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目录
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盘·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技法解读
辨·易混易错: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究·考点考法:命题点归纳,感知真题、知己知彼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在宇宙环境中
1.天体系统按照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排列: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绕日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3.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
形成主要生命条件 产生原因
外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自身条件 1.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小 2.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 3.液态水资源的存在: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 4.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5.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标志事件
世界太空探索 ①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 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 ④1990年,美国,哈勃望远镜,(深空望远镜,拍摄了木星彩色图片、创生之柱等) ⑤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 ⑥2010年,国际空间中建成,(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
中国太空探索 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②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 ③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 ④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⑤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⑥2022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预计2024年称为全世界唯一运行的空间站)
6.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2)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
(3)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的保护地球家园
(4)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
(5)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排序 阶段 图片 事件
1 直觉认识阶段 “天圆地方”
2 推测认识阶段 根据太阳及月亮形状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3 实践认识阶段 麦哲伦环球航行
4 直观认识阶段 人造卫星拍照
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
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月食现象
地球的卫星照片
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二、地球大小
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仪和经纬网
一、地球仪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个正球体,且地轴是倾斜的。
(2)地球仪的组成:地轴、点和线(真实地球并不存在)。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人们假想的轴。
二、地球仪的制作(2022课标新增:地理实践力)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图示
注意事项 1.在泡沫球的中间贴上毛线,作为赤道。 2.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极点。 1.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该铁丝即为地轴。 2.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66.5 。 1.在a、b两个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既可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自由转动。 2.在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
三、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
图示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纬线长度不等长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其中赤道是最长纬线圈 经线长度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
重要经纬线 ①低、中、高纬度地区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②南、北回归线:23.5°N、23.5°S ③南、北极圈:66.5°N、66.5°S 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在一起,即为180°经线
半球划分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 ②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北半球) ③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 ①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 ②西半球经度包括:160°E-180°-20°W ③东半球经度包括:20°W -0°-160°E
【方法指引】东、西半球判定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①小小为东:即小于20°在东半球
②大大为西:即大于160°在西半球
③不小不大看东(E)西(W):即20°E—160°E在东半球,20°W—160°W在西半球。
四、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纬度 经度
图示
0°线 0°纬线是赤道 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变化规律 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北大北纬 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南大南纬 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东大东经 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西大西经
(1)不用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是因为该经线圈所经国家较多,为了尽量避免把一个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
(2)经线圈:东经度经线+西经度经线=180°(经度之和),即一条东经和一条西经(0°和180°除外),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是180°。
(3)站在北极点,四周均是向南,站在南极点,四周均是向北。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的那个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3)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在确定某点位置时,一定要标注经度和纬度,经度标注东经(E),西经(W),纬度标注北纬(N),南纬(S),字母要写在度数后面。
(4)利用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正确的书写格式:(纬度,经度),例如(30°N,60°E)
【方法指引一】 经纬网定位★重难点
直线式经纬网地图 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
第一步:确定纬度。找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无0°纬线,则根据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来确定。 第一步:根据南北极,定南北纬。由N可判断为北极,该半球为北半球,则纬度为北纬。由S可判断为南极,该半球为南半球,则纬度为南纬。无N和S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判断极点,顺时针旋转为南极,逆时针旋转为北极。
A点纬度为30°S,B点纬度为60°N A点纬度为30°N
第二步:确定经度。找0°经线和189°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无0°经线,则根据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来确定。 第二步:根据自转方向,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减小的为西经。逆着自转方向,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向西减小为东经。
A点经度为60°E,B点纬度为30°W A点经度为45°W
地理坐标:A(30°S,60°E),B(60°N,30°W) 地理坐标:A(30°N,45°W)
【方法指引二】 经纬网定向★重难点
1.第一步: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一定按照经、纬线去判别方向。先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平行不相交的是纬线,相交的是经线。
2.第二步: 无论经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因为纬线指示东西。
3.特殊经纬网地图中如何判别方向
局部经纬网图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第一步:找到极点,确定南北方向。无极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判别极点,即顺时针旋转为南极,逆时针旋转为北极。 找出经线,根据经线指示南北判别南北方向。
南北方向(以左图为例):③靠近南极,方向为南。①远离南极,方向为北。
第二步:确定东西方向。找到南北方向后,面朝北,左西右东,或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反之则为西。
东西方向(以左图为例):面朝南极,③在左为东,①在右为西。
(以左图为例)①在③的西北方向,③在①的东南方向
考点二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对比
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地轴 ①自西向东 ②北极上空:逆时针 ③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 约24小时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地球是不透明球体,且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
2.时间差异: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时间有早有晚。
(1)时间东早西晚
(2)同纬度位置偏东先看到日出
(3)1小时相差经度15°
3.右图中: AB为晨昏线
甲地在夜半球
乙地在昼半球
时间乙早甲晚
O地正在日出
乙地先看到日出
(晨线是日出线,昏线是日落线。所以图中O地可以看到日出。)
【知识拓展】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也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而导致日月星辰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重难点】公转现象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①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③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二、【重难点】公转现象二:昼夜长短情况
(1)昼夜长短情况
D是 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A是 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
B是 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C是 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变长,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变长,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
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南半球 秋季 冬季 春季 春季
公转现象三:四季更替
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热量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夏至日光照图 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光照图 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分、秋分日光照图 南、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四、公转现象四:五带划分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纬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②南、北温带纬度范围: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③南、北寒带纬度范围:极圈到极点之间 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终年严寒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五、公转现象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12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最小,此时物体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此时物体影子最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之相反)
