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思考:两个“革命”分别指的什么?
时空坐标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英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后唐
TEXT
后梁
为什么英国会首先拿到这把钥匙呢?
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大国崛起》
稳定的政治环境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光荣革命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
工场劳动分工细致、生产技术熟练
技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资本
工业先声
岛国奇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圈地运动),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原材料和海外市场。
(4)技术:手工工场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5)必然条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33
“飞梭”
1760s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1)开端:棉纺织业
1771
水力纺纱厂
阿克莱特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提速)
原因:棉纺织品公众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动力革新
开始标志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集中机器、工人)
近代工厂的开端
不同点 手工工场 工厂
规模 较小 较大
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管理组织 分散劳动 集中生产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复动式蒸汽机)
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火车
1807年富尔顿蒸汽轮船
(3)动力革新: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4)交通革命:汽船、火车
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棉纺
织业
蒸汽机发明和改造
交通
运输
采煤
冶金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归纳说明改良蒸汽机的作用
【拓展补充】改良蒸汽机的作用
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使工厂突破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使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工业城市兴起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蒸汽机的推广和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就更加需要数量多、精度高和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镟床、汽锤、镗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5)完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6)扩展: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扩展);
②经济条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1、背景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德国


戴姆勒
1883 汽油内燃机
狄塞尔
1897 柴油内燃机
2、发明:
爱迪生
1877 留声机
1879 电 灯
1889 电影机
3、表现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动力和交通
石化工业的发展
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
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化学工业兴起,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部门焕发新的活力。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等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请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特点
不 同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 间
范 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蒸汽机
棉纺织——轻工业
18C60S—19C40S
100多年
19C70—20C初
30多年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多国同时开始
从英国扩展
发电机
电力——重工业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1.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成果更多更重要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范围广;
规模大;速度快;
美、德最突出
3.工业革命进程各具特色,有的国家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新发展
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探究:根据材料和教材从多角度工业革命分析
工业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
生产力
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
社会阶级结构
人类社会生活
世界面貌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问题
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无比财富,1851年英国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1、生产力大发展,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经济繁荣。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首次用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这座高324米,共用去钢铁9000吨,灯泡2万只的铁塔刚刚落成,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这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
1、生产力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经济繁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管理日益科学化;出现了垄断组织。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扩展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同时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美孚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
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
垄断组织
洛克菲勒家族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断高涨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英国通史》:“……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工业城市兴起,人们物质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提高,妇女地位提高,人口显著增长;价值观念的转变…
时间观念、效率意识、
纪律观念、平等观念增强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城市居住条件恶劣、
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画中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
《伦敦国会大厦》莫奈
5、社会问题:
◎描绘资本家与劳工对立的漫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67年 第二次议会制度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75年 颁布了健康法。
1870-1907年 英国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及医疗保健。
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再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6、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1、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6、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1853年,黑船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
大肆扩张
2、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欧洲国家的半殖民地
P75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时间:
2、表现:
3、影响:
P76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② 对资本主义国家:
(1)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世界:
(2)帝国主义之间的扩张和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③ 对亚非拉国家:
(1)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结: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 产 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社会生活:城市化;改善生活;文化素养;人口增加;女性地位。
(5)社会问题:加剧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
(6)
(1)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纪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世界面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经济体系: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课堂总结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直接原因
经济、技术因素
制度保障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成就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工业革命的开端——棉纺织业
蒸汽机的发明
工厂出现、机器制造机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生产力、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世界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