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二0二五年中学生能力训练
化学模拟练习(一)
(本试卷共14道题,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1. 随着东北旅游的爆火,东北大米受到南方朋友热捧,大米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油脂 D. 维生素
2. 孔雀石[主要成分]是一种用于冶炼铜的矿石,其主要成分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有
A. 4种 B. 5种 C. 8种 D. 10种
3. 2024年3月2日,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会使用机械臂。在选用机械臂材质时,不需要考虑的性质是
A. 硬度 B. 光泽 C. 抗腐蚀性 D. 密度
4.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纤维的透气性比天然纤维好
B.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是混合物
C.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易腐蚀的特点
D. 可用抽丝、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测定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 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 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7.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B. 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
C. 霉变的大米多次清洗后可蒸熟食用 D. 碳酸饮料具有良好的口感,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8.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原料气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C. 四种物质中有两种属于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1∶3
9. 硫酸铵【化学式为】不仅是一种化肥,而且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同学们在实验室中配制了少量硫酸铵溶液给花盆中的花施肥,其配制过程如下。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硫酸铵作为化肥时属于复合肥料中的一种
B. 所配溶液为该温度下硫酸铵的不饱和溶液
C. 所配溶液降温到10℃时会有大量晶体析出
D 硫酸铵能改良酸性土壤也能改良碱性土壤
10.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所有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C. 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的自热包主要成分一般是:生石灰、铁粉、铝粉、焦岑粉、活性炭、盐、焙烧硅藻土、氢化钙等。加热前,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加入冷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金属粉、碳粉、盐等物质相互反应持续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发热剂成分不同,发热效果不同。下表为不同发热剂(30g)对不同食物的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
发热剂 理论放热量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吸热量/kJ 吸热量/kJ
43.48 25 26.17 22 20.14
73.29 38 39.77 32 29.31
使用加热包的注意事项:①加热前,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加入冷水:②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③使用后的发热包可以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和活性炭都有___________的结构,能起到吸附的作用。
(2)自热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能变为热能。
(3)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量更___________(“高”或“低”)。
(4)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加热前,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目的是___________。
(6)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结合如图曲线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自热粉维持热量更持久
B. 自热粉一段时间后放热更多
C. 自热粉比生石灰放热快
(8)“自热火锅”的内、外盒由聚丙烯塑料制成,随意丢弃会带来“___________”问题。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的原因,选一个角度进行说明___________。
12. 水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对水的探究从未停止过。
【生活直饮水】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
(1)“可直接饮用的水”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紫外灯管照射起杀菌消毒作用,该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水组成的探究】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2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在实验室中通过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
(5)电解后,若管A中产生4mL气体,则管B中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______mL。
(6)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4所示。图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除了上述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解水的速率: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7)除电解水反应之外,还能证明水的组成的反应是___________。
【水的应用】
(8)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在实验室溶解氯化钠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13. 气体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与特点,科学家对于气体的发现及其性质的研究在化学研究中为时颇晚。
【二氧化碳的发现】
(1)17世纪初,范 海尔孟在检测木炭燃烧产物时,发现二氧化碳,并把它称为“野精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从如图中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收集到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水蒸气,可在F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除去水蒸气。
【农业上制备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是很多工业反应的副产品,将这些回收并加以利用,可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农业上的塑料大糊里,常需要施用作为气肥,因为是绿色植物___________的原料。农业大棚里常用废酸和固体碳酸氢铵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将该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5)不同碳酸盐的价格如表,同学们通过计算得知,想要产生44kg二氧化碳所需要原料的价格是:碳酸氢铵102.7元,碳酸钙___________元。经综合考量,大棚里使用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种类 市场价格(元/吨)
碳酸氢铵 1300
碳酸钙 1000
1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计。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5)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气球膨胀现象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6)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如图所示。
(7)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___(填“曲线1”或“曲线2”)
(8)表示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t1 B. t1~t2 C. t2~t3
(9)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二0二五年中学生能力训练
化学模拟练习(一)
(本试卷共14道题,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1)疏松多孔
(2)化学 (3)低
(4)
(5)防止因放热、产生气体导致包装内压强过大,引起爆炸
(6)加入热水,会使反应过于剧烈,存在安全隐患(合理即可) (7)AB
(8) ①. 白色污染 ②. 生成碱性物质(合理即可)
【12题答案】
【答案】(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H2 (4)
(5)8 (6) ①. 氢氧化钠溶液、12V ②. 温度(合理即可)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8) ①. 溶剂 ②. 16kg ③. 烧杯、玻璃棒
【13题答案】
【答案】(1)
(2) ①. 大理石##石灰石 ②. B ③.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3)浓硫酸 (4) ①. 光合作用 ②.
(5) ①. 100 ②. 生成的硫酸铵可作氮肥使用
【14题答案】
【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产生蓝色沉淀 (3)
(4) ①. 红 ②.
(5)不能 (6) ①. (合理即可) ②. 有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7)曲线1 (8)A
(9)NaOH溶液吸收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