(3)太阳直射的地方,物体影子长度为0。
(4)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房屋坐北朝南,有利于居室采光。
(5)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进到屋子里的阳光越少,反之则越多。
①太阳直射的地方,物体影子长度为0。
②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房屋坐北朝南,有利于居室采光。
③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进到屋子里的阳光越少,反之则越多。
【方法指引一】 地球运动与物体影子的变化判断★重难点
以北半球为例:
一年中: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反之。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反之。
【方法指引二】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重难点
夏至日光照图 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此时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秋分日光照图 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刚好穿过南、北极点,全球昼夜平分。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注:廿(niàn),意为二十。
考点三 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也是地图的“语言”。
二、比例尺
1.公式:
2.表示方法:
文字式 ——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数字式 —— 1:4 000 000或者1/4 000 000(注意:这种表示方法不带单位,但实际单位其实就是厘米)
线段式 ——
进行比例尺大小比较时,单位要统一,形式要统一,才可比较。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关系(相同图幅比较)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比例尺较大 小 详
比例尺较小 大 略
三、方向
1.普通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辨别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
3.【重难点】经纬网地图: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无论经线、纬线如何弯曲,都遵循这个规律)
(2)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纬线上各点方向关系为正东、正西。
(3)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经线上各点方向关系为正南、正北。
(1)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由北极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南走。
(2)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北走。
(3)在地图上,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固定的,就是南、北极点所在位置。
(4)在地图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确定南、北之后,面朝北,左西右东。
四、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
选择适用的地图
1.地图的选择: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地图的分类 自然地图 社会经济地图
常用的地图 用 途
自然地图 地形图 去野外旅行,判断地形等
水文图 观察河流、湖泊径流量变化等
气候图 了解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植被图 判断地区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地图 政区图 了解地区行政区划
人口图 了解地区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交通图 选择出行路线
工业图 了解工业布局与主要工业部门
农业图 了解农业的分布和特点
2.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的应用:
优点 应用
遥感图像 快捷、直观、覆盖面广、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 城乡规划、农林水利、地质测绘、环境监测、国防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电子地图 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携带方便、内容更新快 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等方面。例如导航仪、手机地图等
3.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4)想看的范围小、详细些,需要查看比例尺大的地图。
(5)想看的范围大、简略些,需要查看比例尺小的地图。
电子地图即应用:(补充新教材的内容,补充含义作用等内容)
电子地图:放大地图,是将比例尺变大,范围缩小,内容更详细。缩小地图,是将比例尺变小,范围变大,内容较简略。
考点四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A、B是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2.C是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1.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2.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点,且数值只能为正值。
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
3.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4.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判读山体部位
山峰 山脊 山谷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为分水线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常形成河流,集水线
陡崖 鞍部 盆地
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低的平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高。中间低,四周高
【方法指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应用★重难点
1.判读方法:
2.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计算:
(1)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的数值,即h。(如:h丙=600米,h丁=300米)
(2)山顶海拔: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3)乙的高度:3003.两地的相对高度:
①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差。
②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 n -1) d ≤ h <( n +1)d ,其中 d 为等高距, n 为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此公式也可用于求陡崖的相对高度,此时 n 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数量。
3.海拔高度与气温的换算:
一般来说,在近地面,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计算公式为:T2-T1=(H1-H2/100)×0.6
4.判断河流流向:
根据等高线数值及弯曲方向,先判断河流,等高线向高数值方向弯曲为山谷,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判读河流流向。
5.判断技巧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副图等距一致
密陡疏缓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越陡,反之就越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重叠为崖 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大小小大 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等高线数值之间
大大小小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肚大口小 水库库址一般选在河流峡谷、盆地或洼地“口袋形”“肚大口小”处
6.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1)露营一般选址坡度较缓、地势较高的地方,如图中a或②处,不可在山谷、陡坡、陡崖等危险之地。
(2)漂流地,速度快的激情漂流地为等高线密集的山谷。
(3)攀岩、蹦极等极限挑战应选在陡崖,如图中C处。
(4)水库大坝选址应在峡谷(图中A处),河流流出位置,工程量较小,库区是较封闭开阔位置,周围等高线密集(图中B处)。
(5)山区公路选址多与等高线平行修建。
(6)聚落多分布在地势开阔,河流交汇(靠近水源),向阳背风的地方,如图中D处。
7.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总结:
气温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登山 沿坡度较缓,即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攀登更省力
河流位置及流向 河流位于山谷。河流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也可以以此判读地势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坝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口袋形”洼地处(最窄处),以便库容量达到最大,同时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瀑布、蹦极、攀岩等活动 位于陡崖处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向阳的一侧)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修路 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陡坡,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农业布局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业、高原易发展畜牧业,沿海地区或河湖密布地区易发展渔业
聚落分布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一般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地方
修水渠或引水管 由于水渠是敞口,所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修水渠的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以保证水始终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不会溢出水渠。由于引水管是密闭的,所以引水管只要保证出水口低于进水口即可。无论是修水渠还是修引水管,都要尽可能使工程量最小
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判读方法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图中用绿色表示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地形剖面图
1.概念: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作用: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3.绘制步骤
步骤一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步骤二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步骤三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方法指引】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剖面图判读方法:
1. 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陆地边缘,形成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
沿30 N绘制的剖面图,亚洲地势特征为:中部高,东西低。
沿80 E绘制的剖面图,亚洲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南北低。
2. 欧洲地形剖面图
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3. 非洲地形剖面图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 北美洲地形剖面图(北美大陆沿北纬40°纬线地形剖面图)
北美洲地形明显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地。
5. 澳大利亚地形剖面图(澳大利亚沿28°S纬线剖面图)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西部低矮高原,中部是地势平缓的盆地,东部是山地。
6. 我国地势剖面图(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地理坐标
(1)经度中0°和180°,纬度中0°是不加字母的。
(2)地理坐标的书写需注意:
2.判断东、西半球
(1)东经度(E)不一定都在东半球,西经度(W)不一定都在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20°W 20°W向东到0°,再向东到160°E
东经度(E)大于160°E 西经度(W)大于20°W 东经度(E)小于160°E 西经度(W)小于20°W
口诀:大大为西 口诀:小小为东
3.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俯视图也遵循自西向东,只是呈现的效果是“南顺北逆”,“南顺北逆”正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旋转效果。
4.昼夜长短和昼夜长短变化
问题中注意区分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变化情况。
(1)昼夜长短情况,可答: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可答: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5.夏至日和冬至日光照图
