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2 我国的地理差异目录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盘·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技法解读辨·易混易错: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究·考点考法:命题点归纳,感知真题、知己知彼考点一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差异自然环境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_。 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_____,西部______。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 ★重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湿区温度带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河流冬季结冰河流流量耕地类型主要地形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作物熟制交通运输民居特点(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气温温度带降水干湿区植被景观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耕地类型地理区域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两边,一月均温零度线,亚热暖湿分界线,八百毫米降水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南方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界线,自然风光大不同。【知识拓展】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降水 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干湿区 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业部门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地形区 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阶梯分界线 是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河流 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 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地理区域 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植被景观 森林草原景观和草原景观的分界线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重难点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四大地理区域: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分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青藏与其他地区南方与北方地区西北与北方地区四大地理区域比较(1)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置 范 围北方地区 我国东部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部青藏地区 我国西南部(2)自然地理差异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特征地形 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主要地形区______ 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东西差异______。西部以______为主,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包括____________ 地形以______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西部高山、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区有______ ____________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形成了“__________ _____”的显著地形特征地势 西高东低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________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属于_____区。大部分地属于_____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主要位于__________带及_____区,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地区。 形成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少。河湖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河湖众多 位于湿润区,河湖众多 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_____的主要分布区。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这里湖泊星罗,沼泽连片。其中_____湖是我国最大湖泊,它是咸水湖。土壤 1.东北平原在___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东北平原被称为“____”。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_____”。 1.在_____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 2.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3.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植被(3)人文环境差异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5%。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农业 1.是我国重要的____农业区。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利条件: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是我国重要的_____农业区。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 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农业以_____为主。分布着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2.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河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地区,形成_____农业区。 3.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_____ __________。 1.青藏地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因此农业以___为主,形成高寒牧区。分布着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2.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因素是__。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较充足。日常主食 粮食作物以_____为主,因此主食为面食。 粮食作物以_____为主,因此主食为米食。 粮食作物以_____为主,因此主食以面食为主。 粮食作物以_____和_____为主,因此日常主食为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传统民居 墙厚,屋顶坡度小 斜顶屋,干栏式建筑等,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散热。 __________ 牧民居住牛毛毡搭成的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__________【方法指引】南北方差异举例1、影响南、北方地区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1)北方地区≥10℃的积温多低于4500℃,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南方地区≥10℃的积温多高于4500℃,农作物大多一年两熟至三熟。2、影响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1)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小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耕地以水田为主。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1)青藏地区与其他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不写地势。(2)北方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或者是气候。原因就是南方和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地理意义中包含是与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等温线代表气温,等降水量线代表降水,因此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又因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因此主导因素也可以说是气候。2.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中有一条是与1月0℃等温线大致重合,这里切记在书写时“1月”和“℃”一定要写对。秦岭——淮河一线只与1月的0℃大致重合,别的月份是不重合的,因此必须写1月。3.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误以为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离太阳近。正确的理解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较强。考点一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1.(2024·西藏·会考真题)我国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下列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相符的是(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新考法◆生活实践】(2024·甘肃兰州·会考真题)我国南、北方地区人们饮食习惯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区域划分上,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黑河一腾冲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秦岭一淮河线3.造成我国“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口味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4.(2024·黑龙江绥化·会考真题)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南岭 C.昆仑山脉 D.秦岭—淮河一线【新考法◆实践探究】5.(2024·江苏南通·会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陕西省可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为陕西省沿109°E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为陕西1月平均气温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平均降水量图。(1)陕南与关中的分界线是 (填山脉)。