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白天与黑夜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白天与黑夜 教案

资源简介

8.《白天与黑夜》教案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与要求】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①观察并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初步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教材简析】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太阳和月亮”单元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对白天与黑夜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昼夜交替的基本知识,感受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白天和黑夜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昼夜交替的科学原理缺乏系统地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有趣的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在观察和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准确性,需要教师引导其进行有序观察和准确表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白天和黑夜是地球常见的自然现象,了解昼夜交替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日出日落、动植物在昼夜的不同表现等探究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培养探究习惯和合作意识。
4.责任态度
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白天和黑夜的主要特征,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探究昼夜交替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纸)。
教师:教学课件、小道具,如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交替实验)、观察记录单,前置任务单(任务1: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把你观察到的景象拍下来或画下来.任务2: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2】 1.出示一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提问:“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结束主题:没错,白天和黑夜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白天与黑夜。”(板书课题:白天与黑夜) 预设:太阳出来了人们就开始工作,太阳下山了人们就休息了…… 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探究与发现 【PPT:3-13】 活动1:认识白天和黑夜 1.提出问题:“同学们,日出和日落时有哪些景象呢?课前让大家观察并记录了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你完成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观察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象!” 2.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作品。介绍的时候可以仿照:这是我在 (地点)观察的 (日出/日落),我发现 (景象) 。 3.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4.依次展示日出日落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动物、人的变化,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的景象,思考日出日落与昼夜变化有什么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PPT:14-22】 活动2:昼夜对生物的影响 1.提问:“同学们,热闹的白天与安静的黑夜交替出现,这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2.展示一些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的图片和观看视频,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表现。如含羞草白天张开夜晚合拢、麻雀白天活动蝙蝠夜晚活动。 3.提问:“通过前面的观看,想一想,白天和黑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进一步提问:“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影响各种生物的?” 6.小结:昼夜交替深刻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类生物。植物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按昼夜节律开花、生长;动物依此安排作息,有的白天活跃,有的夜间出动。 预设:这是我在我们小区观察的太阳落日的景象,我发现太阳变得红红的,把天空都染红了。 预设:太阳升起的时候是白天;太阳落下时候是黑夜。 学生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 预设:白天可以看到远方的景色,可以外出游玩。黑夜需要照明睡觉,夜间开车要注意安全! 预设:植物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有的白天活跃,有的夜间出动。 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日落,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日常观察生活的习惯。 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观点、倾听他人,培养合作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思考日出日落和昼夜变化的联系,激发学生思考自然规律,提升逻辑思维与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从动植物过渡到人类,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引导思考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培养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思考与练习 【PPT:23】 1.呈现诗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请学生齐声朗读。 2.结合诗句下方的释义,逐字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句描绘的是古代农民一天的劳作生活。 3.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中,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影响人类生活的” 4.对学生的回答并进行适当的提醒。 5.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出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生产活动方面:白天光线充足,适合进行各种户外劳作和生产活动,如诗句中农民在白天进行农田劳作;而夜晚则更适合一些室内的手工制作或准备工作。 学生积极回答。 预设:生产活动方面:白天光线充足,适合进行各种户外劳作和生产活动。 通过对古诗中描述的昼夜场景分析,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昼夜交替知识与人类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评价 【ppt:24-25】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小结:(1)日出日落不停地循环,就有了白天和夜晚的交替变化。(2)昼夜交替深刻影响着动植物的活动。(3)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节奏,同时人类改变着夜晚对人们的影响。 2.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学会了白天和夜晚的交替变化。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活动和对人类有影响。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8.白天与黑夜
白天:光线明亮、人们活动频繁、动植物活跃
黑夜:光线黑暗、人们休息、部分动植物休息或活动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