注意区分夏至日和冬至日光照图
夏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光照图
(1)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因此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图为夏至日光照图 (1)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北半球纬度越高,黑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因此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图为冬至日光照图
6.南北半球季节
(1)南、北半球虽季节相反,但日期相同,并不会因为季节不同,而出现日期差异。
(2)南、北半球季节相对一般遵循:冬对夏,春对秋
7.比例尺计算
(1) 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2)划成数字式为: 1:4 000 000或者1/4 000 000
(3)在千米到厘米的换算中,数位差五位,即千米换到厘米,加5个0,厘米换到千米减去5个0。
8.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图幅关系
(1)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
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2)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3)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如北京市地图)
9.经纬网定位
(1)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再依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
(2)辨别东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反之为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加的为东经度,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
10.区别山脊和山谷
(1)凸低为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2)凸高为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11.区别丘陵和山地
(1)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3)山地和丘陵主要区别在海拔上,丘陵也有山峰,但海拔低于500米。
12.度数大小与经纬线长度关系
(1)纬度越小,纬线越长,纬度数值相同,长度相同。
如:0°纬线最长,90°纬线是一个点,10°N和10°S等长。
(2)所有经度的经线都等长。
13.经线特征
(1)任意一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但任意一天纬线圈不可以,只有赤道(0°纬线)才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2)所有经线都叫子午线,但本初子午线只有一条,即0°经线。
14.地轴
(1)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人们假想的轴。
(2)无论是在地球自转,还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它的空间指向一直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方向。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2024·河南周口·三模)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是一颗恒星,它吸引着行、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太空提供了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物理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这些条件为科学实验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使得在地球上难以进行或成本高昂的实验得以在太空中实现,②正确;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还能为未来的太空居住和施行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③正确;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还为全球太空治理和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④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对应的B正确,①所在的ACD错误。故选B。
(2024·湖南益阳·一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位于小行星带中
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与金星、木星相邻
4.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为推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火星是否( )
A.质量大小 B.体积大小 C.是否有水 D.是否有空气
【答案】3.A 4.B 5.C
【解析】3.读图结合所学,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正确,C错误。太阳系的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不在小行星带,B错误。地球与金星和火星相邻,D错误。故选A。
4.根据题目提示“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再结合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太阳、水、金、地、火、木、土星等,则只有水星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所以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水星凌日、金星凌日,水星和金星属于太阳系,B正确,C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A错误。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很难观察到,D错误。故选B。
5.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意味着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C正确;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是否有空气都不一定有生命存在,ABD错误。故选C。
【新考法◆实践活动】(2024·江苏宿迁·会考真题)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
6.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
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8.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
【答案】6.D 7.A 8.B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为北极(N),AB错误;地轴方向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C错误,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根据所学知识,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正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南极看是顺时针,所以演示地球自转面对赤道应从左向右拨动,北极应逆时针拨动,南极应顺时针拨动,BCD错误,排除BCD,故选A。
8.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和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是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C错误;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与地球自转无关,D错误;排除ACD,故选B。
(2024·吉林·会考真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由此开启了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理位置最接近文昌市的是( )
A.(20°N,110°E) B.(20°S,120°E) C.(10°N,120°W) D.(10°S,110°W)
10.中国正向着航天强国目标稳步迈进,航空航天工业属于( )
A.传统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消费品制造业 D.服务业
【答案】9.A 10.B
【解析】9.在经纬网上,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地理位置最接近文昌市的是(20°N,110°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空航天工业由于其技术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被归类为高新技术产业,B正确。 传统工业通常指的是历史悠久、技术较为成熟、以生产基础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为主的工业,如钢铁、煤炭、纺织等,航空航天工业涉及高端技术,包括卫星通信、遥感探测、导航定位等,不属于传统工业范畴,A错误;消费品制造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如食品、服装、家电等,航空航天工业的产品和服务通常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学研究、国防安全等领域,不是普通消费品,C错误; 服务业是指提供非物质商品的经济活动,如金融、教育、医疗等。航空航天工业其核心是研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因此不能单纯归类为服务业,D错误。 故选B。
【新考法◆新情境】(2024·河南·会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3.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答案】11.B 12.C 13.B
【解析】11.读图可知,图示纪念币上图案为“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中国极地考察队冰芯取样工作场景、北极熊,辅以局部北极地图轮廓及中国2座北极考察站点位、极光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字样及面额,没有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12.读图可知,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约为65.7°N,位于0°经线—20°W经线之间,经度约为17.4°W。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读图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东北方。结合题意,故选B。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四川内江·会考真题)下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M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5.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
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
16.一年之中,M线上( )
A.有极昼现象 B.全年昼夜平分 C.有极夜现象 D.全年昼短夜长
【答案】14.A 15.A 16.B
【解析】14.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M线为赤道;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读图和材料分析可知,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则游客甲的左侧为北半球,右侧为南半球;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6.根据所学可知,赤道上白天和黑夜的长度是永远相等的,因为任何时候晨昏线将赤道等分为二,即一半是白昼,一半是黑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二 地球运动
(2024·山东聊城·会考真题)北京时间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它能为2024年5月发射的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通信支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小明在8时31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0时31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嫦娥六号发射时( )
A.地球公转到③时段 B.我国北方高温多雨
C.北京昼长长于文昌 D.北极地区进入极夜
【答案】1.A 2.C
【解析】1.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不同经度间产生了时间差异。北京(东八区)的小明在8时31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零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0时31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A正确。跟地球的公转、地球形状和地球大小无关,BCD错误。故选A。
2.嫦娥六号发射时是2024年5月,地球公转在春分日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是图中的②时段,A错误。此时是5月份,我国北方尚未进入雨季,B错误。此时是夏半年,纬度越北,白昼越长,北京昼长长于海南文昌,C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地区进入极昼,D错误。故选C。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吉林·会考真题)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长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长
4.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气候差异 C.海陆变迁 D.月食现象
