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作家笔下的动物 基础梳理课件 (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作家笔下的动物 基础梳理课件 (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 13 课 猫
第 13 课 猫
作家 作品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1 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第 13 课 猫
会 认字
会写 字
续表
第 13 课 猫
多音字
形近字
bǐng(屏息凝视)
píng(屏幕)

shé(枝折花落)
zhē(折腾)
zhé(折断)

续表
忧(yōu):无忧无虑
优(yōu):优秀
稿(gǎo):稿纸
搞(gǎo):搞卫生
第 13 课 猫
词语 积累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续表
第 13 课 猫
词语 辨析 近义词:古怪———怪异
变化多端———变化无穷
反义词: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相似词释义:老实———规规矩矩;不惹事。
例句 这个孩子很老实,从不在外面惹事。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例句 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续表
第 13 课 猫
词语 辨析 词语归类:ABAC 式词语:无忧无虑 没完没了
尽职尽责
ABCC 式词语:生气勃勃 喜气洋洋 气喘吁吁
续表
第 13 课 猫
佳句品味 1.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解读 这是个反问句,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续表
第 13 课 猫
佳句品味 2.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续表
第 13 课 猫
佳句品味 解读 “蹭”字非常传神,猫似乎在撒娇、耍赖,表现出猫对人的感情之深;把猫爪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更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宠爱;猫的叫声“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作者简直把猫当成了歌唱家;明明是猫的呼噜声,
却偏偏说成是在“给自己解闷”,作者俨然已将猫看成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猫亲人、人爱猫的真情溢于言表。
续表
第 13 课 猫
佳句品味 3. 它们(满月的小猫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解读 这句话是对刚满月的小猫们的动作描写,“摔跤”“抱着”“打秋千”描写了小猫们淘气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猫们的喜爱之情。
续表
第 13 课 猫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让人觉得可爱。
第二部分(6):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中心主旨 本文真实、具体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续表
第 13 课 猫
写作 手法 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的特点
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截然不同;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儿,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续表
第 13 课 猫
写作 手法 这些事例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续表(共16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 14 课 母 鸡
作家 作品 见第 13 课“作家作品”。
第 14 课 母 鸡
会认字
会写字
第 14 课 母 鸡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多音字
形近字
wù(可恶)
è(凶恶)
ě(恶心)

续表
chà(差不多)
chā(差强人意)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讨(tǎo):讨厌
对(duì):对方
歪(wāi):歪头
否(fǒu):否则
第 14 课 母 鸡
词语 积累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警戒 预备 汤圆
词语 辨析 近义词:欺侮———欺负 心思———念头
警戒———警备
反义词:反抗———屈服 欺侮———爱护
慈爱———凶恶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词语 辨析 相似词释义:凄惨———凄凉悲惨。
例句 她的哭声十分凄惨,让人听了忍不住悲从中来。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不幸,令人悲伤。
例句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
词语归类:由反义词组成的二字词语:动静 大小
多少 粗细
ABAC 式词语:没完没了 细声细气 如怨如诉
毛手毛脚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词语 辨析 AABB 式词语:颤颤巍巍 高高兴兴 跌跌撞撞
严严实实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佳句品味 1.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解读 这两句话写母鸡对公鸡、鸭子和其他母鸡的态度,“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这些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母鸡欺软怕硬的形象。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佳句品味 2.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解读 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聋人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表现了母鸡的聒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感情。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佳句品味 3.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解读 第一句话是对母鸡品质的总结,第二句话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第三句话指出天地间所有母亲都是英雄,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从而赞颂天下所有的母亲。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作者采用“总—分”写法,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述讨厌母鸡的三个理由。
第二部分(4~8):通过写母鸡保护鸡雏的行为,告诉我们母鸡是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
第三部分(9~10):首尾呼应,表达“我”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赞颂的态度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重点 难点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是因为:(1)母鸡无病呻吟,它没完没了的叫声使人心烦意乱;(2)母鸡欺软怕硬,它不敢反抗公鸡,却常常对鸭子和别的母鸡开战;(3)母鸡喜欢炫耀,下蛋时唯恐天下不知,吵得大家受不了。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重点 难点 作者后来尊敬母鸡是因为:自从有了鸡雏,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成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它随时预备作战,生怕有闪失;它为孩子们到处觅食,随时准备和抢食的大鸡作战,鸡雏吃得肚子圆鼓鼓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它不辞辛苦地教孩子们各种本领,给它们温暖;夜里时刻警惕,防止黄鼠狼的偷袭。作者被母鸡所表现出来的母爱震撼了。
续表
第 14 课 母 鸡
写作 手法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指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反而能更加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文第 1~3 自然段极力展现母鸡令人讨厌的种种行为;第 4~8 自然段,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开始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第 9~10 自然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续表(共17张PPT)
第 15 课 白 鹅
作家 作品 丰子恺,散文家、漫画家和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等。
第 15 课 白 鹅
会认字
会写字
第 15 课 白 鹅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多音字
形近字
diào(音调)
tiáo(调节)

续表
kān(看守)
kàn(看见)

剧(jù):京剧
据(jù):占据
馆(guǎn):饭馆
管(guǎn):管理
gōng(供养)
gòng(供品)

第 15 课 白 鹅
词语 积累 即将 姿态 高傲 音调 局促 京剧
一丝不苟 譬如 侍候 饭馆 附近 脾气
敏捷 空空如也 昂首 供养
词语 辨析 近义词:看守———看护 奢侈———奢华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奢侈———俭朴 敏捷———笨拙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词语 辨析 相似词释义:郑重———严肃认真。
例句 准备环节结束,老师郑重宣布辩论会开始。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例句 他银色的头发和庄重的神态使他具有了非凡的魅力。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词语 辨析 词语归类:ABAC 式词语:大模大样 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左顾右盼 七上八下
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局促不安 毫不相让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佳句品味 1.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解读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进行对比,突出了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佳句品味 2.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解读 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将鹅的步态与鸭“局促不安”的步调进行了对比,另一方面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鹅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形象地
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和不可一世的傲慢。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佳句品味 3.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解读 作者说“我们”“不胜其烦”与鹅“架子十足”,不是讨厌鹅,而是运用反语的手法,彰显鹅的个性,表现了对鹅的喜爱。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白鹅的来历并介绍它给人的初步印象———高傲。
第二部分(2~7):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表现鹅的高傲。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中心主旨 本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重点 难点 第 6 自然段是怎样表现鹅吃饭的样子的?
这一自然段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立刻逃往篱边”等偷偷摸摸行为的描写,彰显了鹅的“老爷”派头。
续表
第 15 课 白 鹅
写作 手法 诙谐幽默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诙谐幽默,既写出了白鹅的特点,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
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指旧时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作者自贬身份,像堂倌一样侍候白鹅吃饭,可见白鹅的尊贵。
续表
第四单元语文要素
[要素]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点拨] ①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表达感情;②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情感变化。
[识字加油站]

[唐]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日积月累]
译 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无限的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辛勤采集百花酿成蜜之后,究竟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