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一政治选必三4.1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高一政治选必三4.1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概念的概述
第三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一框
逻辑

思维
选必三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主线
《逻辑与思维》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构建全册知识体系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第二单元框架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自二十大报告后,我们便经常听到。
导入新课
思考:到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呢 它与西方式现代化有什么关系呢 面对一些曲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声音,我们该如何予以驳斥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我们的课堂
议题
概念的含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说起
从现代化=西方化 中把握概念的特征
1
2
总议题:如何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的含义
议题一:概念的含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说起
01
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白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断全面揭示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
议学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有哪些
(2)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谈谈什么是概念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议学提示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
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的属性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1)属性:
①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②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1、概念与属性
例如:“葡萄是甜的的”。其中“甜的”是“葡萄“的性质。
“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
一、概念的含义
议学小结
【相关链接】: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1、概念与属性
议学小结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尊者”等;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2、概念的表达
【示例评析】:
白头翁会飞,
王爷爷是白头翁
所以,王爷爷会飞。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议学小结
(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对于苹果,我们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外形,用眼看到它的色泽,用舌品尝它的滋味。可是,对于头脑中的概念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概念作为一种思想,必须用一种物质载体把它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而被人们理解和掌握。因此,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2)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
分辨概念与语词
突破提升
概念
语词
事物的本质属性
思维形式
(对事物作出的反映)
思维的内容(反映的对象)
物质载体
(标识这一反映的符号)
体现为
表达
图示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突破提升
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
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
突破提升
概念的基本特征
议题二:从现代化=西方化 中把握概念的特征
02
现代化=西方化
长期以来,美西方的知识界将白身现代化经验标定为人类社会唯一的现代化道路,极力营造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美丽神话”。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成功探索,从而使得现代化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议学情境二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现代化”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
(2)指出“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误
议学提示
经济现代化
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
西方化
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模式
种概念
属概念
种属关系
非全同关系
(1)内涵: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
议学小结
(1)相容关系:
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①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②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③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议学小结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全异关系
A
B
表示为:A+B=C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A
B
A
B
C
C
表示为:A+B < C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议学小结
“团员”和“非团员”
“团员”和“党员”
“大学生”和“学生”
“中国人”和“台湾人”
“商品”和“劳动产品”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种属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小试牛刀
判断以下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相容关系: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全异关系
A
B
表示为:A+B=C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A
B
A
B
C
C
表示为:A+B < C
表示为:A完全不等于B
A:世界最高峰
B:珠穆朗玛峰
A: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A:植物
B:胡杨树
A:大学生
B:运动员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A:男人
B:女人
A:老人
B:儿童
突破提升
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突破提升
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突破提升
本框小结
不相容关系
抽象性
概括性
特征
含义
概念
内容
相容关系
内涵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外延
1.从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到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全面小康”的幸福观、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幸福观、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历代领导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人民幸福观。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②人民幸福是发展着的概念,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
③全面推进人民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
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为人民谋幸福”“中国人民全面小康”“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实现人民幸福,这说明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幸福观内涵不断丰富,但概念的内涵越丰富,其外延就越小,②错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路径,该选项的说法因果颠倒,③排除。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①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
②A“海南省的城市”和B“海口市”
③A“我校的教师队伍”和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
④A“河北省”和B“北京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有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①:该图是全同关系,而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A和B教师可能有交叉关系,也有可能是全异关系,①错误。
②:该图表述的A和B属于属种关系,A“海南省的城市”包含B“海口市”,“海南省的城市”与“海口市”是属种关系,②正确。