(2)对比陕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并完成下面表格。地区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地形类型 农业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陕北 小于 ℃ ______ 农林牧结合 玉米、谷子关中 平原 小麦陕南 _____ 大于 毫米 山地和谷地 林业和水田农业材料二:陕北黄土高原某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地势差异合理布局农林牧用地;同时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下图为该地农业布局示意图。(3)①②两处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是 、 。(填字母)(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题目一】列举该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的工程措施: 。【题目二】列举该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的科学技术措施: 。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2024·山东日照·会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确定丙、丁两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人口 D.河流2.甲丁两地区都有棉花产区。相较于甲地区,丁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是( )A.降水丰富 B.土地肥沃C.昼夜温差大 D.兰新铁路经过3.四地区中( )A.甲地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旱涝灾害B.乙地区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土C.丙地区太阳能、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丰富D.丁地区景观自西向东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2024·山东菏泽·会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地理事物,与我国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相对应的是( )A.甲—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B.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C.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D.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甲、丁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光照水源 B.水源热量 C.光照热量 D.水源光照6.(2024·四川广安·会考真题)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考法◆生活实践】(2024·江苏宿迁·会考真题)图左为“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水果品名及其产地标签”,图右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7.产地标注错误的水果是( )A.哈密瓜 B.芒果 C.柑橘 D.苹果8.四种水果产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新疆——甲 B.海南——乙 C.吉林——丙 D.山东——丁9.四种水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保鲜技术的进步③各地的气候差异小④化肥农药的使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24·黑龙江·会考真题)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的传统民居和水果分别分布在 地区、 地区。(填数字)(2)确定①地区和②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3)③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代表性的畜种是 ,被称为“高原之舟”。1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会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区域 (填数字)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2)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3)②、③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B - 一线接近。(4)②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主要耕地类型是 。(5)④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一条即可)【新考法◆新情境】12.(2024·海南·会考真题)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物质保障。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着力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天干地不干”是其作为种子生产基地的独特自然条件。材料二 图为中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和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占全国比重示意图。(1)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中描述的粮食作物是 ,该作物主要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水土资源的配合特点是 。(2)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热量条件最好的是 育种基地。甘肃育种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耕地安全与种子安全同等重要,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据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为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 。专题12 我国的地理差异目录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盘·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技法解读辨·易混易错: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究·考点考法:命题点归纳,感知真题、知己知彼考点一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差异自然环境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 ★重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C 高于0 C年降水量 少于800mm多于400mm 高于800mm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河流流量 流量小 流量大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糖料作物 甜菜(东北地区) 甘蔗油料作物 大豆(东北平原)、花生(华北平原) 油菜(长江中下游平原)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两年三熟(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 陆运 水运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气温 大致与1月0℃等温线重合温度带 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降水 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干湿区 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植被景观 森林景观和森林草原景观的分界线气候类型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植被类型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类型 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地理区域 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河流结冰 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两边,一月均温零度线,亚热暖湿分界线,八百毫米降水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南方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界线,自然风光大不同。【知识拓展】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降水 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干湿区 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业部门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地形区 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阶梯分界线 是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河流 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 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地理区域 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植被景观 森林草原景观和草原景观的分界线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重难点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四大地理区域: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分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青藏与其他地区 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或第一级阶梯边界线) 地形南方与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温和降水(或气候)西北与北方地区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四大地理区域比较(1)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置 范 围北方地区 我国东部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部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青藏地区 我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2)自然地理差异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特征 湿热 干旱 高寒地形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形成了“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显著地形特征地势 西高东低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大部分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主要位于亚热带、热带及湿润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地区。 形成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少。