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教材分析】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是本书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本单元的基本逻辑为:从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递进。具体来说,从异同、特征、形态角度谈思维的基本内涵;从条件、含义、特征角度谈科学思维的内涵;思维的作用、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主要说明树立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是从措施角度阐述树立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是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的逻辑起点,尤其第一框题对思维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基础的理解和梳理,为第一单元以及整本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只有弄清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形成具体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思维风格具有差异性,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思维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2.掌握思维有共同特征,思维的意义,思维的作用
3.能够结合具体材料辨别思维的类型和思维的作用。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学会科学思维。
政治认同: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美两国在应急救援中的不同表现,反思产生救援效果巨大差异的原因,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力量,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正确参与公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思维的含义、类型,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思维的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热点《演员王星遭遇缅甸诈骗》导入
2025年1月3日,中国演员王星因接受异国工作邀请被骗陷入缅甸诈骗园区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历经96小时后,王星终于被成功解救,速度之快,被网友纷纷赞叹是教科书式的营救。
思考: 王星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被成功解救 这其中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知识 王星事件又给了我们何种警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总议题:如何理解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题一:揭开思维的神秘面纱
议题二:了解思维的显著特征
第一幕:思维的含义
议题一:揭开思维的神秘面纱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演员王星被骗至缅甸的过程》
近年来,缅甸电信诈骗十分猖獗,不少中国人被骗2025年1月3号演员王星也被骗至缅甸。王星被骗的过程大致如下:
1月3日之前,王星通过微信群收到演员工作通知,对方白称是泰国一家知名娱乐公司的代表并邀请他前往泰国了解工作详情,该工作内容是到第三国参与一部由中泰联合投资制作的动作片拍摄,片酬丰厚。
1月2号晚上9点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前往泰国,1月3日凌晨抵达泰国后便乘坐一辆车前往泰国猜纳府,之后11点左右,王星失去联系。之后,他在通过湄索边境后被武装押上车,才意识到自己不在泰国了,而是在其他国家。之后,他被带到一个隐藏在缅甸的窝点,身边是一些同样命运的受害者,他们被强迫接受文字诈骗培训,这些经历让他进一步确认自己陷入了骗局。而后,王星在被囚禁于缅甸的日子里,时刻保持警惕,分析局势,寻找逃跑机会。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析:
①王星在发现被骗后,冷静分析局势,积极寻找机会脱困。如果是动物,能够懂得分析处境,设法脱困吗 为什么
②王星被骗这过程是如何体现认识的两个阶段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思维的含义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二幕:思维的特征
议题二:了解思维的显著特征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王星被营救的过程》
由于王星及其女友嘉嘉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缅泰边境危险事迹的案例,所以嘉嘉留了个心眼,让王星全程保持联络,报备自己的地点!殊不知也正是这一举动,在王星失踪后帮了大忙在王星失联后,嘉嘉并没有慌乱起来,而是沉着冷静地进行分析和寻找应对办法。她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市公安局、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驻清迈使领馆,并在社交账号上发求助信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寻找王星。
在舆论持续发酵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泰国警方在接到报案后,根据王星最后的定位在湄索,这一靠近缅甸妙瓦底的地方以及以往该地区存在大量网络诈骗活动的情况,判断出王星有可能被诈骗集团控制。1月7日晚,中国驻泰大使馆终于发布了好消息:王星被成功解救。
近些年,缅甸诈骗日益猖獗,且套路多变,我们在出国工作尤其是演员接戏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和背景,不能被看似诱人的条件所迷惑等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防范此类诈骗事件今、不的再次发生。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王星被营救的这一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女友嘉嘉的营救计划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思维的特征
思维风格的差异: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2、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具有能动性(双重性)
①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特别提示】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从根本意义上看,思维依赖于实践。只有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突破提升:比较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关键词 见…而知…;通过…推断出…;计划;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区别 含义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认识对象的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
作用 ①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②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③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联系 ①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②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为配合财政前置发力、稳定市场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表明( )
①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④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为配合财政前置发力、稳定市场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表明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②错误。
③:材料未涉及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看重的事情之一”。来自巴彦淖尔的张晓兵代表在两会介绍了近年来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的做法。总书记对此勉励道:“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这体现了( )
①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④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习总书记依实际情况批示后产生成效,之后要继续坚持。这体现了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④正确。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而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体现的是思维的能动作用,并未体现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④“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主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和“础润”都是中介物,人们通过它们了解天气的变化,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故①入选。
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概括性,故②不选。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对月亮的看法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故③入选。
④:“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强调愚人、聪明、智者对白鹭立雪这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思维并不都是科学的,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著名的重力实验:他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抛下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球,其中一个球是重金属球,另外一个则是木制球,实验证明两个球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理论。伽利略的实验体现的思维特征有( )
①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②过程具有严谨性
③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目的在于揭示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伽利略做了一个著名的重力实验,证明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从高处抛下,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会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理论,这说明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③正确。
②:思维的过程未必具有严谨性,而且该选项不是思维的特征,排除②。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动性、概括性。该选项不是思维的特征,排除④。
故本题选B。
5.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表明( )
①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以感性形象作为基本单元
④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体现了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④正确。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而不是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
③:思维具有概括性,材料体现的是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而不是以感性形象作为基本单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 )
①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源于实践的思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
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针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②错误。
③: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③错误。
故本题选B。
7.中国古典诗词既蕴含着美的意境,也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思维的抽象性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因为观看庐山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了不同庐山面貌的结论,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①错误。
②:通过“花落多少”推测昨夜风雨的大小,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②正确。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没有涉及思维的科学性,③错误。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对月亮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落水、砸缸、获救”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儿时搭救伙伴的一件轶事,广为流传,人人称颂。幼年司马光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对当代少年儿童仍富于教育意义。司马光的思维说明( )
①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
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思维
③要敢想敢干,决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明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①④正确。
②:自己的思维不一定是正确的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思维”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