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第三讲 陆地和海洋目录CONTENTS课标要求1教材知识梳理2重难点突破3课标要求01课标要求 行为动词等级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了解水平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新增) 了解水平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水平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了解水平结合实例,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了解水平/理解水平课标要求课标教材知识梳理021. 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 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半球和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和 半球。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北 东 南 西 知识点1 世界海陆分布比例1. 七大洲(1)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E南极洲、F欧洲、G大洋洲。知识点2 七大洲和四大洋非洲南极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2)大洲分布特点分布特点 大洲东半球主要的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西半球主要的大洲 北美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其大陆部分的大洲 非洲、南美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几乎全位于寒带的大洲 南极洲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 非洲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都穿过(温带占大部分)的大洲 亚洲(3)大洲分界线大洲 分界线亚洲与欧洲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 运河亚洲与北美洲 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乌拉尔 苏伊士 白令 巴拿马 2. 四大洋大洋名称 大洋特点①太平洋 世界第一大洋②大西洋 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 大部分位于热带,形状略呈“M”形,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④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几乎全部位于寒带、全部位于北半球、面积最小的大洋西半球东半球大洲、大洋的判读(1)根据大洲轮廓判断:例如亚洲南部有三个半岛,非洲像个倒三角,南极洲像蝌蚪,欧洲轮廓支离破碎。(2)根据相对位置判断大洋①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②太平洋:西临亚洲、大洋洲,东临北美洲、南美洲,跨南、北两个半球。③印度洋:位于亚洲以南,非洲与大洋洲之间,南极洲以北,全部位于东半球。④大西洋:位于南美洲、北美洲以东,非洲、欧洲以西。名师点拨1. 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海陆变迁 实例 证据 原因海洋→陆地 喜马拉雅山脉 岩石中有古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上升荷兰围海造陆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不断扩大 人类活动陆地→海洋 台湾海峡 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海平面上升、地壳下降知识点1 大陆漂移说2. 大陆漂移说(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内容(3)科学依据①依据一: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②依据二:南美洲与非洲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③依据三:南美洲与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1. 主要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湘教版说法为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湘教版说法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知识点2 板块构造学说2. 板块的运动形式及影响图示 运动形式 影响→← 运动 如果发生在海洋中,海洋的面积将不断缩小;如果发生在陆地上,地壳将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运动 如果发生在陆地上,会形成裂谷;如果发生在海洋中,海洋面积将不断扩大碰撞 张裂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问题 现象 成因世界地震多发区和少发区的成因 日本地震多发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我国地震多发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英国地震较少 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知识拓展问题 现象 成因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或使海洋面积缩小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及升高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落基山脉的形成及升高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及升高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问题 现象 成因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张裂拉伸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大西洋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此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运动方向相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