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这表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客观性 C.特殊性 D.多样性解析:“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特点,A项符合题意;矛盾不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D两项不符合题意;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与题意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2.下面漫画“所谓门坎,过去是门,过不去是坎”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容易看到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长远的联系B.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C.矛盾双方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不限于有什么反映什么解析:“所谓门坎,过去是门,过不去是坎”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答案:C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它告诉我们,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由此可见(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现本国现代化的关键 ②矛盾的特殊性可以独立于矛盾的普遍性而存在 ③正确认识现代化道路要把握自身矛盾的特殊性 ④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现本国现代化的关键,①正确;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特殊性可以独立于矛盾的普遍性而存在的说法错误,②错误;实现现代化,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完全可以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说明正确认识现代化道路要把握自身矛盾的特殊性,③正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都强调个性,强调各自的特色,不能相互转化,④错误。答案:A4.多巴胺作为一种人体中的化学物质,适量会使我们产生快乐的情绪,不足会导致抑郁症,过量则会导致神经疾病和产生上瘾行为。这说明了(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③我们必须重视量变 ④矛盾的特殊性中总包含着普遍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多巴胺分泌的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情绪和行为,说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启示我们必须重视量变,②③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而不能笼统地说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④不选。答案:C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方案指出,调查研究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抽样调查等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大兴调查研究的深刻意义。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并解决矛盾。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把脉问诊,有利于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收集各类数据,有利于为决策提供科学、翔实的参考。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调查研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有利于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课时评价作业(八)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17页)[学考达标]1.“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就是统一B.矛盾就是对立C.矛盾就是前后不一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解析:这句话正确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D项正确;A、B两项都不是对矛盾概念的正确理解,排除;前后不一的现象是逻辑矛盾,不是哲学上的矛盾,C项排除。答案:D2.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扩大。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D.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解析:两个悖论的矛盾导致数的概念扩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项符合题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B项错误;主、次矛盾的转化需要条件,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实质,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这表明( )A.系统离不开要素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要素离不开系统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解析: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特点各不相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答案:D4.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只有牵住“牛鼻子”,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才能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牵住“牛鼻子”强调了要 ( )A.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D.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牵住‘牛鼻子’,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才能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皆与题意不符。答案:B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体现了我国( )①分清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③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 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体现中国共产党抓主要矛盾,不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和分清主流与支流,①②不符合题意;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国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答案:D6.酒精是医用消毒的通用药剂。然而,用酒精消毒时并不是纯度越高效果越好。75%浓度的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膜,从而杀死细菌。而浓度更高的酒精会使细菌外膜迅速凝固,阻止药液进一步浸透到细菌内部,反而杀不死细菌,起不到消毒的效果。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统一体中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酒精能否杀死细菌与其浓度有关系,用酒精消毒时并不是纯度越高越好,说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答案:B[能力提升]7.2024年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下大力气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要更加有力扩大内需,以提振消费为重点,针对性采取措施,畅通经济循环。这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实际的路径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③要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善于抓住主流,把握事物的根本性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不属于辩证法,①排除;针对性采取措施,畅通经济循环,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法原理,②符合题意;会议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下大力气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以提振消费为重点,这体现了要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③符合题意, ④排除。答案:C8.(2024·广东惠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流 ②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条件,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说明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是主要矛盾,在高质量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重要条件,因此,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力度支持新质生产力,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③④正确;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是主要矛盾,材料未涉及矛盾主次方面,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论观点,不符合题意,②排除。答案:D9.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这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要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把握好减污与降碳的内在联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强化源头防控,从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进行调整,将是抓住减污降碳“牛鼻子”的核心举措。材料表明 ( )①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和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②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结构就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③办事情要抓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 ④要从整体着手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们要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把握好减污与降碳的内在联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表明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和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①符合题意;“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结构就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抓住减污降碳“牛鼻子”的核心举措,表明办事情要抓重点,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从整体着手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④排除。答案:B10.(2024·广东江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何以中国》依托中国百年考古的丰富成果,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以影像叙事、情景再现的方式,将普通秦兵“黑夫”和“惊”、西去和亲的解忧公主、汉代边关驿站驿使啬夫弘这些历史小人物与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秦皇汉武等并置,展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向观众表达出“何以中国”“何以中国人”的智慧,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③爱国主义精神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信息茧房”一般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横亘在人与世界之间的这个矛盾,究竟是谁造成的 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推荐算法应该成为“背锅”者。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在获取用户数据样本后,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在短时间内解析数据并实现精准推送,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量身定做”会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导致个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判断能力逐渐弱化等弊端。也有人认为,真正的“背锅”者应该是人自己。