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等四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考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等四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考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四省区普通高中新高考高三质量检测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棉田间作、套种主要是指根据作物的时空生态位差异,在棉田行间种植其他作物,充分利用棉田的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的农业技术。以粮棉轮作、棉麦套种为代表的棉田轮作、间套作种植制度曾在黄河流域棉区广泛存在。下图为黄河流域在传统棉田套种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棉—粮—油菜”宽带轮作种植模式示意图,其中粮食作物为玉米和小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棉田的窄行间作相比,宽带轮作的主要优势是( )
A. 稳定农田生态系统 B. 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C. 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D.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2. 相邻条带内,同一生长期可间作的作物是( )
A. 夏秋季—棉花和玉米间作 B. 夏秋季—棉花和油菜间作
C. 冬春季—小麦和玉米间作 D. 冬春季—油菜和玉米间作
3. 宽带轮作第一年和第二年条带内轮作作物更替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农资投入 B. 提高管理效率 C. 充分利用光热 D. 改良土壤结构
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区及榆中、皋兰、永登三县。截至2020年,兰州市常住人口435.94×104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42%。近20年来,兰州市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人口增长差异显著。兰州市中心城区始终是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但近年来人口增速放缓,远郊区人口增长超过近郊区,人口郊区化具有明显的远郊区扩张特征。下图示意兰州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兰州市不同地域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有( )
①城区面积②基础设施③城镇化水平④环境舒适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近年来,兰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 )
A. 企业出城入园 B. 经济水平下降 C. 商业中心外迁 D. 落户门槛提高
6. 兰州市人口向远郊区扩张带来的影响是( )
A. 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基础设施投资
B. 提高居民出行便捷度,方便居民消费、购物
C. 减小城区人口增长差异,保障劳动力充足
D. 缓解中心城区承载压力,提高居民宜居度
能源供给表现为量的供给和质的供给两个层面。据此可以将能源贫困分为两类:一类是能源短缺,能源供给难以满足生活和生产基本需求;另一类是能源资源储量较高,因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不均等,用能结构、用能能力和用能水平受限,从而陷入能源贫困。能源贫困指数越大,能源贫困越突出。下图示意2005—2021年中国能源贫困指数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2005—2021年,中国能源贫困指数的变化反映出( )
A. 能源贫困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 地区之间能源贫困指数差异缩小
C. 能源结构转型压力下降
D. 东部地区获取能源难度大
8. 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能源贫困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消费价格高,消费能力不足 B. 能源开发时间较短,技术不成熟
C. 能源输出量较大,能源供不应求 D. 经济发展落后,能源利用水平低
海冰受外力的影响,会发生漂移、变形和破碎,因此,即使在冬季,两极地区的海冰也会形成冰间水道。北极中央区仅占1%面积的冰间水道向大气贡献了大约50%的湍流热通量。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波弗特海不同年份冰间水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北极地区冰间水道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
A. 风力和入海径流 B. 海流和海底滑坡 C. 风力和海流 D. 海底滑坡和入海径流
10. 图示年份,冰间水道的变化特征可反映出( )
A. 冰间水道的走向均不一致 B. 冰间水道的宽度变化小
C 海—气相互作用变化显著 D. 海冰厚度与冰间水道密度呈正相关
潮滩位于海陆交界处,其形态演变受流体动力、沉积物输送和水位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在河口衡的情况下,低流量期的沉积物输入大致能抵消高流量期的沉积物输出。与开敞海岸相比,钱塘江涌潮更为活跃,尤其是钱塘江北岸的尖山潮滩,不仅受涌潮影响,还受到径流的冲击,导致其地貌变化迅速而复杂。下图示意尖山潮滩洪水期、枯水期及涌潮控制下的潮滩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洪水期,沙坝发育的位置反映出( )
A. 径流对涌潮的顶托作用较弱 B. 涨潮流从沙坝北侧通过量大
C. 退潮流从沙坝南侧通过量大 D. 涌潮向上游输送物质能力强
12. 推测尖山潮滩发育的物质以( )
A. 低黏性粗砂为主 B. 高黏性粗砂为
C. 低黏性粉砂为主 D. 高黏性粉砂为主
13. 尖山潮滩在枯水期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沙坝阻挡,流水侵蚀减弱 B. 植被茂盛,固潮滩能力强
C. 水位下降,且潮流更稳定 D. 径流稳定,且输沙量更大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南部,地处渤海之滨。北戴河的浪漫日出是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喜爱的自然景观之一。下图示意2025年1月1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北戴河海天一色景点(39°49'N,119°29'E)拍摄的日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入海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 自西北流向东南 B. 自东南流向西北 C. 自西南流向东北 D. 自东北流向西南
15. 推测拍摄该景观时当地时间约为( )
A. 6:09 B. 8:09 C. 10:09 D. 11:09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米林市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下游、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边缘河谷地带,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米林市地形相对高度较小,山体坡度约37°,在麦村东侧的山体上发育爬坡沙丘。爬坡沙丘南部表层叠置有十余道狭长的条带状沙垄,在山体西侧沿坡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整个爬坡沙丘表面槽脊相间,沙垄相对高差约1m,垄间距20-40m,部分沙垄在爬坡沙丘顶部的东翼出现两两交会现象,形成“Y”形接头。下图示意米林市爬坡沙丘发育位置和不同年份爬坡沙丘形态变化。
