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2025学年山东中职语文模拟卷(一)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 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卷一(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猝然(cù ) 炽热(chì ) 蜚声(fěi) 振聋发聩(kuì)B.泅水(qiú ) 紊乱(wěn) 半晌(shǎng) 舐犊情深(shì)C.应届(yīng) 箴言(zhēn) 挫折(cuò) 针砭时弊(biǎn)(D.慰藉(jí)污渍(zì)竹篙(g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殒身不恤(yǔn)( )A. 磕绊 静谧 入不敷出 自艾自怜B. 轮廓 辞藻 五采缤纷 习以为常C. 决择 膨胀 中流砥柱 金榜提名D.忏悔 呕气 恪尽职守 喊喊喳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 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② 两个同学真诚地交换了意见, 了隔阂,于是又成了好朋友。③ 离开多久,他对老宅 怀有深深的牵挂和担忧。A.意 气 消 除 无 论 都 B. 义 气 消 除 即 使 也C. 意 气 解除 即使 也 D. 义 气 解 除 无 论 都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拿出毅力来!”王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的教育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C. 书看多了,我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 一跳 ” 。D. 目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不由得感叹:厉害了!我的国。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近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造神童方案带着蛊惑人心的许诺,向着已经手足无措的家长铺天盖地而来,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语文(一)共8页)第1页B.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 没有半夜敲门之惊。C. 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 莫衷一是。D. 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和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开展了“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的活动。C. 本着方便群众为原则,相关部门简化了营业执照的申办流程。D.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 你抬眼看去 ②目光穿过街心③ 落在一墙的绚烂或者一窗的青葱上 ④ 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⑤ 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 ⑥这才发现春天从未走远A.①②⑤④③⑥ B.②⑥①⑤④③C.①⑤④③②⑥ D.②⑤①③⑥④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鲁迅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彷徨》等。B.《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我的梦想》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小说。C. “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清史》共24部纪传体史书。D. 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一般用帝王的年号或王公年次纪年或干支纪年。例如:元和十年、 阳嘉元年都是帝王年号纪年法。9.某中学小记者社团准备编辑《老区党史故事》,需要采访老党员王爷爷,张明作为社团小记者,前往王爷爷家对他进行采访。下列语境中表述最得体的是 ( )A. 见面时,张明询问王爷爷的年龄,说:“王爷爷,您好!您今年多大了 ”B. 交谈时,张明表达能来采访的高兴心情,说:“今天能来寒舍采访您,我倍感荣幸!”C. 采访后,张明受益匪浅,表示感谢,说:“听了您的故事,我深受鼓舞,谢谢您!”D. 临别时,王爷爷赠书一本,张明说:“您的拙作我一定认真拜读,谢谢您!”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渡荆门送别[ 唐 ] 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B. 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在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D. 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 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语文(一)共8页)第2页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 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 征:①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 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 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②过程的易操作 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 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③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 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 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 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为人们所掌控。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在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 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 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业缘、地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 趣缘群体。他们惜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 等),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 个个众声喧器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 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 伪难辨。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 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 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 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为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 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 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 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 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 一 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 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 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 治理结构加以应对。(有删改)11.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 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 来实质性损害。B. 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 的行为。C.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 行为主体。D. 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 一 般难以为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 点决定的 。(语文(一)共8页)第3页( )12.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开放的网络交互空间,犹如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网民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B. 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 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C, “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D. 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A. 在互联网上,基于多种联系纽带或个体偏好而形成的业缘、地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往往都 具有非组织化和陌生化的特点。B. 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最关键的是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 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C. 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 权、身体权构成侵害。D. 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 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 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 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 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 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 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 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 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 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 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章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 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 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认为,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 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 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 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 为十分紧迫的任务。14.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B. 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语文( 一 )共8页)第4页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 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 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 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 源越来越少。16.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将使现有的生物多样性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 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 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 之,曰:“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 其群臣。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是 ( )例句:我见相如,必辱之A.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惑之不解C.不如因而厚遇之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8.下列句子中,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句式相同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句读之不知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 )A.① 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 B.