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7张PPT)导入“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 春秋 》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 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 民的情怀……可见, 《礼记》影响之深广。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学习目标◎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 识到实践的重要性。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 文 。2.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 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周礼》《仪礼》 合称“三 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 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 ”,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漠郑氏註體記稽古楼梓秘 皆 錢漢 鄭 氏 註曲上第經 吉 體 也 賣 荒 去 固 之 說 凶 禮 也 致 真 朝 含 之 說 賓 麗 也 兵 車 旌 鸿 之 説 軍 體 也 事 長 敬 老 辣 贊 豹 女 之 說 嘉 薦 也 此 於 别 絲 扇刑度虽有佳肴《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原则,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 ·学记》。今仍有重要意义。《 学 记 》虽有/嘉肴,弗(fú)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ùe)命》曰“学(xiào)/ 学 半 ”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字词学习嘉肴 ( yáo ) 弗食 ( fú )自 强 ( qiǎng ) 教学相长 ( zhǎng 兑命 ( yuè ) 学 ( xiào ) 学 ( xué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 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最好的道理呋; 虽 有/弓然虽 然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 知困。所以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自我反思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说,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故 曰 :教学/相长也。《尚书 ·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 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兑(yùe)命 》 曰 “学 (xiào) /学 半 ” , 其/此之谓乎!同“教”(xiào), 教导归类识记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 古 义:即使;今 义 :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 古 义 :甘 美 ;今 义 :意义。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 义 :困难。D.教学相长也 古 义 :促 进 ;今 义 :增长。① 弗 食,不知其旨也 代词,指“佳肴 ”。② 弗 学,不知其善也 代词,指“至道” L③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恐怕① 教学 相 长 向别人学习L②学 学半 同“教”音xiào, 教导① 人 不知而 不 愠 了解,理解② 不知 其 善 也 知道归类识记一词多义(1)其(2)学 (3)知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用作名词,好,好处。C.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词类活用A.弗食,不知其旨也归类识记成 语 积 累教学相长: 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 学习,不但 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 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归类识记教学相长也 “……也”表判断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判断句倒装句1、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2、中心的论点是什么 教学相长品 读 赏 析)中心 论点 主要内容 重要观点论述特点教学相长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贵在学习类比引入学后知不足教后知困 知不足能自省知困能自强 教学相长逐层论证《兑命》曰: 学学半 教促进学引证作结3 、完成P130的表格,理清脉络,读懂课文。品 读 赏 析)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 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品 读 赏 析)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 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主题思想虽有佳肴1.运用类比手法。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艺术特色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本文选自《礼记 · 礼运》。《礼运》是《礼记》 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 · 礼运》开头部 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故窃谋不恶不货男废矜所老不故能下大 谓外乱闭必其必恶有疾 用 有 独 人 为 道 大户贼而为不藏其分者寡 '所子不讲公之 同而而不己出于弃 ’皆 幼终其独信 '行 不 不 兴 ° 于 己 于 女 有 孤 有 子 亲 修 选 也 闭作 '是身;地有所 所 壮 '其睦贤 ,'盗敌也力也归养独长有使亲 写 天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 mù )矜( guān) 货恶其弃于地也 ( wù) 幼有所长 ( zhǎng ) 男有分 ( fèn )谋闭而不兴 (xīng)鳏字词学习大道之 行 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读准句读ODUZHUNJUDOU大道之行 也疏通文意古代指政治上 介入主谓 施行 是大道 的最高理想 之 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培养选贤 与 通推“ ”, 能 讲 信修 睦 。把 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众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故 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 子其子,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众的人才干出举举尚的人品德高矜 、 寡 、 孤、 独、 废 疾者 皆 有 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职分,指职业 归宿,指女子出嫁男子要有 职 业 , 女子要及时出嫁。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男有分 I 女 有归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供养私藏憎 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并不 一 定是为了 自己的私利。因此,所以 兴起 作乱害人 兴起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 从外面把带上 用门闩插上闭。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是 谓 大 向 。 这叫做“大同”社会。故 外户而不叫做这1、 通假字(1)选贤与能 。 “与”通“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一词多义(1)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父母。(2)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文言知识归纳3、词类活用(1)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2)选贤与能。 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3)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4)不独子其子。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5)使老有所终。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6)壮有所用。 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7)幼有所长。 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4、古今异义① 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② 男有分,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③ 矜寡孤独孤独,古义:为两个词,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 “独”指老 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④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今义: “杂乱”, “捣乱”等含义。 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⑤ 讲信修睦修,古义:培养。今义:修改。2选贤举能:意思是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3 老有所养: 原出自《大道之行也》,是大同社会的一个标 准。指老人家都有子孙后代或社会抚养和关爱。4 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 的 人 。5.出自本文的成语:1 天下为公: 意思是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贤而 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5 夜不闭户: 指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 好。考 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 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思 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 的人和能干的人担任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 良好的关系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大道人人都能得 到社会关爱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 安居乐业满足发展需要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 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 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 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 纲领基本 特征理想 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为什么 互动探究“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 术 地 再 现 “ 大 同” 社 会 的 生 活 风 貌。例如:从“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 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 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 有所长”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2、 你觉得“大同”社会能 实现吗,为什么 互动探究者一个理想社会,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从孔子提出这种思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达到,这其 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人都是有私心的, 没有谁能句完全无私地为别人付出大同 社会只能是而不能成为现实。我认为不能实现。这显然只是儒家学“大同”社会是可以实现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 到了今天,社会形态日趋完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应该 说是越来越进化,一个比一个高级。而科学技术的进 步,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 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等 到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类的觉悟进一步提高,人与人 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之后, “大同”的理想就应该不再是理想了。3、“大同”社会对于孔子而言只是理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互动探究1、它寄托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 理想社会的憧憬;2、 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 战争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3、 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 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 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 无处不均匀。——洪 秀 全5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康有为的大同梦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 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 “大同梦”。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 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去 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 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 人人相亲,天下大同)。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 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 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 名人。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 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 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 参与“公车上书”。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 刑场上, 一位男子大义凛然地向监斩官高喊: “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 众,大声说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 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 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 们为“戊戌六君子’ O55民 族 民 生 、 民 权孙中山自1905年11月《民报》问世,孙中山开始系统宣传资本 主义民主革命的思想,他自己也 在创刊号上提出了由民族、民权、 民生构成的“三民主义”,正式 完成了他对“民主梦”的一个比公為下天较完满的构想。濮 外 世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 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诀别书与妻诀别书1 9 1 1 年 4 月 2 4 日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 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 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莫尔《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de大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 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 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大同”与“小康”马 克 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 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 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 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 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 社 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 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司马光)【注释】①晒(shen) 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唐太宗论止盗《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 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了“天下为公”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社会理想的向往,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题思想大道之 行也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 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 本 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 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艺术特色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 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 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阐 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 社 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艺术特色拓 展 延 伸下面是《礼记 · 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 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 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礼记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 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身 心发展的规律。下面是《礼记 · 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 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礼 记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 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是你了解 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 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 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 “察 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 识,才能不“孤陋寡闻”了!下面是《礼记 · 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 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礼 记下面是《礼记 · 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 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 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礼 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