(1)指出影响米林市麦村爬坡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
(2)说出影响米林市麦村爬坡沙丘形成的气流,并说明理由。
(3)对比1970年和2022年爬坡沙丘表面形态的差异。
(4)分析爬坡沙丘顶部东翼形成“Y”形接头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自昌马峡出山后,在今玉门至双塔水库之间的广大扇缘地带,发育着众多地表沟道,其中四道沟是水流最大的一支。这些沟道有些是在古时就已形成的,有些是在明清时期人为开发疏勒河水并改道而形成的。在汉代之前,冲积扇面下渗的水源经冲积扇缘出露,在扇缘与北山山地之间的广大低洼平原地带形成沟道,甚至孕育出水草丰茂的湖沼。在昌马冲积扇前缘的旱湖脑古城所在地,人们发展凿井灌溉。下图示意昌马冲积扇河流水系与古城址分布。
(1)说出影响疏勒河流域历史时期古城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
(2)分析旱湖脑古城先民发展凿井灌溉的原因。
(3)说明中原农耕文化对疏勒河流域农业生产积极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具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等重要战略定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伴随着北京产业的减量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空间格局也在不断演变。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呈多核心集聚分布,约有65.72%的企业分布在集聚区,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由集聚区向周边扩散。下图示意2016年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迁移企业规模与产业集聚区。
(1)指出影响北京市早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集聚的因素。
(2)相比远郊区,分析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主要向集聚区周边扩散的原因。
(3)说明北京市大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很少发生迁移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起至今已运行26年,当前黄河下游河道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下游河道已累计冲刷泥沙31.73亿吨,河床平均下切3.1m,最小平滩流量(指当河流水位上涨到与滩地齐平时,通过河道的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m3/s恢复至2010年的4000m3/s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如图示意黄河下游河道概况和黄河下游典型断面平滩流量变化。
指出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最小的季节,并论述近年来黄河下游平滩流量趋于稳定的原因。
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四省区普通高中新高考高三质量检测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A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D
【9~10题答案】
【答案】9. C 10. C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C 13. C
【14~15题答案】
【答案】14. A 15.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地形;沙源;风力。
(2)冬春气流。理由:冬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河床裸露,沙源丰富;冬春气流势力强盛,挟带泥沙在山体西侧自南向北堆积。
(3)1970年沙垄数量比2022年少,分布更稀疏(或2022年沙垄数量较多,分布更密集);1970年沙丘比2022年低矮,剖面较为平缓(或2022年沙丘比1970年更高大,坡面更陡峭);1970年沙垄之间的距离比2022年大(或2022年沙垄之间的距离比1970年小)。
(4)当风力及风速发生变化时,沙垄随风摆动的过程中,沙垄相交或分叉的现象越来越频繁,“Y”形交会点增多;受植被、地形阻挡,风速减缓,限制沙丘爬升,也限制了沙垄的延伸,使沙垄交会频率升高;坡度变陡,迎坡而上的气流可能出现回旋反向的现象,使沙粒沉积、聚集,因此在爬坡沙丘顶部出现了多条沙垄汇至一条的现象。
【17题答案】
【答案】(1)水源;地形地貌;土壤。
(2)疏勒河流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凿井灌溉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旱湖脑古城位于冲积扇前缘,地下水埋藏浅,具备凿井取水的条件;凿井灌溉可获得更稳定的灌溉水源,可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3)中原先进的灌溉技术、耕作技术传入,如修建渠道引疏勒河水灌溉,发展了绿洲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小麦、粟、黍等中原农作物品种传入,丰富了当地农作物种类;中原先进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传入,改变了当地粗放的游牧、狩猎及简单农耕混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18题答案】
【答案】(1)科技人才;基础设施;市场;政策。
(2)集聚区周边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企业扩散到周边地区,能获取上下游产业支持,降低生产成本;相比远郊区,集聚区周边与原集聚区的交通联系更便捷,便于企业员工通勤,也有利于企业与原集聚区的客户、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集聚区周边离高校、科研机构和人才密集区较近,企业能继续吸引到所需的专业人才,而远郊区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相对较弱。
(3)大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规模大,迁移成本高;大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在集聚区与众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迁移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大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政府重点扶持,迁移会使其失去政策优势。
【19题答案】
【答案】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最小的季节是冬季。原因:小浪底水库通过科学的调水调沙,使河床不断下切,过流能力增强,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得以维持在稳定水平;黄河中上游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使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量减少;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保证了下游河道有相对稳定的径流量;实施了一系列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使河道形态更加稳定,水流条件得到改善,有助于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