河湖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河湖众多 位于湿润区,河湖众多 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这里湖泊星罗,沼泽连片。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它是咸水湖。土壤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1.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2.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3.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东部温带草原,西部荒漠和戈壁 高寒荒漠及草甸(3)人文环境差异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5%。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农业 1.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1.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不利条件是平原面积小。 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2.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河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地区,形成灌溉农业区。 3.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1.青藏地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形成高寒牧区。分布着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2.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因素是热量不足。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较充足。日常主食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因此主食为面食。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因此主食为米食。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因此主食以面食为主。 粮食作物以青稞和小麦为主,因此日常主食为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传统民居 墙厚,屋顶坡度小 斜顶屋,干栏式建筑等,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散热。 蒙古包 牧民居住牛毛毡搭成的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方法指引】南北方差异举例1、影响南、北方地区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1)北方地区≥10℃的积温多低于4500℃,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南方地区≥10℃的积温多高于4500℃,农作物大多一年两熟至三熟。2、影响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1)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小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耕地以水田为主。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1)青藏地区与其他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不写地势。(2)北方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或者是气候。原因就是南方和北方地区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地理意义中包含是与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等温线代表气温,等降水量线代表降水,因此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又因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因此主导因素也可以说是气候。2.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中有一条是与1月0℃等温线大致重合,这里切记在书写时“1月”和“℃”一定要写对。秦岭——淮河一线只与1月的0℃大致重合,别的月份是不重合的,因此必须写1月。3.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误以为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离太阳近。正确的理解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较强。考点一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1.(2024·西藏·会考真题)我国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下列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相符的是(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答案】C【解析】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以南的河流无结冰期,C正确;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ABD错误。故选C。【新考法◆生活实践】(2024·甘肃兰州·会考真题)我国南、北方地区人们饮食习惯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区域划分上,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黑河一腾冲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秦岭一淮河线3.造成我国“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口味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答案】2.D 3.B【解析】2.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A错误。黑河一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故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区分我国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等降水量线,故C错误。秦岭-淮河线是南北方的分界线,故D正确。故选D。3.结合所学可知,南方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种植水稻;北方是温带半湿润地区,种植小麦,故产生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故B正确。气温的差异、口味的差异、地形的差异不是造成我国“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故ACD错误。故选B。4.(2024·黑龙江绥化·会考真题)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南岭 C.昆仑山脉 D.秦岭—淮河一线【答案】D【解析】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故A不符合题意;南岭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故B不符合题意;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故C不符合题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故D符合题意;故选:D。【新考法◆实践探究】5.(2024·江苏南通·会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陕西省可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为陕西省沿109°E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为陕西1月平均气温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平均降水量图。(1)陕南与关中的分界线是 (填山脉)。(2)对比陕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并完成下面表格。地区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地形类型 农业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陕北 小于 ℃ ______ 农林牧结合 玉米、谷子关中 平原 小麦陕南 _____ 大于 毫米 山地和谷地 林业和水田农业材料二:陕北黄土高原某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地势差异合理布局农林牧用地;同时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下图为该地农业布局示意图。(3)①②两处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分别是 、 。(填字母)(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题目一】列举该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的工程措施: 。【题目二】列举该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的科学技术措施: 。【答案】(1)秦岭(2) 0 高原 旱作农业 800 水稻(3) c b(4) 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修鱼鳞坑。 灌溉技术;温室栽培;培育良种。【解析】(1)读图可知,陕南位于秦岭以南,关中位于秦岭以北,故陕南与关中的分界线是秦岭。(2)读图可知,陕北和关中地处秦岭以北,1月均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其中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关中位于关中平原,故地形类型为高原和平原。其中陕北农业类型为农林牧结合,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谷子;关中农业类型为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陕南地处秦岭以南,1月均温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地形类型为山地和谷地,其中山地农业类型多为林业,谷地农业类型多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3)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为沟谷平地,为主要农业区,适合种植谷子和蔬菜,故选c;②为陡坡,适合种植灌木、草,以保持水土,故选b。(4)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当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缓坡修建梯田以及修鱼鳞坑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的科学技术措施主要有提高灌溉技术,温室栽培,培育良种等。考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2024·山东日照·会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确定丙、丁两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人口 D.河流2.甲丁两地区都有棉花产区。相较于甲地区,丁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是( )A.降水丰富 B.土地肥沃C.昼夜温差大 D.兰新铁路经过3.四地区中( )A.甲地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旱涝灾害B.乙地区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土C.丙地区太阳能、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丰富D.