【答案】3.D 4.A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所做的旋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由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AC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B错误,故选D。
4.导致一年中同一物体正午影子长度变化的地理因素是地球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使影子长度不同。A正确;与气候差异、海陆变迁、月食现象无关,BCD排除,选A。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陕西·会考真题)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逐渐变长 C.气候逐渐变冷 D.天气阴晴不定
6.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7.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
A.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 C.西南、西北 D.东南、东北
【答案】5.B 6.A 7.C
【解析】5.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三张照片为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晚,到夏至那天再次昼达到最长;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日落时间越晚,这就是日出和日落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若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则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日落方位分别为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新考法◆跨学科】(2024·山东烟台·会考真题)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9.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
①昼长夜短②天寒地冻③作物生长旺盛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8.C 9.A 10.C
【解析】8.读材料中“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可知,①时,晷针影子朝东北,太阳在西南,时间为正午后;②时,晷针影子朝西北,太阳在东南,时间为正午前;③时,晷针影子朝正北,太阳在正南,为正午;如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应为②③①,故选C。
9.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根据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一天中,日影朝向有规律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以,①③正确,故选A。
10.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那么该日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热量水分条件好,是作物生长旺盛的阶段,①③正确;天寒地冻,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描述的是冬季,②④错误,故选C。
【新考法◆新情境】(2024·江苏苏州·会考真题)“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11.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2.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1.B 12.B
【解析】11.由材料“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可知,花盘需要跟随太阳运动方向转动才能实现最大的太阳能吸收发电。受地球自转影响,太阳东升西落,所以花盘转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择B。
12.据材料可知,“花盘”昼开夜合,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应是白天最长的季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我国白天最长的季节是夏季,所以“花盘”展开工作时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青岛·会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气候类
物候类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任务二】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谚语
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河北 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 ——山东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安徽 清明农事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东北地区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华北地区 清明清,担秧插地坪 ——华南地区
二十四节气逐渐扩展到全国应用时,同一农事活动在不同地区进行的节气不同,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事活动也不同。
(4)依据农事谚语,判断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清明节气,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冬小麦/春小麦)。
【任务三】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5)青岛某学校开辟了班级劳动试验田,欲依据山东农事谚语,计划2025年部分劳动内容。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B.种瓜点豆;C.收获白薯;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芒种
霜降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答案】(1)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2)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 河北、山东、安徽 春小麦
(5) B D C A
【解析】(1)读材料可知,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节气图,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2)依据材料,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故季节类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些节气名称中明确含有“春”、“夏”、“秋”、“冬”字样,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更替。气候类有: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这些节气名称中含有“寒”、“暑”、“雨”、“露”、“霜”、“雪”等字样,反映了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变化。物候类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这些节气名称虽不直接含有气候或季节的字眼,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活动和变化。例如,“惊蛰”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植物生长和春耕的好时节;“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则反映了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农作物种植与收获的重要时期;“处暑”则表示暑热之气至此而止,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秋凉即将到来,自然界的生物也开始进入收获或准备过冬的阶段。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该说法反映的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导致不同季节日照时间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就有了“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就有了“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4)读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可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河北;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山东;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安徽。河北秋风种冬小麦、山东寒露种冬小麦、安徽寒露到霜降种冬小麦。故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河北、山东、安徽。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积雪覆盖时间长,主要种植春小麦。
(5)读山东农事谚语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葱,不收则空可知,立夏前后,B种瓜点豆;麦到芒种,芒种D收获冬小麦;过了霜降刨白薯,霜降C收获白薯;小雪A收白菜。
14.【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吉林长春·会考真题)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探究过程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体验冬至”
(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 ,居民穿着厚棉衣。
冬至日,各地饮食习俗不同。
(5)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 ,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人们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 ,人们习惯吃汤圆。
(6)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 ,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绽放冬至”
分享探究成果,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1)自西向东
(2) 小寒 南回归线
(3)昼短夜长
(4)雪
(5) 旱地 水稻
(6)大
【解析】(1)读图可知,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读图1可知,冬至位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与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雪,气候寒冷,居民穿着厚棉衣。
(5)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人们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人们习惯吃汤圆。
(6)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大,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考点三 地图的阅读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山东济宁·会考真题)2024年春节期间,家住兖州区李家湾小区的小亮一家从大安机场乘飞机外出旅游,用手机导航确定去机场的路线,屏幕显示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去机场的路线中,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是( )
A.从东南向西北 B.从西北向东南 C.从正西向正东 D.从正东向正西
2.去机场途中,小亮帮开车的爸爸导航。小亮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查询沿途更多信息。小亮的操作可以改变( )
A.图幅的大小 B.显示范围大小 C.汽车行驶的方向 D.家到机场的距离
【答案】1.A 2.B
【解析】1.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小亮一家驾车去机场,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题意可知,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查询更多信息,操作中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会改变比例尺的大小,即显示范围大小会改变,B正确;图幅的大小也就是手机屏幕的大小不会改变,与汽车行驶的方向无关,家到机场的距离也不会改变,ACD错误。故选B。
【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潍坊·会考真题)近年来,户外骑行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间,天气晴朗,几位骑行爱好者前往龙虎山地区骑行,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图示意龙虎山地区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骑行者做计划时发现( )
A.该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B.凉水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C.龙山的海拔高于虎山 D.索道两端相对高度不足百米
4.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 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 D.先上坡,再下坡
5.骑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 B.丙村 C.A地 D.B地
【答案】3.B 4.A 5.B
【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本区的山地海拔较高,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山地的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A错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并受到地势影响,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凉水河沿山谷自东北向西南流,B正确;根据两山的等高线分布特点,龙山的海拔低于虎山,C错误;根据相对高度的定义,图中所示A地到B地之间的索道相对高度不足两百米,D错误;故选B。
