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第二学期部编版七下道法问答式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珍惜青春时光第一课 青春正当时第一节:青春的邀约问:什么是青春期?它有什么特点?答: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加速期,是从童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其特点是身心变化迅速且显著,既带来成长的喜悦,也可能伴随烦恼和迷茫。2.问:青春期主要的身体(生理)变化有哪些?答:主要包括身体外形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体内机能的增强(如心肺功能提高)、以及性的发育和成熟。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答: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同时要理解,身体发育的节奏存在个体差异(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不应因此感到焦虑或自卑,也不应嘲弄他人。4.问:青春期主要的心理变化有哪些?答: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更关注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情感世界愈加丰富和复杂,渴望独立。5.问: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1)独立性与依赖性:渴望自主,不想被管束,但在遇到困难时仍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2)闭锁性与开放性:内心活动丰富,但有时不愿与人交流;同时又渴望理解,找到知心朋友后愿意敞开心扉。(3)勇敢与怯懦:有时表现得“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又会害羞、胆怯。6.问:如何积极应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答:(1)积极面对,理解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2)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3)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心理医生请教,化解烦恼。(4)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7.问:有哪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青春期烦恼?答:(1)记录想法(书写):写下想法和感受,有助于理清思绪、宣泄情绪、冷静思考。(2)参加体育活动: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产生愉悦感,化解烦恼。(3)运用积极思维: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一切都会过去”、“这对我是锻炼”,帮助放松心情。(4)其他方法,如听音乐、发展兴趣爱好等。8.问:青春期除了关注外在美,还应注重什么?答: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第二节:男生女生问: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有哪些不同?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答:男生女生各有特点和优势。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青春期生理差异更加明显。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影响,在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表现出各自特点。我们应认识到男女生各有优势,要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2.问:为什么说与异性交往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作用?答: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消除神秘感;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与异性友好坦然合作有助于完善自身,促进在集体中共同成长。3.问:青春期与异性交往应把握哪些原则和尺度?答:要把握好尺度。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恰当交往。4.问: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可能萌发的对异性的朦胧情感?答: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源于对异性的欣赏和对未来的向往。要认识到这与需要责任、能力和担当的真正爱情不同。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第三节:学会自我保护1.问:青春期为什么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答:随着身体发育和性成熟,青少年会对性产生好奇和困惑。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健康成长的需要。2.问:获取性知识的正规途径有哪些?答:可以通过课堂、教材、科普读物等途径了解;也可以向父母、老师等咨询,获得指导和帮助。3.问:为什么在涉及性的问题上要强调自重自爱和边界意识?答: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要懂得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注意保护自己身体的“警戒线”,否则可能会伤害自己和他人。问:什么是自我保护意识?为什么青春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答:自我保护意识是指认识到自身安全(特别是性安全)的重要性,并具备预防和应对侵害能力。青春期需要增强这种意识,以预防和应对可能的性骚扰、性侵害。5.问:当面临性骚扰或性侵害风险时,有哪些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和策略?答:(1)保护隐私部位:不让他人随意看或触碰。(2)拒绝不适言行:对黄色笑话等明确表示不适和拒绝。(3)迅速离开危险:遇到危险时快速离开,去往安全地方。(4)明确说“不”:对侵害行为严厉、坚定地拒绝。(5)寻求帮助:相信自己没有错,向信任的成年人(家长、老师等)求助;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6.问:在与异性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应树立怎样的道德和法律观念?答: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识,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任何时候,触碰道德底线的事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坚决不做。第二课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一节:揭开情绪的面纱1.问:什么是情绪?它有什么作用?答: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主观体验(如喜、怒、哀、惧等)。它常常伴随着生理感受,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表现出来,能反映人的内心状态,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2.问:青春期情绪有哪些主要特点?答:(1)细腻性:情绪体验不再像儿童期那样简单,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2)强烈性(反应强):情绪反应比较强烈,容易冲动,如同“急风暴雨”。(3)波动性(不稳定):情绪不够稳定,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为另一种,且体验往往不深刻,易被替代。3.问:情绪对我们有哪些影响?答:情绪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积极情绪(如快乐、自豪)通常带来愉悦体验,提高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通常带来不良体验,产生负面影响。4.问:消极情绪一定是不好的吗?答:不一定。在一定条件下,消极情绪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转化为动力,帮助提升思考能力、反应速度和学习效率。5.问:影响我们情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生活事件、个人性格特点、对事物的观念和看法等。这些因素变化,情绪也常随之变化。第二节:学会管理情绪1.问:为什么说情绪是可以管理的?管理情绪有何意义?答:情绪虽然有时难以驾驭,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学会管理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我们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问: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什么?答: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要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体会情绪的强弱变化,明确情绪背后的真实需要和原因。3.问:调节情绪有哪些常用的方法?请简要说明。答:(1)注意转移法:把注意力从引发不良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上(如散步、听音乐、做喜欢的事)。(2)合理宣泄法:用自己喜欢、舒服的方式,合理地释放消极情绪(如运动、唱歌、绘画、向人倾诉、适度哭泣)。(3)认知调节法: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如从积极方面看待、自我安慰、积极自我暗示、心理换位、情感升华)。(4)放松训练法:运用生理调节手段(如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来缓解紧张情绪。4.问:在表达情绪时应注意什么?答:要学会合理表达。因为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只顾自己发泄而不顾他人感受是不合适的。要选择合适的场合、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注意关照他人的感受。5.问:为什么说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中也能培养积极情绪?答:关心和帮助他人能让我们体验到快乐和价值感;走出狭隘的自我,融入生活实践,能使我们管理情绪的能力更强,情绪更积极、健康。第三节:品味美好情感1.问:什么是情感?它与情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情感是比情绪更深刻、更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当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情绪随时间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时,就产生了情感。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更持久、更内在。2.问:请列举一些美好的情感体验。答:正义感、责任感、胜任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对祖国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等。3.问: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答:情感反映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能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体现生命成长,使情怀更宽广、博大。4.问:如何获得和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答:(1)有意识地增加积极情感体验。(2)热爱生活,不断投入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3)通过与人交往、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4)用热情和行动影响周围环境。5.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转化消极情感?答:要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未必是坏事,接受挫折考验,学会转化消极情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成长。6.问:如何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答:要用心体悟平凡生活,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在长期实践和奉献社会中提升内在修养,让情感在不断淬炼中升华为高尚情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