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某公交司机在等红灯的空隙,拿出盒饭吃了几口,待绿灯亮起,他放下盒饭启动车辆。对这一行为,“理解派”能体谅司机职业的辛苦,“质疑派”则担心抢时间吃饭会带来安全隐患。这表明(  )
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
B.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C.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D.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指导人生的道路
解析:面对同一问题,人们产生不同看法,表明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B项符合题意;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没体现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同,C项与题意不符;价值观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指导方向不同,并非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指导人生的道路,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2.过去,人们认为儿童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情。而现在研究发现,儿童对色彩、图形的认知先于文字。这表明(  )
A.基于价值选择的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在不同的领域有其不同标准
D.多数人认可的才是正确的价值判断
解析:A项表述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指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以是否得到多数人认可为标准。
答案:B
3.简政放权要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由此可见(  )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政府施政要义的法宝 ③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简政放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答案:C
4.网络剧也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因其是21世纪的新兴产物,目前对网络剧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专家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比如有的人认为:“网络剧是通过互联网传送,由上网计算机接受,实时、互动的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但是有的人认为这样的网络剧只是利用网络作为传播途径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剧,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自制剧是“由视频网站或者普通网民选取题材,构思剧本,拍摄并制作完成后,以网络为传播途径,实时、互动的影视作品,是一种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等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为网络剧下定义引发争议的认识。
答案: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所以持不同价值观的人对网络剧产生了不同的评价。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人们对网络剧的看法受其价值判断影响。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对网络剧的不同评价体现了认识主体的个体差异性。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们对网络剧的评价应站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进行。
课时评价作业(十五)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36页)
[学考达标]
1.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新发展理念反映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①社会意识的差异导致社会存在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新发展理念从唯物史观角度体现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也表明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差异导致社会意识的差异,①错误;人们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价值选择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合理性,④错误。
答案:C
2.“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人生有不一样的哀愁。”上述说法体现了(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①错误;材料说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C
3.2023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  )
①人们需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真正的人生价值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实现 ③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价值判断上进行价值选择,①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4.“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已与古代社会根本有别,尤其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既与古代社会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传统的价值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必须加以改造,并因应时代问题和需要,重新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成为新的时代的核心价值。”这说明(  )
①价值观应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 ②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价值选择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说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观应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①③符合题意;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事物价值的转换要顺应时代问题和需要,不是依赖于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错误。
答案:B
5.“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句话启示我们价值选择应(  )
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先考虑个人利益,再考虑集体利益
D.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作出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并未强调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话体现了生活中爱人、利人的重要性,我们作出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B项符合题意;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要先考虑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C项说法错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个人与他人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能力提升]
6.大食物观是一种全面的食物观念,旨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以应对食物结构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一观念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更广泛的自然资源要食物,以保障国家粮食和食物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材料表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积极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任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积极作用,①错误;大食物观是一种全面的食物观念,旨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以应对食物结构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说明任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也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④正确;③强调的是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选择,排除。
答案:D
7.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绝非偶然。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
答案: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时代实践,中国共产党遵循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规律,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不断探索中国道路。
8.针对“你将以什么标准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这个问题,某校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 选报倾向
“重院校”的价值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学生更看重学校的声望和实力
“重专业”的价值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学生喜欢当前的热门专业
“重特长、重兴趣”的价值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
以“稳”为主的价值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学生不喜欢冒风险,以免落榜
结合所学价值标准的知识及学校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调查,就高考填报志愿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这一前提下,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不同的志愿选择各有利弊,只要符合自己的情况,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可取的。同时,应注意不能离开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追求学校声望和实力以及所谓“热门”专业,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PAG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阐述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认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提高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素养。
2.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提高运用科学的标准分析和评价事物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3.结合生活中道德冲突的处理,明确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性,能够以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提高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的含义
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 作出判断。
2.价值选择的含义
在价值判断的 上作出的选择。
【提醒】
价值判断属于认识与评价,价值选择属于行为与实践,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指导进行有价值的选择,不能颠倒过来把价值选择当作价值判断的基础。
满足的程度
基础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1)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原因。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 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 。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1)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 的变化而不同。
客观规律
社会存在
客观规律
条件
(2)原因。
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 、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 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 ,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价值
片面化
与时俱进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1)原因。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 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
(2)表现。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②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
需要
阶级性
因人而异
冲突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1)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 、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 ,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人民群众的利益
基本立场
(3)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 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拓展】
“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是内在的统一。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判断就是既要其“真”,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其“好”,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最大多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针对上述材料,某校高二(1)班决定举行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探究
任务一: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材料一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8年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40年,也是中国法治发展波澜壮阔的40年。40年间,中国法治建设历经法制建设新时期、依法治国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发生三次历史性飞跃。
(1)中国法治建设历经法制建设新时期、依法治国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发生三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把握这一特征对正确认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有何意义
答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中国法治建设进程,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在法治与人治面前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任务二:知道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法治的核心就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淘汰人治、反对人治,是人民的选择、党的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2)结合材料分析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
答案: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法治,反对人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人民的选择、党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因而它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任务三:探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材料三 法治建设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人,离不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增强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领导干部应尊法、守法、信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谋划和开展工作。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对任何人而言,法律红线都不可逾越,法律底线都不能触碰。
(3)为什么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结合生活体会谈谈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必要性。
答案: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因而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高中学生提高法治意识素养,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三大特征
1.社会历史性
(1)从内涵上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随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这在价值观上坚持了发展的观点,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体现。
(2)从意义上看,正确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核心突破
2.阶级性
(1)原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2)表现: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主体差异性
(1)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知识理解其原因:从主体看,人们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因素的限制;从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不同的人,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往往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要求: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1.客观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原因:人们的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2.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1)必要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必须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2)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同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扎根特教讲台,致力于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33年来,她教的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刘玲琍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应淡泊明志,在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价值 ②应理想高远,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应坚持真理,在实践的指导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④应目标清晰,以正确价值观作为人生的重要向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题示范
解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①排除;刘玲琍致力于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体现了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远的志向,并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正确;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③排除;刘玲琍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应树立清晰的目标,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人生的重要向导,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正确。
答案:C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面对著名的“窑洞之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跨越了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盛的漫漫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和自我革命的哲学依据是(  )
①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②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就能保持性质的稳定性 ③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针对训练
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和自我革命的哲学依据是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也是因为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①③正确;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答案:A
课堂回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