4.读图和材料可知,骑行者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根据图中所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先沿着平坦的地形骑行,然后再上坡,最后再下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地形特点,骑行者站在甲村望向乙村、丙村、A地、B地时,中间视线没有遮挡受阻的是B地,其余三地之间的视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吉林长春·会考真题)地形往往影响交通线的分布,随着桥梁和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很多呈“灯泡”形迁回的普通铁路线实现了“裁弯取直”(如图),发展了高速铁路。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与铁路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AB两点图上直线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点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
A.30米 B.3千米 C.0.3千米 D.30000米
7.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的海拔为750米 B.BC段比BD段坡度陡
C.C点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D.取直线路AB段为东西走向
【答案】6.B 7.B
【解析】6.图中比例尺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3千米,B正确,排除ACD。故选B。
7.读图可知,C点在海拔为740米的等高线上,故C点的海拔为740米,A错误;BC段经过的等高线密集,故BC段比BD段坡度陡,B正确;陡崖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C点所在的地形部位不是陡崖,C错误;图中没有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别方向,取直线路AB段为西北—东南走向,D错误。故选B。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黑龙江·会考真题)“东北小冻梨、南方小土豆……”2023年冬,黑龙江哈尔滨火爆出圈吸引大量游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游客要了解黑龙江省所在的位置应查阅( )
A.中国气候图 B.中国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中国政区图
9.游客利用电子地图前往中央大街,若放大手机屏幕图像,改变的是地图中的(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和注记 D.以上三个都不对
【答案】8.D 9.A
【解析】8.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省份,想要了解黑龙江所在的位置,应查阅中国政区图,D正确。中国气候图主要用来了解气候类型,中国地形图主要用来了解地形,世界政区图主要用来了解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ABC错误。故选D。
9. 放大或缩小地图,实际上是在改变地图的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也不同,不会改变方向,图例和注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临沂·会考真题)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记录卡片】 时间:4:30 位置:山峰乙的西北 海拔:660米 说明:太阳在东北方位上刚刚升起
10.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1.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清凉河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见到攀岩训练基地
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5千米 D.正值秋高气爽,同学们感受到研学的快乐
【答案】10.B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指向标,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录点位于山峰乙的西北,且海拔为660米。③、④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南方向,不符合;①、②处位于山峰乙的西北方向,而①处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不符合题意;②处海拔在600米~700米之间,符合题意。 ACD错误,故选B
11.读图可知,清凉河自西向东流淌;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见到攀岩训练基地;图中比例尺为1:50000,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约为0.5千米;可知太阳在记录点的东北方位,且四点三十分日出,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不属于秋季。 ACD错误,故选B。
(2024·甘肃白银·会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1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有河流流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会下降0.6℃。若图中①地的气温为22℃,则②地理论上气温应为( )
A.17.2℃ B.26.8℃ C.17.8℃ D.25.2℃
【答案】12.D 13.C 14.A
【解析】12.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为山地地形,D正确;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ABC错误。故选D。
13.读图结合所学,①处海拔100米,地势平坦,不易形成河流,A错误;②④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BD错误;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C正确。故选C。
14.读图可知,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海拔为9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800米,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①地气温为22℃,则②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22℃-800÷100×0.6℃=17.2℃,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烟台·会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到附近郊区开展研学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探究问题。
(1)同学们发现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是王村。说出王村规模最大的原因。(说出2点)
(2)有同学认为吴村可能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吴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推测该村可能会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说出1种)
(3)同学们发现A地种植了橘子、橙子、柚子等果树,发展了农业观光采摘项目。请说出发展该项目的好处。(说出2点)
(4)除了农业观光采摘,该区域还可以发展哪些旅游项目。(说出2项)
【答案】(1)王村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2)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3)可让游客享受采摘的乐趣;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向综合经营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攀岩、蹦极、古建筑观赏、登山活动、生态观光、特色民宿等。
【解析】(1)从图中看,王村所在地等高线稀疏,地形最平坦开阔;有河流流经,取水方便,水源充足;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2)从图中看,吴村处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位,为山谷,且有河流发育,在多雨的夏季易受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影响。
(3)发展农业观光采摘项目可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享受采摘的乐趣;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从单纯的生产向综合经营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图中有陡崖,可发展攀岩或蹦极项目;有古庙可发展古建筑观赏;山区可发展登山活动、生态观光、特色民宿等。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目录
理·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盘·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技法解读
辨·易混易错: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究·考点考法:命题点归纳,感知真题、知己知彼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在宇宙环境中
1.天体系统按照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系是由_________以及绕日运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3.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
形成主要生命条件 产生原因
外部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2. __________________: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自身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_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小 2.日地距离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存在: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 4.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_________。
5.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标志事件
世界太空探索 ①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 ④1990年,美国,哈勃望远镜,(深空望远镜,拍摄了木星彩色图片、创生之柱等) ⑤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 ⑥2010年,国际空间中建成,(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
中国太空探索 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②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007年,发射首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__________________ ⑤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⑥202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计2024年称为全世界唯一运行的空间站)
6.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排序 阶段 图片 事件
1 直觉认识阶段
2 推测认识阶段
3 实践认识阶段
4 直观认识阶段
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球大小
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仪和经纬网
一、地球仪
(1)地球的模型——_________,地球仪是个_________,且地轴是_________的。
(2)地球仪的组成:地轴、点和线(真实地球并不存在)。_________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人们假想的轴。
二、地球仪的制作(2022课标新增:地理实践力)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图示
注意事项 1.在泡沫球的中间贴上毛线,作为_________。 2.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________。 1.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该铁丝即为_________。 2.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_________。 1.在a、b两个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既可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自由转动。 2.在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
三、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
图示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纬线长度_________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其中_________是最长纬线圈 经线长度_________
方向 纬线指示_________,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经线指示_________,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
重要经纬线 ①低、中、高纬度地区划分: _________地区:0°~30° _________地区:30°~60° _________地区:60°~90° ②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 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在一起,即为________经线
