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表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 ②加强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的理解与广泛认同 ③丰富文化交流方式,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世界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既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利于丰富文化交流方式,展示文化多样性,丰富世界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①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我们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要尊重外来文化,而不是“广泛认同”国外文化,②错误。答案:A2.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交流D.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解析:材料说明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3.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类珍视的共同价值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不出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类珍视的共同价值,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答案:D4.“用对话打破沟通的壁垒,用智慧点亮前进的方向,用文明建构人类的未来。”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多元文明的共生发展,迫切需要多样文化的创新创造,迫切需要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这启示我们( )①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 ②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缩小文明之间的差异 ③文化多样性能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融合统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多元文明的共生发展,说明多元文明共同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文化多样性能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重要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发展,但是缩小文明之间的差异夸大了文化交流的作用,②说法错误;“世界文化融合统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④说法错误。答案:A5.2024年2月2日,“龙舞新春·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在德国海德堡市举行。庙会上,抖空竹、贴春联、写“福”字等民俗体验吸引游客驻足;晚会上,武术、昆曲、民乐等中国传统艺术与圆舞曲、奏鸣曲等西方音乐作品同台上演,观众反响热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认同 ②文化共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交流是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 ④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认同”说法错误,①不选;“龙舞新春·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在德国海德堡市举行,观众反响热烈,强调文化共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文化交流是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德历史文化的相似之处,且文化具有多样性,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④错误。答案:C6.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与世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九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合作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充满国际化元素的歌曲与春晚满庭芳华的意象相映成辉。节目背景还展示了各国的名花,可谓花香一路,歌声盈途。节目最后九国歌手云端合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更是让人久久难忘。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发挥文化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答案: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我们要发挥诸如《茉莉花》为代表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以文化友、以文会友。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交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课时评价作业(二十一)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49页)[学考达标]1.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 A.削弱了我国的综合国力B.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C.制约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D.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D项入选;A、B、C三项均错误。答案:D2.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输出的过程 ②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③外来文化的输入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郑和下西洋,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化,②④正确;①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输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不是因为外来文化的输入才实现的,③错误。答案:C3.202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这是基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全球文明倡议将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相互认同 ③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④世界政党高层对话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基于世界存在多种文明,文明具有多元性,文化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应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①③正确;不同文明相互认同表述有误,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②错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④错误。答案:B4.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6月10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系列活动,现场来宾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 )①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 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 ④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④符合题意;要坚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说法错误,②排除;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答案:B5.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由此可知( )①在推动文化发展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②面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以我为主 ③认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以美美与共 ④丝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体现了在推动文化发展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丝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①④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没有体现面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以我为主,②排除;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说法错误,③排除。答案:B[能力提升]6.“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取典于仓颉在“谷雨”时节造字的传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展现了文化多样性 ②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汉字产生于中国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全人类共同财富 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由题意知,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可见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语言文字,①说法错误;汉字产生于人民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中国传统习俗,③说法错误。答案:C7.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法国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哈尔滨冰雪文化融为一体,向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隆重献礼。由此可见(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中法两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 ③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现了优越性,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④中法文化融合统一方显价值,有利于加强政治互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法国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哈尔滨冰雪文化融为一体,由此可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中法两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①②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现了优越性”的说法错误,③排除;“中法文化融合统一”的说法错误,应坚持文化多样性,④排除。答案:A8.要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年学生必须( )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热情地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要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青年学生必须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要求传播中华文化,不是吸收外来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欢迎的是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③错误。答案:B9.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具特色的粤港澳三地文化共同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弘扬作出重要指示,饱含了对传承弘扬岭南文化的殷切期望。