. A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地势坡度大,水流速度较快,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强烈;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强;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大部分地区地表裸露,土壤更容易受到水流的侵蚀。
(2)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工筑堤束水,形成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3)植被冠层可以拦截降雨,削减降雨对地表的冲蚀能力;植被可以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
(4)减少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量,减缓下游地区河床的抬升速度;增强对下游的冲刷作用,提高行洪和过沙能力;增加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改善河口的生态环境。
【18题答案】
【答案】(1)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变率较大;地处草原向沙地的过渡地带,土地易沙化;距冬季风源地近,低温、大风日数多,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大规模种植灌木,灌溉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灌木生长耗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更干燥;不合理灌溉加剧土地盐碱化
(3)多年生牧草覆盖期长、覆盖度高,可减轻风沙侵蚀;地下根系发达且四季存留,固土保水能力较强;生长旺盛,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载畜量大,经济效益好;无需每年重新种植,减少投入。
【19题答案】
【答案】(1)个旧锡矿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良好,开采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随国家经济发展,对锡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2)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锡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减少废弃物排放,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有色、电镀、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危废物中,提取等多种有色金属元素,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消除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3)创新驱动,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和升级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迁入与集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和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保持经济活力,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