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课件 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课件 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2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1.某同学与父母去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东北的“黑土”相比,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是否相同?请简述如何比较这两种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大小。
步骤:选取相同体积的铁块、红土、和黑土,分别放入3只相同规格的大烧杯中,然后分别沿烧杯壁缓缓地向3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和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最后读取三只烧杯中注入的水的体积。
结论:“红土”与“黑土”的空气体积分数不相同。
2.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玻璃管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①号玻璃管装有土壤浸出液,②号玻璃管装有蒸馏水)。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①号玻璃管的玉米幼苗长势优于②号玻璃管的玉米幼苗。
结论:因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而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故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3.如图所示,在做“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的实验时,用天平称取刚挖出来的土壤50g,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g,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通过该实验,你认为能否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g”的实验结论?
如果不能,那么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
不能。因为刚挖出来的土壤未经干燥处理含有较多的水分,所以土壤减少的质量中有部分水的质量。应增加装置收集散失的水分,称出水分的质量为m克,有机物的质量为(4.8-m)克。
土壤中的成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物质颗 粒
腐殖质
水分
空气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有机物分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类
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占固体95% 左右
新知讲解
土壤的结构
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较为理想的结构,这种土壤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
团粒结构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以及对养分的积蓄和供应。
在农田中多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使土壤增加新鲜腐殖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微生物分解
腐殖质
腐殖酸
腐殖质能使土壤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从而使土壤聚集成团。
有机物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活动:
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感到这两种颗粒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黏粒有一种细腻感。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土壤颗粒的分类
砂粒之间的空隙最大,含有的空气最多。
黏粒之间的空隙最小,含有的空气最少。
粉砂粒之间的空隙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探索活动
3.根据粉砂粒的特性,设想一下以上实验用粉砂粒替代后的渗水情况。
2.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50mL水。观察2只漏斗内水渗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
1.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你能感觉出它们的不同吗?
感觉砂粒较粗糙,而黏粒较细滑。
渗到锥形瓶内水量:放砂粒的比黏粒的多。
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最 大
次 之
最 小
最 差
稍 强
最 好
最 好
稍 差
最 差
矿物质颗粒类别
堆放时空隙
通 气 性
砂 粒
粉砂粒
黏 粒
保 水 性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
土壤质地较均匀。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砂土类土壤
土壤的质地
土壤名称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排列方式就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
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孔隙就较小,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
土壤中的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质组成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
腐殖质的含量主要影响土壤颜色的深浅,土壤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一般也会偏深。
矿物质组成主要影响土壤的主色调。
土壤的质地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那么,哪种类型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呢?
如果土壤的空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
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有机质也容易流失。
探索活动
1.分别取一定量菜地、山坡地和稻田里的土样,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如图所示。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体?
2.再用如图的渗水性实验装置,将这三种土壤分别放在3只漏斗中,加50mL水后观察渗水量。
稻田里的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体
渗水量:山坡地土壤 > 菜地土壤 > 稻田土壤
思考与讨论
根据上述三类土壤的结构,推测三类土壤在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上的差异。
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
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通过分析三类土壤的结构和实际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三类土壤的特性归纳如下: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壤土类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壤土类土壤更适于植物生长。
组成比例合理,黏性适度。
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
能力强。
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
土壤的组成结构
土壤的类型
土壤的性状
土壤的功能
土壤的结构性状与土壤的功能相适应的。
思考:你能建立一个砂土类土壤或黏土类土壤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模型吗?
砂土类土壤各成分体积分数
黏土类土壤各成分体积分数
空气35%
水15%
矿物质45~49%
有机物1~5%
空气15%
水35%
矿物质45~49%
有机物1~5%
土壤中固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其中矿物质颗粒一般占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
实践活动
实地调查或上网查资料,列举当地常见的植物及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类型。
砂土类土壤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作物。
黏土类土壤宜种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壤土类土壤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的性质不同,则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的性能不同,而不同植物生长时对水、空气、肥力等要求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课堂总结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二)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砂粒、粉砂粒、黏粒
土壤类型: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课堂练习
1.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B
2.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D
3.“小草青青,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是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请分析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纳的空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4.下图是三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模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哪一类土壤?
(2)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哪一类?为什么?
甲为壤土类土壤,
乙为黏土类土壤,
丙为砂土类土壤。
甲。甲模型土壤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性能强。因此,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甲模型。
5.王红同学利用下图中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若渗出的水如图所标(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试回答:
砂粒
砂粒
黏粒
a
b
c
(1)若图上所标的渗出水量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最有可能错的是( )
A. a装置 B. b装置 C. 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