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学习目标
1.搜集我国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的建筑,或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理解文化的民族性,明确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核心与体现形式等,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2.比较不同国家奥运会会徽,分辨其异同,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价值,增强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3.查阅“一带一路”中不同文化的交流情况,或党和国家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观点,认同我国关于文化平等的原则,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实践中去,培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形成与作用
(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
(2)形成:
①本民族 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或多或少 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作用:
①民族文化起着 、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历史发展
独特标识
借鉴融合
维系社会生活
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
[观点辨析] 有人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认可。文化是精神根基,但不是决定因素。文化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民族文化的内容
(1)核心和灵魂: 。
(2)体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精神根基
价值观
思维方式
【拓展】
(1)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思维方式:指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称为思维的方法论。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即思维方式不同。
1.内涵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
2.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 、 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观点辨析]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是否意味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就没有共性 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是。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必然导致各民族在文化上也有共性。
丰富程度
政治
经济
文化具有多样性
3.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的必然要求。
(2)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

4.面对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 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荣
生机与活力
各民族平等
认同
尊重
[思考小测]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就是要认同其他民族所有文化吗 为什么
提示:不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借鉴的是其他民族文化中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部分,而不是全部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任务一:理解民族文化的意义
材料一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中国长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1987年12月中国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有:泰国的泰姬陵、危地马拉的蒂卡尔玛雅古城、秘鲁的马丘比丘遗址等。
(1)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什么特征
问题探究
答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上述材料表明民族文化有何意义
答案: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任务二:全面认识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以餐具为例,目前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筷子 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
刀叉 欧洲和北美洲国家
手抓 非洲、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家
材料三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在其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答案: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
(4)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分表明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有何意义
答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任务三: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四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多个层面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材料五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5)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一、明确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1.民族文化是与“外来文化”相对来说的,是不同空间的比较,即横向比较;传统文化是与“当代文化”相对来说的,是不同时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
2.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即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核心突破
二、全面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文化的多样性
从形式上看,有理想、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内容上看,包括服装文化、饮食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节庆文化等。
3.二者联系
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三、全面把握文化多样性
内涵 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表现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意义 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原则 坚持各民族平等
要求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法国思想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论及艺术的民族性时指出:“外来影响是暂时的,民族性是永久的,来自血肉,来自空气与土地,来自头脑与感官的结构与活动;这些都是持久的力量,不断更新,到处存在,决不因为暂时钦佩一种高级的文化而本身就消灭或者受到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民族艺术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有产物 ②各民族艺术之间的差异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③一个民族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④民族艺术具有维系社会生活、激发民族创造力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题示范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各民族艺术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有产物,也说明民族艺术具有维系社会生活、激发民族创造力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各民族艺术之间的差异不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与创新,②错误;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黎侯虎是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传统手工艺品,其造型生动、威风凛凛,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等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黎侯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大众喜爱。材料表明(  )
①黎侯虎手工艺品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因时而变,其基本内涵得到丰富 ③黎侯虎文化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针对训练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黎侯虎的发展,没有体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没有涉及包容性,①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②说法错误。黎侯虎作为文化遗产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正确。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手工艺品,表明文化是实践的产物;黎侯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大众喜爱,表明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④说法正确。
答案:D
课堂回眸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融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  )
A.具有继承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B.具有创新性,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C.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
D.具有独特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解析: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A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项错误;“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C项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品味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但从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爱国、仁义、重民、讲德、行善、尚和、守信、进取等方面。这表明(  )
A.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原汁原味才行
B.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C.因时而变是中华文化的生命源泉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解析: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具有一以贯之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这说明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B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A项“必须原汁原味”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民族精神的核心,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3.马面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服饰,因形似古代城墙防御建筑“马面”而得名。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款式之一。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  )
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②反映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③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 ④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满足人们基本文化需求的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排除。马面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服饰,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款式之一,这反映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②正确;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这说明新式马面裙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③正确;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但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排除。
答案:C
4.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这是因为
(  )
①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文化交流的要求,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D
6.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寓意深刻而生动。“冰墩墩”与“雪容融”两个吉祥物生动可爱、独特精致,把中华文化元素、现代国际风格、冰雪运动特征、主办城市特色有机融为一体,生动展现了14亿多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切期盼、对全世界朋友的盛情邀约。吉祥物的发布作为历届冬季奥运会最具亮点的工作之一,备受世人瞩目。每一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都是以奥运会作为主题,传递顽强拼搏、团结友谊、理解包容的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浓烈向上的奥运氛围。同时,每一届冬奥会的吉祥物设计也非常强调创新和个性,既体现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又彰显主办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具有民族性,吉祥物的设计凸显了中华文化元素。②文化具有多样性,吉祥物的设计在凸显民族个性的基础上,融入了国际元素,尊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③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凸显了对世界文化的借鉴与尊重。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立足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融合国际风格,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课时评价作业(二十)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47页)
[学考达标]
1.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天南地北的中国人晒出了自家的新年布置:手写春联、手工年画、手工剪纸、亲手编织的中国结,到处充盈着浓浓的“年味”。这表明(  )              
A.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B.对民族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C.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习俗属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B项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不等同于优秀传统文化,D项错误;材料表明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项入选。
答案:C
2.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  )
①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②是一个民族独立发展的产物 ③借鉴融合了其他的民族文化 ④决定着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形成既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借鉴融合了其他的民族文化,①③正确,②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答案:B
3.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赏桂花等习俗。多少年过去了,中秋节依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展现着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这说明(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赏桂花等习俗,说明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正确;多少年过去了,中秋节依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④正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③错误。
答案:C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为此,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要(  )
①尊重差异,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 ②注重融合,消除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明辨优劣,学习借鉴优秀民族文化 ④开放包容,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目强调我们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要尊重差异,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要开放包容,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①④符合题意;“消除不同文化的分歧”的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③错误。
答案:B
[能力提升]
5.2024年农历秋分是我国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说明(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节日引领着时代风尚 ③民族节日展示着本民族文化 ④民族节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说明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①符合题意;民族节日不引领时代风尚,②错误;“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民族节日展示着本民族文化,③符合题意;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能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④错误。
答案:A
6.北京冬奥火种台(如下页图)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造型风格与火炬、火种灯和谐一致。北京冬奥火种台的创意表明(  )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③创意灵感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彰显强大的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北京冬奥火种台的创意表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彰显强大的魅力,①④正确;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答案:B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启示我们
(  )
①要相互尊重、理解个性 ②各种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一切文化都是优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强调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③正确;坚持各民族或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②错误;不是一切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④错误。
答案:B
8.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然而,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冲突论”却沉渣泛起,甚嚣尘上。这种基于种族主义和文明优越感,无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以“文明冲突”定性国际竞争的霸权主义思维和逻辑,令国际社会惊诧。遍览人类文明成果——建筑、节日、文艺、科技、思想、医药、语言、风俗、影视……无一不是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对“文明冲突”的错误言论加以驳斥。
答案:①“文明冲突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与各文明共同发展的事实不符。②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文明冲突论”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增加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③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进步。
PAG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