近年来,广东省多措并举推进依托岭南文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打造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线性文化遗产形式把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文物文化资源串珠成链,让人们追忆并找寻自己的文化脉络,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凝聚力,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下的城市生活。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结合材料,分析湾区背景下广东省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答案:①加强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岭南文化独特魅力。②推动文旅融合和域内合作,有利于挖掘和利用岭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消费,促进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③深化三地文化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文化引领。10.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打破了各种文化之间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不同民族文化在日益交融中得到发展,同时不同文化之间深层的精神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展文化应当适应时代潮流,在文化交融与冲突的过程中坚持“和而不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指出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积极意义。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既能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又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坚持“和而不同”体现的道理。答案: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民族文化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中得到了发展。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不同文化既对立又统一,做到和而不同,则能推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AGE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学习目标1.结合所学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搜集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感悟古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2.查询中外文化交融的事例,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积极参与到推动文化交流、交融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3.能够结合历史,阐述文化交融如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懂得文化交融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 。(2)正是坚持 、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3)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 的宏伟画卷。2.文化交流的现状在 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求同存异重要动力交融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经济全球化3.正确做法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思考小测]文化入侵能看作是文化交流吗 说出你的理由。提示:不能。文化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因此,文化入侵不能看作是文化交流。多样性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的意义(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 。(2)对本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 。丰富有益成果(3)对世界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 。【拓展】交融,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思考小测] 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这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提示: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西方艺术”“中国画”交融,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故题中说法正确。整个世界世界文化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1)原因: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 ,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2)重要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 。[思考小测]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就是要消除文化差异吗 说出你的理由。提示:不是。人类文化交融要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创新,是对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不是要消除文化差异。世界文化丰富营养必由之路任务:全面理解文化交流与交融材料一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绸之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是否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材料聚焦】材料一中“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并未阻碍文化的发展,反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答案:不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这种文化交流能够持续进行是坚持什么原则的结果 答案:这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原则的结果。材料二 唐朝时期,无论科技、文化水平,还是百姓素质、国力方面,中国都遥遥领先,这成了周边各国效仿的榜样。他们纷纷派遣知识分子前来唐朝学习,这些被派遣来的人被称为“遣唐使”,其中以日本派遣的居多。日本先后派遣了十二批遣唐使,他们从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日本影响至深。(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古代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有何意义,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材料聚焦】材料二中“他们从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日本影响至深”体现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促进了相关民族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启示可从增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多样性等角度回答。答案:古代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相关民族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这启示我们: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二是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4)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怎样发展而成的 有何意义 答案: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还属于整个世界。一、正确把握文化交流1.从含义上看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2.从意义上看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3.从必要性上看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没有文化差异,没有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就不会很好地进行文化交流。核心突破4.从前提上看各文化主体之间须有很强的文化生产力,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须有文化自主权。此外,文化入侵现象、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化现象,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文化交流须有起始点和机会平等。顺从、勉强等都不是文化交流的本义。5.从交流的途径上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与人员交往、教育是主要的文化交流途径。二、民族文化融合与民族文化交融的区别1.民族文化融合一是一些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文化,逐渐生成新的特征和认同,最终形成另外一种民族的现象和过程;二是民族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共同性逐渐增长,互相之间最终完全融为一体,导致民族消亡。后者应属于民族过程终结性的融合,也就是民族现象的消失,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民族自身”的消亡。2.民族文化交融不包含原民族文化的消亡,也不包含新民族的产生。它强调的是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种状态、一种共同性不断增长的过程。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民族文化融合蕴含着民族差异的消失、民族消亡的意思;而民族文化交融则蕴含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2024年6月9日,“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在开幕式上表示,景泰蓝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开展上述文化交流活动能够( )①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契机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③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题示范解析:“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把不同中外文化置于同一个平台,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①③正确;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交流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是文化交流的意义,②不符合题意;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彼此的文化认同,④错误。答案:A2024年4月20日是第15个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机构和多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中文日庆祝活动。这有利于( )①坚守中华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②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增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理解和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针对训练解析:材料指向的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坚守中华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不符合试题指向,①不符合题意;联合国机构和多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②③正确;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答案:C课堂回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