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目录高频考点精讲练真题,悉考点020301中考真题演练专题1 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 地 图高频考点精讲知识点1:地图的阅读★★(七上P16~P23)一、学会阅读地图1.地图三要素: 、 和 。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计算时要求单位统一表示方法 线段式: ;数字式:1∶100 000或1/100 000;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较 大小 分子 相同 分母越小→比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越小图幅 相同 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3.方向地图类别 一般地图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示意图判断 依据 上__下__, 左__右__ 箭头指向 方向 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北南西东正北南北东西4.一些常用图例二、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游览公园,寻找景点——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电子地图;城乡规划、农林水利、地质测绘——遥感地图。导游图交通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1)所查询的区域范围大,选择 (选填“大”或“小”)比例尺的地图。(2)了解某一地区的更多或更详细的情况,选比例尺较 (选填“大”或“小”)的地图。小大知识点2:地形图的判读★★★(七上P24~P28)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平面 (1)识别山体部位地形部位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⑥____等高线 示意图 (单位:米)判读依据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 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 位于相邻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形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处凸出山峰盆地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降低增大高低(2)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 ,即海拔高,地势 ;数值 ,即海拔低,地势 。(3)判断坡度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 。大高小低陡缓【重难突破】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1)海拔的计算①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上的数值,如a地海拔为600米。②山顶海拔:假设距离山峰最近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M+d,如图中山峰b海拔为700~800米。(2)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差,如a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600-300=300米。(3)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故可根据某地气温和两地相对高度推算另一地气温,也可根据两地温差推算两地相对高度或海拔。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设色原则: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____;黄褐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蓝色表示_____ ___ ;白色表示____ ____。一般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深度越深)。平原海洋、湖泊积雪、冰川2.五种陆地表面地形类型及特征(1)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2)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3)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4)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如图中能直观看出A—C坡比H—F 。海拔水平距离陡练真题,悉考点选择合适的地图(2024河北)某店主每天都要去辛集皮革城上班,她的导航路线及行进路线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该店主采用的出行方式是( )A.驾车 B.步行C.骑行 D.公共交通A(2)下列关于两幅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店主选择的路线经过妍园路和安新线B.行进图显示此时车辆向北行驶C.行进图比例尺更小,表示内容更详细D.导航路线图比例尺更大,表示范围更大B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部位的识别1.横向比较法图1:A点海拔较C、B、D、E高,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图2:A′点海拔较C′、B′、D′、E′低,结论:中间低两侧高——山谷。2.利用紧握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峰,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研学活动(2024南充)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东东同学的学校组织开展了地理研学活动。下图为开展本次活动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A、B、C、D区域表示陡崖地形部位的是( )A. A B. B C. C D. DD(2)东东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得出了以下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A.河流C处河段由东南流向西北B.与山峰B相比,山峰A的海拔较高C.甲、乙两村实际直线距离约3 500米D.村道弯曲主要受居民点分布和地形影响D常见等高线地形图选址原则1.选择交通线:既要考虑路线的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尽可能坡度缓;避开陡崖和易滑坡处;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减少桥梁建设,节约成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避免跨越太多的等高线。2.修建隧道:适宜在山脊处开凿。3.建水库大坝: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蓄水区应该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便于根据地形蓄水、建坝。4.土地资源的利用:一般平原多作为耕作区,山地多发展林业、畜牧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交通便利的地方。5.自来水厂:一般建在河流的上游,并且远离居民区,从高处向低处,水能自流。6.居民区:尽量建在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向阳的地方。7.户外运动:玻璃栈道、攀岩活动适宜在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漂流活动适宜在河流落差大的河段(即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登山沿坡度较小的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处)。8.观景台:一般建设在海拔高、视野开阔处,如日出观景台建设在山峰东部海拔高、视野开阔处。(2024苏州)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市太湖东、西洞庭山一带。下图为苏州东洞庭山局部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茶园( )A.海拔多在20~80米之间B.沿山谷分布,地势陡峭C.位于太湖西侧,取水方便D.远离村庄,交通不便A(2)东洞庭山种植碧螺春茶的有利条件是( )A.纬度较高,气候冷湿B.高山云雾多,湿度大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雨热同期,水汽充足D(3)沿MN线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是( )A中考真题演练(2024广安改编)周末,强强想去广安市体育馆打篮球,他通过手机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搜索到导航图。据此完成1~2题。1.若想了解前方详细路况,他需将导航地图( )A.比例尺放大B.图幅缩小C.比例尺缩小D.图幅不变A2.强强感到电子地图比传统地图有很多优势。以下不是电子地图具备的优势是( )A.查询更方便B.路线规划更精准C.路况实时更新D.无电状态也能使用D(2024泸州)图1为我国南方某乡镇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在公路的长下坡路段为了防止车辆(特别是重载大货车)刹车失灵而发生交通事故,往往设置避险车道(图2)。据此完成3~4题。3.图1中高速公路段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A.38米B.78米C.88米D.98米B4.图2避险车道最有可能设置在图1中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A(2024泉州)2024年3月9日,福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我国某地区乡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5.下列有关图中村落及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四个村落中规模最大的B.该地区的村落沿等高线分布C.乙村落位于丙村落的东北方D.若甲、丁两村落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600米C6.下列有关图中山体部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适合发展攀岩产业B.b地海拔大于1 000米C.c地可以开展漂流活动D.d地的河流向东北流C(2024重庆)2024年5月,重庆某中学的地理考察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开展了两天的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8题。7.★考察中,同学们来到河中的沙洲上,用望远镜有可能看见( )A.丙地的梯田B.乙地的山羊C.甲地的河流D.丁地的陡崖A8.★考察后,同学们明白了沙洲形成的自然原因之一是该河段( )A.流速加快B.流量变小C.河面展宽D.水深变大C研学活动(2024福建)暑期,我国南方某校的地理小组开展乡土研学。读图完成9~10题。研学活动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9.线路a~b段经过的地形部位是( )A.山峰B.山脊C.陡崖D.山谷D10.与c~d坡比,a~b坡喜湿的藤本植物长势更好,原因是a~b坡位于( )A.东南季风迎风坡B.东北季风背风坡C.西北季风迎风坡D.西南季风背风坡A11.(2024辽宁)【地理实践 知行合一】辽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图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公路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观地形,看流速(1)该兴趣小组发现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B、C两条支流中流速较快的是 ,理由是: 。任务二:设路标,析原因(2)同学们在对①、③两地的考察中,发现 处最需要设置凸面镜,理由是: 。陡崖C因为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更快③③地处山脊,前方路段视野阻挡任务三:测海拔,算气温该兴趣小组计划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在E和F两点进行“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3)在“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实验中,学生测得18.2℃和17.6℃两个数值。推测E点对应数值: ,由此得出结论,海拔与气温的关系:。17.6℃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任务四:找坡度,看光照兴趣小组在甲和乙两处,进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的实验,下图为实验当天学生们绘制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4)学生测得甲点气温高于乙点气温,简析两点气温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当日太阳主要长时间照射山体的南面,甲所在的南面为阳坡,而乙位于北面,是阴坡,气温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