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第2课时 糖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糖类是重要的营养位置,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糖类物质从结构上看就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制以及水解后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物质。其结构与醛、酮密切相关,通过对糖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可以拓展他们对醛基和酮羰基的认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教学重难点】糖类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 实验试剂与用品、课件、学案【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根据学案回顾醛类的性质【联想质疑】通过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你已经知道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类,那么,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是怎样的呢?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糖类与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呢?【投影】【讲述】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生成小分子单糖的数目可将糖类分为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投影】单糖:不能水解为更小糖分子的糖类糖类 低聚糖:1 mol 糖水解后能产生 2 ~10 mol 单糖多糖:1 mol 糖水解后能产生大于10 mol 单糖【活动探究】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根据所给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案完成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活动探究一】葡萄糖中醛基的检验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用银氨溶液检 验醛基用新制氢氧化 铜悬浊液检验 醛基【活动探究二】蔗糖、淀粉的性质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水解【活动探究三】纤维素的性质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纤维素的 水解 (1)将一团脱脂棉放入干净试管中,加入几滴90%硫酸,用玻璃棒将脱脂棉搅成糊状。小火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实验现象【投影】展示实验结构和结论【思考】1.你对实验中研究的几种糖有了哪些了解?2.通过实验,你对蔗糖、淀粉、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关系有了哪些认识?3.糖是生命体的重要能源物质,你认为蔗糖、淀粉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与本实验中的转化过程相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讲述】葡糖糖含有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蔗糖和淀粉均能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糖糖,在人体内蔗糖、淀粉的水解主要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引导】葡萄糖和果糖是两种常见的单糖,阅读教材P80页内容,了解二者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完成学案表格分子式 结构简式 关系葡萄糖果糖【投影】分子式 结构简式 关系葡萄糖 C6H12O6 CH2OH(CHOH)4CHO 同分异构体果糖 C6H12O6【思考】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什么?可发生哪些反应?【投影】【引导】葡萄糖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酯化反应等。请写出葡萄糖发生生理氧化和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投影】氧化反应①生理氧化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4 kJ·mol-1②弱氧化剂氧化(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H2OH(CHOH)4CHO+2[Ag(NH3)2]OH--- 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引导】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中的醛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羟基可以和酸(如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请写出有关方程式。【投影】加成反应CH2OH(CHOH)4CHO+H2--- CH2OH(CHOH)4CH2OH酯化反应CH2OH(CHOH)4CHO+5CH3COOH--- CH3COOCH2(CHOOCCH3)4CHO+5H2O【讲述】葡萄糖还可以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成乙醇【投影】C6H12O6 --- 2C2H5OH+2CO2↑【投影】【讲述】蔗糖和麦芽糖是常见的双糖,阅读教材,根据学案表格总结二者的区别和异同。【投影】蔗糖 麦芽糖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分子结构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互为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鉴别方法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引导】写出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方程式【投影】【投影】【引导】淀粉和纤维素是常见的多糖,阅读教材P82页内容,根据学案表格总结归纳二者性质以及用途。【投影】淀粉 纤维素分子式 (C6H10O5)n (C6H10O5)n关系 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n不同,纤维素一般较大)化学性质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③遇碘单质变蓝(检验淀粉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较困那)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存在 植物种子或块根里 植物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用途 制备葡萄糖和酒精,人体的能源之一 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思考交流】(1)检验蔗糖或淀粉水解液中是否含葡萄糖时,为什么必须先用碱液中和稀H2SO4 (2)如何检验淀粉水解程度?【讲述】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都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加碱中和稀H2SO4与使溶液呈碱性,才能在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淀粉遇碘显蓝色,但不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遇碘不显蓝色,但可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以利用淀粉和银镜反应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投影】现象A 现象B 现象C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常见的糖类物质的性质,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各类糖类的结构,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总结其具有的性质,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