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
第10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发展表现,理解生产技术的进步、各族间的交流等因素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知道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3.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经济之变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三.商业的繁荣
温故知新
1.说说蒙古政权和元朝建立者。
2.说说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3.完成元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铁木真(成吉思汗) 忽必烈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地方
中央
——————(行政)
中书省直辖(腹里)
——————(军事)
——————(监察)
行中书省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4.说说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北庭都元帅府
台湾:
澎湖巡检司
西藏:
宣政院
新疆:
材料一:“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差硬,土人谓之占城稻。”
——宋史《食货志》
占城稻有何特点?
特点:成熟早、抗旱能力强
新品种:占城稻
宋代《耕获图》
一人一牛犁地
插秧
收割
打场
入仓
翻车灌溉
堆秸
新技术:复种技术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画里有话”
--农业的发展
通过材料一和解读北宋《耕获图》,能够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根据宋代《耕获图》和相关史料探究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2.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3.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占城稻
“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期短。
①粮食作物——水稻的推广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说说宋代棉花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1.宋元时期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3.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②经济作物——棉花、茶树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③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技术
秧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
具。拔秧的人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智慧
稻麦两熟制
双季稻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元朝运河和粮食运输 目的
皇帝
运河
海运
查看课本,了解元朝运河与粮食运输,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有哪些变化?
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为了南粮北运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
忽必烈
山东省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直达大都,缩短了航程。使得江南到北方的漕运开始发展起来。
壹·农业的发展
④粮食运输:河运和海运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64内容,说说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自安史之乱,中原士民南渡者众,携其技艺,广植桑麻,
教民织纴,江南丝织之业,由是兴盛。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江南、两浙、荆湖、福建等地,土地肥沃,水利便利,民勤于耕,
岁常丰稔。加之朝廷劝农政策,兴修水利,推广新种,故南方农业日盛。
——《宋史·食货志》
①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③人民的辛勤劳作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⑤优良品种的推广
壹·农业的发展
2、原因:
贰·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四川蜀锦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广西壮锦
贰·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棉纺织:①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增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
②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改进棉纺织工具,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印染工艺水平。她对棉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南宋棉毯
贰·手工业的发展
2、制瓷业: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地位)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各具特色。
②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辽的鸡冠壶、金的耀州瓷、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景德镇(瓷都)原名“昌南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有瓷窑300多座,青花瓷是珍品,更显清丽娟秀。
贰·手工业的发展
3、矿冶业:
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金朝的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辽的铁制农具制作水平较高,西夏兵器制作精良。
史料1:“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新(柴草)者。”
——宋代庄绰《鸡肋编》
史料2:南宋诗人刘克庄为《卖炭图》画作题写的一首五言诗:“衣襟成墨色,面目带煤尘。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把“窑下人”,即采煤工人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苦难,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天工开物》中描绘的中国宋明时期挖煤场景
贰·手工业的发展
4、造船业:
①宋朝时,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金造出了撞冰船。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相关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船坞,是指停泊船只,修理或造船的地方。
叁·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元大都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汴京富丽天下。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人口逾百万。
——《东京梦华录》
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即无虚空
——《梦梁录》
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可·波罗行纪》
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叁·商业的繁荣
②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突破空间限制)
③早市和夜市进一步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东市
西市
夜市
早市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叁·商业的繁荣
⑤随着城市的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p68相关史事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勾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瓦子里的“勾栏”专供演出。
勾栏示意图
戏台
观众席
栏杆
瓦子
勾栏
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叁·商业的繁荣
2、纸币的出现:
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从开封到四川购买蜀锦遇到了难题,请帮帮我!
宋太宗淳化二年,赵安从开封去蜀地购买蜀锦,见“蜀锦一匹,为钱二万”,这二万文铁钱大约重120斤。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繁重,难于携带”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北宋商人赵安
叁·商业的繁荣
2、纸币的出现:




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北宋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叁·商业的繁荣
2、纸币的出现:




南宋会子(使用范围扩大)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元朝至元宝钞
宋代经济分布图
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3、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粮仓、纺织中心、制瓷中心、商业中心、世界商港
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时期
唐朝中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两汉时期
经济重心在北方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叁·商业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叁·商业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两汉
魏晋南北朝
唐朝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 在北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粮食运输)
课堂小结
商业的繁荣
(都市、突破时空限制、纸币)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造船业)
提供原料
提供手工产品
提供农产品
推动
中央财政收入
主要来自南方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和推销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成批购买,还可以优惠。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材料:P70《知识拓展》
叁·商业的繁荣
课堂训练
1.(2024 青岛)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2024 广元)“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贸的繁荣 D.对外交往密切
A
C
课堂训练
3.(2024 遂宁)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
4.(2023 广东)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