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卷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5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1.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因为( )①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兴国这一根本宗旨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④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各级国家机关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组织并贯彻实施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保证国家治理成为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政治实践。以下不属于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做法是( )A.全国人大会上,代表们聚焦热点问题深入思考、热烈讨论,积极提交议案B.某市政府持续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C.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各地方政府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研究D.在某地方基层立法联系点里,人大代表将群众的意见建议汇集传递至最高国家立法机关4.2024年 12月 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崇‘宪’于心,守‘宪’于行”宪法书签设计征集活动。小明同学想在书签上宣传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以下观点最合适的是( )A.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C.保障宪法实施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D.每位公民要坚持宪法至上,坚决捍卫宪法5.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该法载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重要内容,并由国家主席公布后施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法的修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享有最高国家权力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国务院组织法,行使了决定权④国家主席依法行使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年 12月 1日至 7日是我国第七个“宪法宣传周”,各地各部门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开展了宪法宣誓、宪法晨读、知识竞答、联合普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①提高科学素养,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②普及宪法常识,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③营造法治氛围,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④提升宪法地位,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漫画《抛来祸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违反义务须担责,要自觉守法②生命是宝贵的,要敬畏他人生命③高空抛物时应先看楼下是否有人④有错必纠,犯错必受法律制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年 2月 28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要及时劝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以及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听劝阻的要第一时间向属地消防救援部门、公安部门报告并配合落实管控措施。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物业管理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③破坏社会秩序需要担责④法律规定了自由的边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年 6月 10日,乘客郭某,违反规定随身携带一只宠物蜜袋鼯登上飞机,导致航班因安全问题延误。郭某也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秩序的违法行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由此可见( )①郭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②民警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屏障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能做④自由不能随心所欲,规则是边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下列行为与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有关的是( )A.某区进行人大换届选举,选民踊跃参与投票B.李某开了一家餐馆,每月按时申报纳税C.超市因防盗铃响要对乐乐搜身,乐乐拒绝了D.小华奶奶退休后,每月按时领到养老金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①依法纳税②人身自由③爱护公共财产④宗教信仰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学习搭子、运动搭子……搭子是指因特定兴趣或需求而临时结成的伙伴。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列举能体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活事例。以下适合作为“汇报搭子”的同学是( )小汪:表哥应征入伍→守卫祖国的边关哨所→维护国家安全小黄:我观看电影《第二十条》→感受法治力量→自觉遵守法律小张:儿童受到特殊保障→参观博物馆享受优惠票价→体味文化魅力小夏:公民依法纳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A.小汪和小黄 B.小汪和小张 C.小黄和小夏 D.小张和小夏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个小题,共 51分。13.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40多年来,我国宪法制度建设日益完善,人们越发感受到宪法的力量和温度,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厚植心田!◆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修订反间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翻开一部部法律,开宗明义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在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师生同步参与,营造崇“宪”于心守“宪”于行的仪式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宪法的力量和温度给你的启示。(12分)14.共产党人要始终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讲规矩】9 月 1 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1)约束共产党人的“规矩”有哪些?(6分)【知敬畏】“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权力再大,也大不过法律。”从许多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来看,一旦失去敬畏,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轰然倒塌,行为就没有任何底线。(2)“权力再大,也大不过法律”,彰显了法律的哪一特征?(2分)【守底线】革命年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和平时期,“时代楷模”杨春在办理涉赌案件时,拒绝朋友的说情与行贿:“我们都是头顶国徽的人,办了'金钱案''关系案',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3)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8分)15.十一假期,小敏一家前往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参观游玩。正在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时,忽然她们看到前方的路边围了一群人,似乎在争论着什么。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的爸爸正在攀折树枝准备给孩子做花环,妈妈领着孩子在树上刻字时被公园管理员制止了,面对管理员的劝说,爸爸不服气地大声说道:“公园游玩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听到这句话,小敏陷入了沉思。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爸爸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12分)16.近年来,校园欺凌引发大众关注,成为热点话题。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一方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手段蓄意或恶意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1)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哪些权利?(3分)近年来,国家为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成效显著。但是校园欺凌事件仍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某班教室里发生的一个小摩擦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的校园欺凌。被欺凌的女孩一直默默忍受,但她一次次的忍气吞声换来的却是不断升级的暴力对待。(2)被欺凌女孩的做法对我们应对校园欺凌有何警示?(8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卷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B B A B C A D D A B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30分)13.【答案】①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以看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这体现了宪法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根本性作用,启示我们要维护宪法的至上地位。②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以维护人民利益等,表明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宪法与人民的紧密联系,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宪法的实施和发展。③国家宪法日的“宪法晨读”活动营造了尊崇宪法的仪式感,这提醒我们宪法需要被尊重和维护,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的氛围,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尊严。(每点 4 分,共 12 分)14.【答案】(1)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6分)(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分)(3)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也需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点 4 分,共 8 分)15.【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位爸爸没有认识到行使权利有界限。(2 分)公园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任何人都有游玩的权利,这一家也不例外。但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或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对父母破坏了公共财物,损害了公共利益,超出了法律的界限,是违法行为;同时作为家长在行为上也未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们不仅要有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尊重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每点 2 分,共10 分)16.【答案】(1)生命健康权、财产权、人格尊严权。(3 分)(2)①当遭遇校园欺凌时,不能忍气吞声,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寻求帮助。②要学会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做欺凌他人的行为。④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每点 2分,共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答案.pdf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