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专题: 国家和国际组织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01宏观把握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学科逻辑02体系构建各具特色的国家国家产生:要素:性质: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制度内容形式国体表现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决定体现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单一制和复合制(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君主立宪制政党和利益集团重要影响类型: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知识构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一般性知识)是什么:含义、地位、分类、主要机构、特征为什么:产生、作用联合国1.是什么:性质、地位、成立背景及意义、原则主要机构: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为什么:作用-总体、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改革3.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历史演变、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EU):地位、发展过程、宗旨、危机、中国与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位、宗旨、独特方式、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ASEAN):地位、发展过程、中国与东盟非盟(AU):地位、发展过程、作用、中国与非盟新兴国际组织二十国集团(G20):成立原因、主要活动、中国与G20金砖国家(BRICS):成立背景、作用、地位、中国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SCO):性质、工作语言、秘书处、上海精神的内涵、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性质、成立、宗旨、运行原则和目标、运行积极作用促进交流、协调、合作调停、解决冲突和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限性成为一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03核心考点核心考点1:国家国家产生基本要素国家性质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注:国家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可以缓和)。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国家】即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大部分属于敌我矛盾问题)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核心考点一:国家是什么?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比较民主、专政、专制民主 专政 专制区 别 含义 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手中,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个人专断的国家制度。对象 统治阶级(没有全民的、超阶级的民主) 被统治阶级 多数人:多数服从少数,全体服从个人实施 方式 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凭借国家强制力,例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专政工具) 森严的等级制度联系 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国家,必须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②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补充)(在专制制国家,不存在民主,只有专政) 归纳提升【提醒】(1)专政≠专制,不能认为民主制国家没有专政。民主制国家:民主+专政;专制国家:没有民主,只有专政。(2)民主与专制是根本对立的;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3)没有全民的超阶级的民主。比较 国体(内容) 政体(形式)区 别 含义 即国家性质,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反映 “谁掌握政权”的问题 “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国家性质(国体)决定体现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政体相对独立性(内容)(形式)决定除国体,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政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注意:不是完全不同)知识点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核心考点一:国家是什么?核心考点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划分标准 政体类型 主要表现 典型国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 的产生方式 及其职权范围 民主共和制 美国、法国、德国等君主立宪制 英国、日本、西班牙等立法机关 与行政机关 的关系 议会制 英国、日本、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总统制 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半总统制 法国等①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②政府首脑(总理)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①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③国家元首虚位,没有实权①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③政府由总统组织产生,向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没有实权:如英国、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有实权:如泰国、摩洛哥)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德、意等)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巴西等)半总统制(法)民主政体(现代国家)君主立宪制专制政体政体知识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归纳提升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代议制P7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国 家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 的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归纳提升政体类型的判定1、从国家元首角度判定政体:可能是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制(1)有总统的一定是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但不一定是总统制。(2)有国王或天皇的一定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3)有虚位国家元首的,一定是议会制,可能是君主立宪制,也可能是议会共和制。2、从议会角度判定政体:(1)议会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国家元首一般都是虚位元首。(2)有议会的国家,不一定是议会制,也可能是总统制。3、从划分标准判定政体:(1)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归纳提升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1)政党产生(2)政党地位(3)政党作用(4)政党性质(5)主要目标(6)执政手段(7)政党特征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政党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通常以执政(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为主要目标;或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如美国的绿党)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核心考点三 政党和利益集团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中国国体(国家性质)政体(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老挝越南古巴总统制君主立宪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会议制人民议会制一党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度(1)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意义(地位/作用):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3)实质:是一种间接民主。(非全民民主,独裁)(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民意,由国家性质决定)现代民主政体(代议制)归纳提升知识点2: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类型 一党制 两党制 多党制党政合一、个人高度集权 两个政党通过选举交替执政,实行选举限制第三党的发展。如英、美、加、澳等 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权单独或联合执政。如法、德、日、意等实质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型政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通力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注意】①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不是看有多少个政党,而是看有多少能夺取和参与政权的政党。②我国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两党制、多党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核心考点三:政党和利益集团含义地位目标影响途径分类作用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包括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自利型的利益集团(如:商会、医生协会、教师协会)公益型的利益集团(如:绿色环保组织、妇女权益保障组织)知识点3:利益集团核心考点三:政党和利益集团注:政党和利益集团区别:最主要区别:主要目标不同。政党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执政)为主要目标;利益集团以争取其集团利益及其成员利益为主要目标。