半球划分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_______半球) ③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_______半球) ①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经线圈 ②西半球经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半球经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引】东、西半球判定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①小小为东:即小于20°在_________半球
②大大为西:即大于160°在_________半球
③不小不大看东(E)西(W):即20°E—160°E在_________半球,20°W—160°W在_________半球。
四、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纬度 经度
图示
0°线 0°纬线是_________ 0°经线是_________
度数划分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_________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_________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_________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_________表示。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_________表示。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_________表示。
变化规律 纬度向北增大为_________,北大北纬 纬度向南增大为_________,南大南纬 经度向东增大为_________,东大东经 经度向西增大为_________,西大西经
(1)不用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是因为该经线圈所经国家较多,为了尽量避免把一个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
(2)经线圈:东经度经线+西经度经线=180°(经度之和),即一条东经和一条西经(0°和180°除外),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是180°。
(3)站在北极点,四周均是向南,站在南极点,四周均是向北。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的那个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3)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在确定某点位置时,一定要标注经度和纬度,经度标注东经(E),西经(W),纬度标注北纬(N),南纬(S),字母要写在度数后面。
(4)利用经纬网定向:_________指示南北方向,_________指示东西方向。
(5)正确的书写格式:__________________,例如(30°N,60°E)
【方法指引一】 经纬网定位★重难点
直线式经纬网地图 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
第一步:确定纬度。找0°纬线,0°纬线以北为_______,以南为_______。无0°纬线,则根据向北增大为_______,向南增大为_______来确定。 第一步:根据南北极,定南北纬。由N可判断为_______,该半球为北半球,则纬度为_______。由S可判断为_______,该半球为南半球,则纬度为_______。无N和S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判断极点,顺时针旋转为_______,逆时针旋转为_______。
A点纬度为_______,B点纬度为_______ A点纬度为_______
第二步:确定经度。找0°经线和189°经线,0°经线以东为_______,以西为_______;180°经线以东为_______,以西为_______。无0°经线,则根据向东增大为_______,向西增大为_______来确定。 第二步:根据自转方向,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向东增大的为_______,向东减小的为_______。逆着自转方向,经度向西增大为_______,向西减小为_______。
A点经度为_______,B点纬度为_______ A点经度为45°W
地理坐标: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地理坐标:A(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引二】 经纬网定向★重难点
1.第一步: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一定按照经、纬线去判别方向。先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平行不相交的是纬线,相交的是经线。
2.第二步: 无论经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因为纬线指示东西。
3.特殊经纬网地图中如何判别方向
局部经纬网图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第一步:找到极点,确定南北方向。无极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判别极点,即顺时针旋转为_______,逆时针旋转为_______。 找出经线,根据经线指示南北判别_______方向。
南北方向(以左图为例):③靠近南极,方向为_______。①远离南极,方向为_______。
第二步:确定东西方向。找到南北方向后,面朝北,左西右东,或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反之则为西。
东西方向(以左图为例):面朝南极,③在左为_______,①在右为_______。
(以左图为例)①在③的_______方向,③在①的_______方向
考点二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对比
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①_______ ②北极上空:_______ ③南极上空:_______
公转 _______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_______:地球是不透明球体,且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
2._______: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时间有早有晚。
(1)时间_______早_______晚
(2)同纬度位置偏_______先看到日出
(3)1小时相差经度_______
3.右图中: _______为晨昏线
_______地在夜半球
_______地在昼半球
时间_______早_______晚
_______地正在日出
_______地先看到日出
(晨线是日出线,昏线是日落线。所以图中O地可以看到日出。)
【知识拓展】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也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而导致日月星辰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重难点】公转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______________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②在______________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③_______________之外: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二、【重难点】公转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昼夜长短情况
D是 ______日,时间是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全球______。
A是 ______日,时间是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达到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
B是 ______日,时间是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全球______
C是 ______日,时间是 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达到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2)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______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______,黑夜时间变______,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______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______,黑夜时间变______,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______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______,黑夜时间变______,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______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变______,黑夜时间变______,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三、公转现象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总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热量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__________)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北半球
南半球
__________光照图 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__________光照图 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__________光照图 南、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四、公转现象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热带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北温带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北寒带纬度范围: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五、公转现象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12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最小,此时物体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最大,此时物体影子最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之相反)
(3)太阳___________的地方,物体影子长度为0。
(4)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房屋___________,有利于居室采光。
(5)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进到屋子里的阳光越___________,反之则越___________。
①太阳直射的地方,物体影子长度为___________。
②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房屋坐北朝___________,有利于居室采光。
③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进到屋子里的阳光越___________,反之则越多。
【方法指引一】 地球运动与物体影子的变化判断★重难点
以北半球为例:
一年中:
_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反之。
___________(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反之。
【方法指引二】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重难点
夏至日光照图 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此时南半球______,______。北半球纬度越______,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冬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______,______。北半球纬度越______,黑夜越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春分、秋分日光照图 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刚好穿过南、北极点,全球______。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注:廿(niàn),意为二十。
考点三 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地图的“语言”。
二、比例尺
1.公式:
2.表示方法:
______式 ——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______式 —— 1:4 000 000或者1/4 000 000(注意:这种表示方法不带单位,但实际单位其实就是厘米)
______式 ——
进行比例尺大小比较时,单位要统一,形式要统一,才可比较。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关系(相同图幅比较)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比例尺较大
比例尺较小
三、方向
1.普通地图:通常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辨别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______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是______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______方,右侧是______方。
3.【重难点】经纬网地图:
(1)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方向(无论经线、纬线如何弯曲,都遵循这个规律)
(2)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______,向南递增的为______,同一纬线上各点方向关系为______、______。
(3)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______,向西递增的是______,同一经线上各点方向关系为______、______。
