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常见的动物》教案【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教材简析】《常见的动物》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从身边常见动物入手,让学生在观察、绘画、交流中了解动物的特征与运动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生物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在生活中已接触过不少动物,有一定的直观认识。然而,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对动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中需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能描述其部分明显特征。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鸟会飞,青蛙会跳等。2.科学思维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动物的特征和行为。能够对观察到的动物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和概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探究实践经历观察常见动物的过程,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信息记录和表达能力。4.责任态度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不随意伤害动物。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如蚂蚁、兔子、蟾蜍等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行为,如蚂蚁的搬运行为、兔子的跳跃行为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对动物概念的初步认识。【教学准备】学生:笔、一张A4纸、彩笔。教师: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小铲子(用于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捕虫网(在安全指导下使用)、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标本(如蝴蝶标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PPT:1-5】 情境创设:展示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正在勤劳地采着花蜜、小狗在田地里快乐地奔跑蚯蚓默默地在泥土里疏松土壤、池塘里还有自由自在地在游玩着的天鹅和小鱼等画面。 提问:“同学们,蝶翩翩起舞、蜜蜂正在勤劳地采着花蜜、小狗在田地里快乐地奔跑蚯蚓默默地在泥土里疏松土壤、池塘里还有自由自在地在游玩着的天鹅和小鱼……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动物吧!”引出主题(板书课题:身边的动物) 认真观看图片 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探究与发现 【PPT:6-8】 1.画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师说:“今天,准备一张A4纸,在纸上画出你认识的小动物吧。” 播放“如何画一种小动物”的视频。并提醒学生画画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强调可以凭记忆或想象进行绘画。 绘画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引导学生介绍是要从动物的大小、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介绍绘画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对于不准确的回答,耐心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 【PPT:9-19】 2.认识更多的动物 师说:“同学们,你观察过身边常见的动物吗?” 发放任务:请各小组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它的特征。 以兔子为例,进行讲解如何观察动物的特征,兔子爱吃萝卜、白菜,长长的耳朵,毛茸茸的,短尾巴等。 开始进行分组合作观察,提醒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动物,观察要有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动物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动物局部的细节。使用放大镜时不要碰到动物。 小组观察结束后,进行汇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 依次展示蜗牛、蚂蚁、兔子、蟾蜍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先说一说观察到的特征,然后教师补充介绍。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来结合生活经验讨论。 讨论后,小组代表 进行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 预设:狗、猫、小鱼等。 学生认真看视频后,开始绘画。 预设:我画的是小乌龟,它有硬硬的外壳,可以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等。 预设:小狗,身体毛茸茸的,白色的,长长耳朵等。 蜗牛,有外壳,两对触角,行动缓慢等。 预设:蚂蚁有六条腿,喜欢搬东西、兔子长长的耳朵、短尾巴。蟾蜍会跳跃等 预设:会进食,会运动。 通过绘画和介绍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了解学生对动物的已有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全面认识动物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记录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点。思考与练习 【PPT:20】 师说:“同学们,下课后到校园里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带你的工具,去观察它们吧!” 强调观察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随意触摸不认识的小动物,不要破坏环境等。指导学生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找到的小动物及其所在地点,绘画时注意抓住动物特征。 认真倾听教师布置的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校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一步认识动物,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总结与评价 【ppt:21-22】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小结:(1)可以从动物的大小、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颜色等特征描述动物。 (2)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要进食,会运动、会排泄、会繁殖等。 2.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认识了好多小动物、动物的特征等。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6常见的动物大小动物特征 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颜色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