内容形式国家性质(国体)国家本质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横向,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单一制和复合制(纵向,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强调国家的阶级性注意:国家形式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制度单元体系1.含义2.地位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主权)3.体现4.确认5.权利义务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政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①法理依据: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②最高权威: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③核心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P24对内:至高无上性;对外:独立自主性对内: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主权成立途径:宣示说、承认说)核心考点四:国家主权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平等权: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自卫权:独立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对人:本国公民和侨民(包括领土内的外国人)对物:含驻外使领馆国际法上:地位平等(不代表事实平等)外交上:有权使用本国文字防御:国防建设自卫:抵抗入侵1234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归纳提升:主权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我的事情我做主法律面前都平等我的国家我保护我的家事我管理 含义 内容及侧重点政权 统治阶级实现其对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 侧重于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谁,代表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主权 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在国际交往中,侧重强调国家的主权属性。人权 一个国家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人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开,它需要物质、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人权问题有国际性的一面,但本质上属于一国内政。区分——主权、人权、政权三个概念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主权对实现人权有决定性作用,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主权高于人权)知识扩展拓展深化:民主集中制0204民主集中制 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 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表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表现: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核心考点五: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与复合制)比较 单一制 联邦制 邦联制(国家的联合)含义宪法中央政权机关外交权力权力授予举例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由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构成的国家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全国只有一部宪法联邦及各组成单位都有宪法邦联没有专门的宪法,各成员国有自己的宪法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有联邦中央政府,各组成部分也有中央政权机关各成员国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邦联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也有某些外交权邦联各成员国对内对外拥有全部主权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授予邦联受各成员国委托,拥有部分权力中、英、法、意、日美、德、俄、印英联邦、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为什么“美式民主”的神话不攻自破 1.国家性质:2.政权组织形式(政体)3.政党:4.利益集团:5.结构形式:美国自己不行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维护人民利益实质是控制权力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州与联邦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这导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其根本性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美国实行三权分置,一定程度可以防止少数人专权,三大机关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不能对民众负责。总结提升核心考点2:国际组织核心考点一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1.国际组织的分类国际组织的含义及地位 含义 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地位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按照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按照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特别提醒】一般来说,如何区分国际组织的类别?(1)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名称上往往有“国”或“国家”,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没有;(2)世界性国际组织在名称上一般有“世界”“国际”,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名称上一般有区域名称,如“非洲”“东南亚”;(3)专门性国际组织在名称上一般有专业名称,如“奥林匹克”“卫生”“经济”等;(4)对于比较特殊的、不符合这些特点的重要国际组织,必须专门记忆。2.国际组织的机构议事和决策机构 指全体成员参加的宗旨,享有广泛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执行机构 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秘书处 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司法机构 有些国际组织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特别提醒】1.国际组织不具有超主权性质,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2.国际组织对主权国家的矛盾和纠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备强制力。3.各国际组织在机构设置上各不相同,在机构设置上有一般的特征,又都有各自的特点。二、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1.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2)发展: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二战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2.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际性: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能建立国际组织(2)目的性: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宗旨是国际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的意义所在。(3)组织性: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以实现其宗旨。其常设性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4)自主性: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具有某种强制力。3.国际组织的作用(1)积极作用:①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②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局限性:①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②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它要服从和服务于主权国家特定的目的和利益。③国际组织对主权国家的矛盾和纠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备强制力。考点二 联合国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联合国的地位 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 ①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②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着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③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 (联大) 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安全理事会 (安理会) 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安理会决议:程序性问题(修改规则、推选方法等)9/15通过;实质性问题(解决争端等)9/15+“大国一致”原则通过(弃权≠反对)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下辖多个专门机构)托管理事会 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国际法院 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位于荷兰海牙,不在总部纽约秘书处 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现:古特雷斯)专门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卫组织等 3.