丁地区景观自西向东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答案】1.A 2.C 3.D【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区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西北地区。丙和丁的分界线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故分界线的主导因素为地形,A正确。甲和丁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其主导因素是气候,B错误。图中未显示人口因素,C错误。与河流无关,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甲为北方地区,丁为西北地区,两地均为棉花产区,丁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尤其是我国新疆地区的长绒棉,C正确。降水丰富,土地肥沃是北方棉花产区的自然优势,AC错误。兰新铁路不是自然优势,D错误。故选C。3.读图可知,甲地区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西北地区。旱涝灾害为气象灾害,A错误。乙地区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土地,B错误。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错误。丁地区身居内陆,受降水的影响,自西向东形成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景观,D正确。故选D。(2024·山东菏泽·会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地理事物,与我国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相对应的是( )A.甲—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B.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C.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D.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甲、丁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光照水源 B.水源热量 C.光照热量 D.水源光照【答案】4.C 5.B【解析】4.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描述的是乙北方地区,A错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述的是区域甲西北地区,B错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述的是丙南方地区,C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区域甲西北地区,D错误;故选C。5.由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距海较远,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水源不足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条件;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高寒, 故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条件;B正确;两区域光照条件好,ACD排除,故选B。6.(2024·四川广安·会考真题)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B【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大漠景观,A错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南方地区,B正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述的是北方地区,C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西北地区,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新考法◆生活实践】(2024·江苏宿迁·会考真题)图左为“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水果品名及其产地标签”,图右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7.产地标注错误的水果是( )A.哈密瓜 B.芒果 C.柑橘 D.苹果8.四种水果产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新疆——甲 B.海南——乙 C.吉林——丙 D.山东——丁9.四种水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保鲜技术的进步③各地的气候差异小④化肥农药的使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7.C 8.B 9.A【解析】7.哈密瓜主要分布在新疆,芒果属于热带水果,主要产区是海南省,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不可能吉林是产地,苹果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ABD标注正确,C标注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8.新疆位于我国丙西北地区,A错误。海南位于乙南方地区,B正确。吉林位于我国甲北方地区,C错误。山东位于我国甲北方地区,D错误。故选B。9.四种水果产地相距遥远,同时出现在该超市,得益于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①②正确。各地气候差异大,③错误。化肥农药的使用不能使北方地区有南方水果,南方地区有北方水果,④错误。故选A。10.(2024·黑龙江·会考真题)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的传统民居和水果分别分布在 地区、 地区。(填数字)(2)确定①地区和②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3)③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代表性的畜种是 ,被称为“高原之舟”。【答案】(1) ④ ②(2)气候(气温和降水)(3) 高寒 牦牛【解析】(1)图中的民居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即图中的④;图中水果为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即图中的②。(2)①地区和②地区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气温和降水都存在差异,故划分依据为气候。(3)③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为牦牛。1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会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我国区域 (填数字)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2)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3)②、③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B - 一线接近。(4)②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主要耕地类型是 。(5)④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一条即可)【答案】(1)③(2) 一 牦牛(3) 秦岭 淮河(4) 亚热 水田(5)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解析】(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③北方区域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2)①属于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牦牛。(3)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大致与A秦岭-B淮河一线接近。(4)②南方地区绝大部分区域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带,由于降水丰富,主要耕地类型是水田。(5)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新考法◆新情境】12.(2024·海南·会考真题)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物质保障。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着力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天干地不干”是其作为种子生产基地的独特自然条件。材料二 图为中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和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占全国比重示意图。(1)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中描述的粮食作物是 ,该作物主要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水土资源的配合特点是 。(2)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热量条件最好的是 育种基地。甘肃育种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耕地安全与种子安全同等重要,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据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为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 。【答案】(1) 小麦 北方 地多水少(2) 海南 甘肃育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日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种子养分积累,培养良种;降水少,晴天多,空气干燥,利于种子晾晒及存储。(3) 东多西少或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耕地保护措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加强管理,禁止乱占耕地;养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防控和治理耕地污染。【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馒头的原料是小麦,因此,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中描述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小麦主要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平原面积广大,因此,该地区水土资源的配合特点是地多水少。(2)读图可知,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别在甘肃、四川、海南,海南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是海南育种基地。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种子养分积累,培养良种;降水少,晴天多,空气干燥,利于种子晾晒及存储。(3)读图可知,我国耕地资源东多西少,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及低缓的丘陵等等。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加强管理,禁止乱占耕地;养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防控和治理耕地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2 我国的地理差异-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挖空版).docx 专题12 我国的地理差异-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背诵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