(1)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由北极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______走。
(2)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______走。
(3)在地图上,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固定的,就是南、北极点所在位置。
(4)在地图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确定南、北之后,面朝北,左西右东。
四、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
选择适用的地图
1.地图的选择: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地图的分类 自然地图 社会经济地图
常用的地图 用 途
自然地图 地形图 去野外旅行,判断地形等
水文图 观察河流、湖泊径流量变化等
气候图 了解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植被图 判断地区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地图 政区图 了解地区行政区划
人口图 了解地区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交通图 选择出行路线
工业图 了解工业布局与主要工业部门
农业图 了解农业的分布和特点
2.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的应用:
优点 应用
遥感图像 快捷、直观、覆盖面广、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 城乡规划、农林水利、地质测绘、环境监测、国防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电子地图 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携带方便、内容更新快 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等方面。例如导航仪、手机地图等
3.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4)想看的范围小、详细些,需要查看比例尺______的地图。
(5)想看的范围大、简略些,需要查看比例尺______的地图。
电子地图即应用:(补充新教材的内容,补充含义作用等内容)
电子地图:放大地图,是将比例尺变______,范围______,内容更______。缩小地图,是将比例尺变______,范围变______,内容较______。
考点四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A、B是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______。
2.C是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1.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2.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点,且数值只能为正值。
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______。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______。
3.______: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4.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
5.判读山体部位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为分水线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常形成河流,集水线
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低的平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高。中间低,四周高
【方法指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应用★重难点
1.判读方法:
2.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计算:
(1)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的数值,即h。(如:h丙=______米,h丁=______米)
(2)山顶海拔: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3)乙的高度:______3.两地的相对高度:
①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______。
②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 n -1) d ≤ h <( n +1)d ,其中 d 为等高距, n 为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此公式也可用于求陡崖的相对高度,此时 n 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数量。
3.海拔高度与气温的换算:
一般来说,在近地面,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
计算公式为:T2-T1=(H1-H2/100)×0.6
4.判断河流流向:
根据等高线数值及弯曲方向,先判断河流,等高线向高数值方向弯曲为山谷,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判读河流流向。
5.判断技巧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______
同图等距 同副图等距一致
密陡疏缓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______,反之就______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重叠为崖 等高线重叠处为______
大小小大 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等高线数值之间
大大小小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肚大口小 水库库址一般选在河流峡谷、盆地或洼地“口袋形”“肚大口小”处
6.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1)露营一般选址坡度较缓、地势较高的地方,如图中a或②处,不可在山谷、陡坡、陡崖等危险之地。
(2)漂流地,速度快的激情漂流地为等高线密集的山谷。
(3)攀岩、蹦极等极限挑战应选在陡崖,如图中C处。
(4)水库大坝选址应在峡谷(图中A处),河流流出位置,工程量较小,库区是较封闭开阔位置,周围等高线密集(图中B处)。
(5)山区公路选址多与等高线平行修建。
(6)聚落多分布在地势开阔,河流交汇(靠近水源),向阳背风的地方,如图中D处。
7.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总结:
气温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__℃
登山 沿坡度较______,即等高线比较______的地方攀登更省力
河流位置及流向 河流位于______。河流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也可以以此判读地势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坝址应选在______、山谷“口袋形”洼地处(最窄处),以便库容量达到最大,同时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瀑布、蹦极、攀岩等活动 位于______处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______、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向阳的一侧)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修路 利用有利______,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陡坡,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农业布局 平原适宜发展______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______业、高原易发展______业,沿海地区或河湖密布地区易发展______业
聚落分布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一般选在地形______、有______经过地方
修水渠或引水管 由于水渠是敞口,所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修水渠的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由海拔______处向海拔______处,以保证水始终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不会溢出水渠。由于引水管是密闭的,所以引水管只要保证出水口低于进水口即可。无论是修水渠还是修引水管,都要尽可能使工程量最小
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读方法
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______: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图中用______色表示平原。
______:四周高,中间低
地形剖面图
1.概念: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作用: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3.绘制步骤
步骤一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步骤二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步骤三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方法指引】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剖面图判读方法:
1. 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陆地边缘,形成中部______四周______的地势。
沿30 N绘制的剖面图,亚洲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沿80 E绘制的剖面图,亚洲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2. 欧洲地形剖面图
欧洲地势低平,以______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______的大洲。
3. 非洲地形剖面图
非洲地形以______为主,有“____________”之称,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北美洲地形剖面图(北美大陆沿北纬40°纬线地形剖面图)
北美洲地形明显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______,中部是广阔的______,东部是低缓的____________。
5. 澳大利亚地形剖面图(澳大利亚沿28°S纬线剖面图)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西部低矮______,中部是地势平缓的______,东部是______。
6. 我国地势剖面图(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我国地形以______为主,地势______,呈三级______分布。
1.地理坐标
(1)经度中0°和180°,纬度中0°是不加字母的。
(2)地理坐标的书写需注意:
2.判断东、西半球
(1)东经度(E)不一定都在东半球,西经度(W)不一定都在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20°W 20°W向东到0°,再向东到160°E
东经度(E)大于160°E 西经度(W)大于20°W 东经度(E)小于160°E 西经度(W)小于20°W
口诀:大大为西 口诀:小小为东
3.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俯视图也遵循自西向东,只是呈现的效果是“南顺北逆”,“南顺北逆”正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旋转效果。
4.昼夜长短和昼夜长短变化
问题中注意区分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变化情况。
(1)昼夜长短情况,可答: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可答: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5.夏至日和冬至日光照图
注意区分夏至日和冬至日光照图
夏至日光照图 冬至日光照图
(1)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因此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图为夏至日光照图 (1)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北半球纬度越高,黑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因此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图为冬至日光照图
6.南北半球季节
(1)南、北半球虽季节相反,但日期相同,并不会因为季节不同,而出现日期差异。
(2)南、北半球季节相对一般遵循:冬对夏,春对秋
7.比例尺计算
(1) 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2)划成数字式为: 1:4 000 000或者1/4 000 000
(3)在千米到厘米的换算中,数位差五位,即千米换到厘米,加5个0,厘米换到千米减去5个0。
8.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图幅关系
(1)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
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2)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3)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如北京市地图)
9.经纬网定位
(1)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再依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
(2)辨别东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反之为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加的为东经度,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
10.区别山脊和山谷
(1)凸低为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2)凸高为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11.区别丘陵和山地