联合国的作用作用 总体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 ①维护和平: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维和行动、裁军)②促进发展: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践行多边: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改革 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①意义: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②原则: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③核心问题:安理会改革【特别提醒】对联合国认识的几个误区(1)联合国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2)联合国并不是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不是超国家组织,更不是世界政府的组织,联合国的权力是会员国授予的。联合国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削弱和取代会员国的国家主权,而是为了维护和尊重会员国的国家主权。(3)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安理会,而不是联合国大会。(4)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并不是参与和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而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并非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考点三 区域性国际组织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产生与发展 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大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宗旨 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作用 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挑战 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欧盟与中国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2.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位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宗旨 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独特方式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位 由东南亚10国于1967年成立,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机制 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非洲地位 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二战结束后,非洲众多国家纷纷赢得独立,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非盟的成立与发展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成立非洲联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非盟的影响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与非盟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4.非洲联盟04真题研析1.(2023·江苏高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政权组织形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各种形式政体都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D.利益集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间的矛盾C【详解】A:该项反映的是国家的产生,A不符合题意。B:该项反映的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B不符合题意。C:“虚幻的形式”指各种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反映国家性质即国体。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C符合题意。D:该选项反映利益集团的局限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2、(真题对练)(2022,浙江高考)下图为一张未完成的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部分内容比较表。请你根据两国政治体制的实际,在标有①②③④空格中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 )国别内容 英国 美国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元首产生的方式 世袭 选举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元首的实权 ① 有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政府产生方式 ② 总统任命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③行政权 内阁 总统立法权 议会 国会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④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并与国会相互制约A.无、国王任命、国会、首相要向议会负责B.有、首相组阁、总统、首相对议会负责C.有、党首组阁、国会、内阁对议会负责D.无、首相组阁、总统、首相要向议会负责技巧:判断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主要看国家元首是选举还是世袭判断议会制、总统制,关键看权力中心在议会还是总统D3、(真题对练)(2024,甘肃高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某高中教师在讲授“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时,展示了以下情境:由此可推断( )①两国都实行议会制,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②甲国的总理和乙国的总统都是本国的元首③甲国的政体是议会制,而乙国的是总统制④甲乙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民主共和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详解】①③:甲国总理由该国联邦议院选举产生,总理向议会负责,说明甲国政体是议会制;乙国总统由该国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力,总统向选民负责,说明乙国政体是总统制,①错误,③正确。④:由题意可知,甲国政体是议会制,乙国政体是总统制,甲乙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民主共和制,④正确。②:甲国总理由联邦总统任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表明甲国总理是最高行政长官,但不是本国的元首,②错误。D情境一 情境二甲国总理由该国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经联邦总统任命后组成联邦政府,行使最高行政权力,总理向议会负责 乙国总统由该国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力,总统向选民负责4、(真题对练)(2023,浙江高考)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向各方发出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一讲话意味着①政党通常有明确的思想主张②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政党有崇高的政治目标④人类找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向各方发出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的全球文明倡议,表明政党通常有明确的思想主张,①正确。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这一倡议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正确。③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但并不是所有的政党都有崇高的政治目标,③错误。④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不是找到了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④不符合题意。A5、(真题对练)(2023,湖南,T11)2022年A国大选中,工党获得联邦议会多数席位,击败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获得A国总督任命后,工党党首成为新一任总理。此前,A国某州政府曾与B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但最终被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主导的联邦政府以违反《对外关系法案》为由否决。工党成功执政有望缓和与B国关系、恢复该合作。由此可推断出( )①A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复合制②A国实行多党制,更能以民主方式保障阶级利益③A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实际运行中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④A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是A国和B国关系可能变化的主要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由工党击败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取得执政权,不能推出该国实行多党制,且该国国家政权保障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而非所有阶级利益,②错误。A国工党执政有望缓和与B国的关系,说明执政党的更替而非政府领导人的更替会影响A国和B国的关系,④错误。B补充: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称呼:国王(英国、西班牙等)、总督(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天皇(日本)、大公(卢森堡)、亲王(摩洛哥)6、(真题对练)(2023·浙江·高考真题)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在2022年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重新获得在该院辩论哪些法案以及何时辩论的决定权。这有可能使拜登政府提出的立法倡议搁浅。由此可见,在总统制国家( )①总统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②行政机关难以履行职能③总统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④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分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详解】③④:在2022年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重新获得在该院辩论哪些法案以及何时辩论的决定权。