③:该图A和B属于是种属关系,A“我校的教师队伍”包含在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里面,A和B属于种属关系,③正确。
④:“河北省”“北京市”的外延完全不同,二者是全异关系,而图中表示的A和B是交叉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3.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里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的依据是( )
A.内涵
B.逻辑
C.内涵和外延
D.外延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A: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题干中给“数字经济”下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反映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可见,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A符合题意。
B: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与逻辑无关,B不符合题意。
CD: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材料没有涉及概念的外延,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国式现代化(M)”与“现代化(N)”之间外延关系的是( )
A. B. C. D.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依题意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式现代化(M)”与“现代化(N)”之间外延关系是种属关系。
A:该图显示的是全同关系,A排除。
B:该图显示的是属种关系,B排除。
C:该图显示的是种属关系,C符合题意。
D:该图显示的是交叉关系,D排除。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东营市,现辖下有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5个县区,别称“东方湿地之城”。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营市”与“东方湿地之城”是全同关系
②“东营市”与“东营区”是全异关系
③“东营市”与“垦利区”是属种关系
④“东营市”与“利津县”是相容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东营市别称“东方湿地之城”,说明“东营市”与“东方湿地之城”是全同关系,①说法正确。
②:东营市,现辖下有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5个县区,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一部分,不是属种关系,是全异关系,②说法正确。
③④:东营市,现辖下有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5个县区,“垦利区”、“利津县”是东营市的一部分,不是属种关系,不是相容关系,是全异关系,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某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叶片在夜晚会自然向上折叠,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而到了白天则会重新展开,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独特的生长习性被人们称为“夜合叶”。当这种植物叶片折叠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叶阖景”。在我国南方,人们常将这种植物称为“夜合草”,而在北方,则更多地称之为“昼展夜合”。根据上述材料,以下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A.“夜合叶”与“叶阖景”是同一植物现象在不同时间的表现
B.“夜合草”与“昼展夜合”的外延因地理和季节差异而不同
C.“夜合叶”的外延与“昼展夜合”的外延存在属种关系
D.“叶阖景”与“夜合草”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A:“夜合叶”描述的是植物叶片夜晚折叠的习性,而“叶阖景”则是这种折叠状态所形成的景观。虽然它们描述的是同一植物现象的不同方面(一个是习性,一个是由此产生的景观),但它们确实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夜晚和白天)或状态(折叠和展开)下的表现,A正确。
B:“夜合草”和“昼展夜合”都是对这种植物的地域性称呼。它们的外延(即所指的植物)是相同的,不存在因地理和季节差异而不同的情况,B错误。
C:“夜合叶”描述的是植物生长的一种习性,“昼展夜合”则是对这种习性的地域性称呼。它们的外延是相同的,不存在属种关系,C错误。
D:“叶阖景”是植物叶片折叠时形成的景观,“夜合草”则是对这种植物的称呼。它们都与该植物有关,它们的外延并不是全异的(即完全没有交集)。因为“夜合草"所指的植物在夜晚会形成“叶阖景”,D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7.“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白马之非马审矣。”“白马非马”命题引发持久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非”既可解释为“不属于”,也可解释为“不同于”。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求马,黄、黑马皆可致”肯定了“黄、黑马”与“马”之间的种属关系
②“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否定了“白马”与“黄、黑马”之间存在共性
③若“非”作“不同于”,则“白马非马”论断肯定了事物存在个性与共性的区别
④因“非”作“不属于”时又作“不同于”,故无法判定“白马非马”命题的真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求马,黄、黑马皆可致”,这是因为黄马、黑马虽然颜色不同,但都属于马,而黄马、黑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因此“黄、黑马”与“马”之间是种属关系,①正确。
②:“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这是肯定了“白马”与“黄、黑马”之间的个性与差异,与否定两者之间的共性无关,②排除。
③:若“非”作“不同于”,则“白马非马”指的是白马这一个性并不完全等同于马的共性,因此其肯定了事物存在个性与共性的区别,③正确。
④:当“非”作“不属于”时,忽视了“白马”与“马”的联系,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此时“白马非马”命题为假。当“非”作“不同于”时,则认同“白马”和“马”是内涵和外延皆不同的两个概念,此时“白马非马”命题为真。因此可以判定“白马非马”命题的真伪,④排除。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8.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据此,下列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东陵”和“唐山市”是不相容关系
②“清东陵”和“唐山市”是相容关系
③“清东陵”和“帝王陵墓建筑群”是属种关系
④“帝王陵墓建筑群”和“世界文化遗产”是交叉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②:“清东陵”是陵墓建筑,“唐山市”是市级行政区域,二者从外延看所指的范围不具有相同部分,是不相容关系,①正确,②错误。
③:“清东陵”和“帝王陵墓建筑群”都是陵墓建筑,且“清东陵”的外延包含在“帝王陵墓建筑群”的外延之中,其中“清东陵”是种概念,“帝王陵墓建筑群”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③错误。
④:清东陵作为“帝王陵墓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但并非所有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帝王陵墓建筑群”和“世界文化遗产”是交叉关系,即二者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④正确。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9.在“概念的概述”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分析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交叉关系,如:企业家——投资者
②属种关系,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③矛盾关系,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④反对关系,如: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部分企业家同时也是投资者,部分投资者可能并不是企业家,企业家与投资者的概念外延存在交叉关系,①正确。
②: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之一,经济政策是属概念,财政政策是种概念,二者是属种关系,②正确。
③:管理有很多种类型,包括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属于反对关系,③排除。
④:现代经济体系是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分构成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属于矛盾关系,排除④。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0.翼龙和鸟的飞行机制有某些相似性,但“所有的翼龙都不是鸟”。这一命题中的“翼龙”和“鸟”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具有( )
A.全同关系
B.种属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全同关系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所有的翼龙都不是鸟”说明二者不是全同关系,A不选。
B: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所有的翼龙都不是鸟”中的“翼龙”和“鸟”的概念不是种属关系,B不选。
C: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所有的翼龙都不是鸟”说明二者没有交叉的部分,C不选。
D: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所有的翼龙都不是鸟”说明二者不具有相同的部分,是全异关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