“信息茧房”在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推荐算法尚未出现,其意只在于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会让人在单一信息源的喂养下成为“信息偏食者”。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答案:选取第一种看法: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该看法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方法论要求,其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了推荐算法对人的影响有其两面性,即推荐算法既能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定制个性化信息流,也会造成诸多弊病,导致“信息茧房”效应。选取第二种看法:任何一个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中,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抓本质和主流。该看法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了在造成“信息茧房”的多种因素中,人的主体责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荐算法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打破“信息茧房”的最重要因素。PAGE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搜集包含对立统一观点的名言、古诗词等,理解矛盾的含义,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2.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其辩证法依据,理解并认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培养辩证思维。3.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区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理解并认同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同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以及自身面临的问题,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 。2.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 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 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相互吸引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4)二者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相互排斥绝对对立寓于3.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1)矛盾双方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双方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思考小测]“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盾的斗争性 提示:“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调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 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有矛盾。(2)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3)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提醒】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事事时时前提承认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2)三种情形。① 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 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 。不同事物同一事物特殊性特点【提醒】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二者是矛盾的 和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方面,普遍性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相互联结寓于共性个性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3)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考小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 为什么 提示: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无限性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 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区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联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 、支配决定从属相互转化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单一矛 盾中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区别 含义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于 地位、起着作用的矛盾方面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于 、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作用 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 不起主导作用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转化支配主导被支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相互贯通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1)原理依据: 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 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 ,要抓住主流。主要矛盾复杂事物主要矛盾主要方面(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 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 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思考小测]主要矛盾就是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吗 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成功吗 请说明理由。提示:主要矛盾不等于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在特殊情况下,先解决了次要矛盾才能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不等于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了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不是全部条件。有重点两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拓展】这一含义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3)意义。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活的灵魂基础关键任务一:认识矛盾的基本属性材料一 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10年里,由4 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随着植被被庞大的鹿群啃食殆尽,出现了严重的食物短缺,而后鹿群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 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开始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问题探究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1)从材料一狼与鹿之间的关系中,你是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的 答案:狼与鹿既对立又统一,因此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 两者有何关系 答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任务二: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材料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也是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材料四 陆游,常骑在驴背上构思,行途的颠簸使他诗思如泉涌。欧阳修,喜欢上厕所之际思考问题,他认为此时的头脑特别清醒。苏东坡,常在竹子下思考,他所居之处必有竹子,他将竹子视为灵感的伙伴。材料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3)材料四体现了关于矛盾的什么原理 说出其具体表现形式、方法论要求及意义。答案:材料四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其具体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其方法论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请用矛盾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五观点体现的哲理。答案:这一观点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结合所学主、次矛盾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什么矛盾是主要矛盾 为什么 主、次矛盾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教学工作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务三:辨析主次矛盾材料六 在学校工作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一是教学,二是行政管理,三是后勤供应,四是校园安全。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比较项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口诀法巧辨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核心突破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较项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方法论 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三、“四看”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一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作“一方”或“方面”。2.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3.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4.四看关键词: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找到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因为(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真正的哲学要能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研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题示范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①错误;“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说明坚持问题导向,是因为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真正的哲学要能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④错误。答案:C2023年5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的批复》一文发布。该文件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调整后,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下列对国务院试点工作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 ②基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基本原理 ③扩大试点能够进一步提高经验的可靠性 ④说明只有承认矛盾特殊性才能解决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针对训练解析:“只有承认矛盾特殊性才能解决问题”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点工作是为了从个性中总结共性经验,是把个性和共性结合,而不仅仅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个性,①④不符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材料中试点工作的目的是从个性中总结共性经验进而推广,国务院同意扩大试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点经验的可靠性,②③符合题意。答案:C课堂回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