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商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 公私合营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赎买政策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 B. 建立生产合作社 C. 赎买政策 D. 没收政策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没收官僚资本 C. 实行赎买政策 D. 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 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 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召开 “八大” 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 发动 “大跃进” 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发动 “文化大革命”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8 年,党中央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961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 全面完成 “一五” 计划 B. 出现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8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 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 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19661976 年 “文化大革命”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哪一项内容不属于这段历史?( )A. 发生了 “九一三事件” B.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即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C. 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D. “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文化大革命” 中,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 彭德怀被打成反革命 B.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C. 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D. 贺龙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 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 “四人帮”1976 年清明节,人们以诗句为武器,拥护邓小平,声讨 “四人帮”,爆发了( )A. 五四运动 B. 四五运动 C. 反右倾斗争 D.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953 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类型的宪法。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的逐步过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的转变。1956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________机毁人亡。这就是 “九一三事件”。1976 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 “文化大革命”。三、材料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 —— 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 年 1 月 1 日社论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 年 6 月 21 日社论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1979 年 1 月 1 日社论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 “最高利益” 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 “最高利益” 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5 分)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5 分)据材料三,指出 “战略转变” 后党的工作着重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材料三:1958 年 10 月 28 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5 分)材料二中 “组织起来的路” 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5 分)材料三中 “新乐园” 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5 分)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并分析 “一五” 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2.简述 “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性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C 4. B 5. C 6. C 7. C 8. A 9. C 10. D 11. A 12. D 13. A 14. A 15. B 16. D 17. A 18. C 19. B 20. B二、填空题1. 重工业 2. 社会主义 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 公私合营 5. 社会主义公有制 6. 八 7. 多快好省 8. 经济规律 9. 蒙古温都尔汗 10. 江青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1)最高利益:工业化。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着重点: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认识: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强国等。材料二(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路:农业合作化(或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3)“新乐园”:人民公社。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四、简答题1. 要成就: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苏联的援助。2. 要表现: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遭到批判、揪斗,国家主席连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都不能正常召开。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政府状态;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交通运输堵塞。科学文化教育遭到严重摧残:大批专家学者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惨遭批斗;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被错误批判为“黑帮分子”。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