这有可能使拜登政府提出的立法倡议搁浅。由此可见,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分立,总统会受到议会的制约,③④符合题意①:在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民选举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不是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①错误。②: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对选民负责,独立于议会之外,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大事上会受到议会的制约,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7、(真题对练)(2021浙江)拜登政府上台后,先提出总额约为6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巨大的财政缺口需要通过加税来解决,但是,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反对大规模加税计划,部分自身税率较高州的议员则要求联邦政府在加税问题上宽免其所在选区。从中可以看出,在美国( )①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相互监督 ②联邦的征税权高于州的征税权③国会议员对所在选区选民负责 ④总统行使权力受到国会的制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详解】①:美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党为多数党,败北的党为少数党,总统选举中获胜的党为执政党,败北的党为在野党,①错误。②:美国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②错误。③:部分议员要求联邦政府在加税问题上宽免其所在选区表明美国议员对所在选区选民负责,③符合题意。 ④:拜登提出经济刺激计划但受到一些国会议员的反对表明总统受到国会的制衡,④符合题意。(美国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得大事务上可能受到议会的制约)D8、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这一方针政策 ( )①说明领土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②是基于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③彰显了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④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特殊利益相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因此要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②正确;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说明我国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特殊利益相统一,④正确;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①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③不符合题意。9、2023年2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亲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下列选项中,对柬埔寨的政权组织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其权力受到制约②政府首脑由占议会多数的政党的领袖担任,对选民负责③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权力受到议会监督④属于单一制国家,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统一领导之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例3 B 柬埔寨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其受到限制,政府权力受到议会的监督,①③正确;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对选民负责,柬埔寨政府对议会负责,②错误;单一制属于国家结构形式,不属于政权组织形式,④不符合题意。10、2024年2月14日,M国大选投票开始,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国会两院议员等。来自由行动党、从业党等组成的“前进联盟”候选人为赢得选票,多次在竞选演说中宣传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立场,获得选民认可,最终成功当选正、副总统。该国总统有权组织内阁,负责领导国家事务,监督政府机构的运行,国会无权解除总统职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M国采用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②M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实行多党制而不是两党制③“前进联盟”是广大工人和底层百姓的利益代言人④M国总统是国家的象征,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民主共和制11.(2024·新课标I卷·T20)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第62届首脑会议上,与会领导人重点讨论了区域经济和优先项目落实情况,就统一货币、共同关税、地区和平安全以及反恐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共同宣布计划组建一支地区维和部队,以应对成员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由此可见,西共体①负有推进成员国政治合作的责任②对成员国生存和独立事务拥有管辖权③是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④是处理经济和安全问题的专门性国际组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详解】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就统一货币、共同关税、地区和平安全以及反恐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共同宣布计划组建一支地区维和部队,以应对成员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表明西共体负有推进成员国政治合作的责任;是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①③正确。主权国家具有拥有管辖权,西共体是国际组织,而不是主权国家,不具有管辖权;②错误。西共体属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而不是处理安全问题的专门性国际组织,④错误。A12.(2024.湖南高考真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南方”最初泛指没有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冷战结束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全球南方”兴起的集中体现。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提出独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政治底色,发展振兴是“全球南方”的历史使命,公道正义是“全球南方”的共同主张。中国积极维护“金砖+”合作模式,使金砖国家合作的影响超越成员国和地区范畴;积极开展共同关注领域的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发展权,积极与其他国际组织协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释中国采取上述行动的原因。【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运用金砖国家、联合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必备知识,对中国的主张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辨识与判断以及通过分析情境、设问及其内在练习,运用综合思维形成答案逻辑的能力【试题任务】(1)用何阐释?《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阐释什么?中国采取上述行动的原因(3)如何阐明? 明确情境材料中中国采取的相关行动材料逻辑+理论逻辑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中国秉持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提升金砖国家的总体影响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极维护金砖+合作模式,使金砖国家合作的影响超越成员国和地区范围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开展共同关注领域的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发展权中国积极与其他国际组织写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发展昌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增强全球发展信从能,为促进全球平等、平衡、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参考答案】①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人,提升金砖国家的总体影响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②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③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④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增强全球发展新动能,为促进全球平等、平衡、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评分参考】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1分):中国秉持金砖精神,有利于提升金砖国家的总体影响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分)。②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1分):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1分)。③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1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分)。④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1分):为促进全球平等、平衡、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