(1)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3)山地和丘陵主要区别在海拔上,丘陵也有山峰,但海拔低于500米。
12.度数大小与经纬线长度关系
(1)纬度越小,纬线越长,纬度数值相同,长度相同。
如:0°纬线最长,90°纬线是一个点,10°N和10°S等长。
(2)所有经度的经线都等长。
13.经线特征
(1)任意一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但任意一天纬线圈不可以,只有赤道(0°纬线)才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2)所有经线都叫子午线,但本初子午线只有一条,即0°经线。
14.地轴
(1)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人们假想的轴。
(2)无论是在地球自转,还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它的空间指向一直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方向。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2024·河南周口·三模)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是一颗恒星,它吸引着行、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湖南益阳·一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位于小行星带中
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与金星、木星相邻
4.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为推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火星是否( )
A.质量大小 B.体积大小 C.是否有水 D.是否有空气
【新考法◆实践活动】(2024·江苏宿迁·会考真题)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
6.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
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8.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
(2024·吉林·会考真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由此开启了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理位置最接近文昌市的是( )
A.(20°N,110°E) B.(20°S,120°E) C.(10°N,120°W) D.(10°S,110°W)
10.中国正向着航天强国目标稳步迈进,航空航天工业属于( )
A.传统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消费品制造业 D.服务业
【新考法◆新情境】(2024·河南·会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3.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四川内江·会考真题)下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M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5.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
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
16.一年之中,M线上( )
A.有极昼现象 B.全年昼夜平分 C.有极夜现象 D.全年昼短夜长
考点二 地球运动
(2024·山东聊城·会考真题)北京时间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它能为2024年5月发射的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通信支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小明在8时31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0时31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嫦娥六号发射时( )
A.地球公转到③时段 B.我国北方高温多雨
C.北京昼长长于文昌 D.北极地区进入极夜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吉林·会考真题)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长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长
4.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气候差异 C.海陆变迁 D.月食现象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陕西·会考真题)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逐渐变长 C.气候逐渐变冷 D.天气阴晴不定
6.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7.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
A.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 C.西南、西北 D.东南、东北
【新考法◆跨学科】(2024·山东烟台·会考真题)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9.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
①昼长夜短②天寒地冻③作物生长旺盛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新考法◆新情境】(2024·江苏苏州·会考真题)“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11.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2.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青岛·会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气候类
物候类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任务二】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谚语
冬小麦播种期农事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河北 秋分早,霜降迟,只有寒露正当时 ——山东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安徽 清明农事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东北地区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华北地区 清明清,担秧插地坪 ——华南地区
二十四节气逐渐扩展到全国应用时,同一农事活动在不同地区进行的节气不同,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的农事活动也不同。
(4)依据农事谚语,判断山东、安徽、河北三省的冬小麦播种期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清明节气,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冬小麦/春小麦)。
【任务三】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5)青岛某学校开辟了班级劳动试验田,欲依据山东农事谚语,计划2025年部分劳动内容。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B.种瓜点豆;C.收获白薯;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芒种
霜降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14.【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吉林长春·会考真题)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探究过程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体验冬至”
(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 ,居民穿着厚棉衣。
冬至日,各地饮食习俗不同。
(5)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 ,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人们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 ,人们习惯吃汤圆。
(6)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 ,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绽放冬至”
分享探究成果,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考点三 地图的阅读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山东济宁·会考真题)2024年春节期间,家住兖州区李家湾小区的小亮一家从大安机场乘飞机外出旅游,用手机导航确定去机场的路线,屏幕显示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去机场的路线中,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是( )
A.从东南向西北 B.从西北向东南 C.从正西向正东 D.从正东向正西
2.去机场途中,小亮帮开车的爸爸导航。小亮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查询沿途更多信息。小亮的操作可以改变( )
A.图幅的大小 B.显示范围大小 C.汽车行驶的方向 D.家到机场的距离
【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潍坊·会考真题)近年来,户外骑行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间,天气晴朗,几位骑行爱好者前往龙虎山地区骑行,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图示意龙虎山地区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骑行者做计划时发现( )
A.该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B.凉水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C.龙山的海拔高于虎山 D.索道两端相对高度不足百米
4.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 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 D.先上坡,再下坡
5.骑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 B.丙村 C.A地 D.B地
(2024·吉林长春·会考真题)地形往往影响交通线的分布,随着桥梁和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很多呈“灯泡”形迁回的普通铁路线实现了“裁弯取直”(如图),发展了高速铁路。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与铁路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AB两点图上直线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点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
A.30米 B.3千米 C.0.3千米 D.30000米
7.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的海拔为750米 B.BC段比BD段坡度陡
C.C点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D.取直线路AB段为东西走向
【新考法◆身边地理】(2024·黑龙江·会考真题)“东北小冻梨、南方小土豆……”2023年冬,黑龙江哈尔滨火爆出圈吸引大量游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游客要了解黑龙江省所在的位置应查阅( )
A.中国气候图 B.中国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中国政区图
9.游客利用电子地图前往中央大街,若放大手机屏幕图像,改变的是地图中的(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和注记 D.以上三个都不对
【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临沂·会考真题)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记录卡片】 时间:4:30 位置:山峰乙的西北 海拔:660米 说明:太阳在东北方位上刚刚升起
10.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1.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清凉河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见到攀岩训练基地
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5千米 D.正值秋高气爽,同学们感受到研学的快乐
(2024·甘肃白银·会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1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有河流流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会下降0.6℃。若图中①地的气温为22℃,则②地理论上气温应为( )
A.17.2℃ B.26.8℃ C.17.8℃ D.25.2℃
15.【新考法◆实践探究】(2024·山东烟台·会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到附近郊区开展研学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探究问题。
(1)同学们发现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是王村。说出王村规模最大的原因。(说出2点)
(2)有同学认为吴村可能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吴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推测该村可能会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说出1种)
(3)同学们发现A地种植了橘子、橙子、柚子等果树,发展了农业观光采摘项目。请说出发展该项目的好处。(说出2点)
(4)除了农业观光采摘,该区域还可以发展哪些旅游项目。(说出2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