②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C.③ 相如才能低下,却偏偏害怕廉将军。D.④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语文( 一 )共8页)第5页20.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B. 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C. 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D. 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2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 ”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 的壮丽景色。(2)《琵琶行》中描写愁苦心情的句子:“ ,此时无声胜有声。”(3)杜甫《登高》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颈联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22.请以“失败似风雨”为起始句,根据语意,用对比的写法把起始句扩展为一段话。(不超过 60个字)(3分)失败似风雨。23.下面这张借条在格式及内容上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任意四处。(4分)借 条今借到李先生人民币5000元整,本月底如数还清。借款人:邓力(手印)五、(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让儿子独立一回凌鼎年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语文( 一 )共8页)第6页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 得下 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 一 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 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 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 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 个放心不下。史工程师开导妻子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 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 你在儿子这个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 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 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 好处 … …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 一句:“就算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料,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儿子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 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 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另附纸一份,上注明: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乖乖,不算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 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 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 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 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给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语文(一) 共8页)第7页24.请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25. 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3分)26. 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27.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是想借此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 (3分)28.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4分)六、(本大题45分)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 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 溃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语文( 一 )共8页)第8页2024 -2025学年山东中职语文模拟卷(一)答案卷一(选择题 共50分)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解析】A 项,“蜚”读fēi;C项,“砭”读 biān; D项,“藉”读jiè。2.A 【解析】B项,“五采缤纷”应为“五彩缤纷”; C项,“决择”应为“抉择”,“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D项,“呕气”应为“怄气”。3.A 【解析】义气:指因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意气:多指意志气概、志趣性格、主观情绪。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不 利 的 事 物 )。 解 除:去 掉;消 除。 “无 论 …… 都……”表示在任何假设条件下结论都不会改变,语气更加肯定,强调的是“都”后面的内容。“即使…… 也……”表示 假 设 兼 让 步,强 调 的 是 “即 使”后面的内容。C 【解析】A 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书名号 应 改 为 双 引 号;D项,应 改 为 “厉 害 了,我的国!”。D 【解析】A 项,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B项,东窗事发: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C项,莫 衷 一 是:不 能 得 出 一 致 的 结 论。D项,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6.B 【解析】A 项,“拓宽”和“感受”搭配不当,应删去“感受和”三字;C项,“本着……”和“以 …… 为原则”用在一起,造成了句式杂糅;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可”。7.A 【解析】纵观整个文段,作者看了两眼,视角由近及远,顺序是先“抬眼看去”,然后“再一眼”,据此可将文段分成两组:第一组首先是①句“抬眼看去”,接着“目光穿过”“望得到”;第二组首先是④句“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其着眼点是“落在一墙的绚烂或者一窗的青葱上”,而这一句中的“青葱”正好与⑥句 中 的 “春 天”衔 接。综 上 所 述,正 确 排 序 为①②⑤④③⑥。8.D 【解析】A 项,《彷徨》是短篇小说集;B项,《我的梦想》是散文;C项,“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9.C 【解析】A 项,询问长辈 年 龄,可 以 说:“王 爷爷,您好! 您贵庚了 ”B项,“寒舍”属于谦 辞,对他人称自己的家。D项,“拙作”属于谦辞,对他人称自己的作品。10.C 【解析】“静观”有误,颈联是以游动的视角来描摹江上美景。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A 【解析】B项,不是“任何人”,而是“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人”。C项,原文不是“无法确定”,而是“一般很难确定”。D项,“一般难以为人们所掌控”的不是“行为主体”,而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的“网络信息”。12.C 【解析】 颠倒了逻辑关系,应该是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然后 才 有 “仇 富”“仇 官”的 社 会 心 态。“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是一种结果,并非原因。13.B 【解析】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主要靠的应该是“技术创新”。末段首句之后讲了两个措施,一是通过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二是“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应对社会转型风险。14.C 【解析】C项,张冠李戴。“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通过压缩语段的方式,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多样性是复杂性的总称。选项中变成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群体的总称”,显然张冠李戴了。15.A 【解析】本题的信息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讲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第三 段讲物种灭绝的原因。A 项与第二段的大意完全相符,正确。B项,混淆概念。原文第三段在表述物种灭绝的原因时说“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说 明 自 然 原 因 是 物 种 灭 绝 的 主 要 原因。第四段讲“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B项把“物种灭 绝”与“生 物 多 样 性 遭 受 损 失”混 淆。C项,夸 大 其词。依据文意,生物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不能过度 利用。只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就不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和 生 态 系 统 的 破 坏。D项,或 然 当 成 了 必 然。第三段末说“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意 思 是 一 种 生 物 物 种 的 灭 绝 可 能 给 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而不是题干所说的“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16.C 【解析】A 项,无中生有。本文没有谈及“改造生 物 基 因”的 问 题。B项,表 述 绝 对。“将 …… 都……”太绝对化,原文说《生物多样性公约》“尽最 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C项,正确。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既然高温多雨的地方生存的生物种类多,那么沙漠和极地这些干旱低温的地方 生物物种就比较贫乏。D项,无中生有。根据文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不要让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而并非造出新物种。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7.C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人称代词,他;A 项, 助词,的;B项,宾 语 前 置 的 标 志;D项,用 于 主 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19.C 【解析】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 20.D 【解析】“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说法有误。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21.(1)卷起千堆雪(1分)(2)别有幽愁暗恨生(1分)(3)不尽长江滚滚来(1分)22.示例:有的人在风雨中勇往直前,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有的人在风雨中则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结果被淋成“落汤鸡”,一副狼狈相。(3分)23.①正文开头应空两格。②人民币数额应大写。③应写明借款理由。④正文结束后下一行空两格写上“此据”。⑤署名下面应写明借款日期,具体到年月日。(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每一点1分,共4分)五、(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24.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接近即可,2分)25.妻子陪读陪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 有 事 情,导 致 儿 子 脱 离 社 会,缺 乏 独 立 能力。她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 种 错 误 的 认 识。(答 出 其 中 任 意 两 点 即 可, 3分)26.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之处,更好地表达了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之意。(3分)27.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3分)28.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处世观念。 (意思接近即可,4分)六、(本大题45分)29.略【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画家的画画经历。我们应在语段中寻找写作的思路,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很容易得出写作思路——— 换一个思路,我们应围绕这个思路去构思文章。表达方式:整篇文章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 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