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杨浦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一)综合测试试卷 2025.4(满分13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两大题。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Mg-24 S-32 Fe-56 Cu-64五、选择题(本大题17小题,共20分)21~3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2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2. 下列饮品中屈于纯净物的是A.柠檬水 B.蒸饵水 C.自来水 D.苏打水23.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物质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白磷 B.干冰 C.臭氧 D.金刚石24. 纳米二领化钛(TiCh)可用于光催化抗菌涂料。TiCh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A. -4 B. -2 C. +2 D. +425.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Zn B. Fc C. Cu D. Ag26. 下列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NH4NO3 B. KNO3 C, K2SO4 D, Ca(H2Po4)227. 景泰蓝制作工艺能将28克金拉成65公里长的金丝。该过程体现了金属具有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耐酸性28. 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A. Fe2O3 B. Fe C. Na2cO3 溶液 D.稀 NaOH 溶液29. 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A.质量 B.体积 C.物质的量 D.摩尔质量30. 关于Ca(OH)2的说法正确的是A.俗称:石灰水 B.类别:氧化物C.性质:能与金属反应 D.用途:改良酸性土壤31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常用能蓝(C16HloN202)作染料。关于膑蓝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4种原子构成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垠小C.含有氧分子 D.氢、氟元素的质量比为5:13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锥形瓶中添加多孔隔板,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B.关闭弹簧夹,锥形瓶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C.导管末端接近集气瓶底部,为了尽可能排出瓶内空气D.集气瓶口放置毛玻璃片,为了防止空气进入集气瓶中33 .利用传感器测:ft Ba(0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忖,白色沉淀增加B.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BaSO4C. b-c时,溶液的温度升高D.整个过程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34 . C02等许多非金屈氧化物屈于酸性氧化物,能体现酸性氧化物通性的反应是A. SO2 + NazCh = Na2sCh B. SO2 + 2H2s - 3sl + 2H2OC.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0 D. 3NO2 + H20 = 2HNO3 + NO35 37每题有1 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项目组同学利用生锈的薄铁片制作金属书签35. 在除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法有A.用砂纸打磨 B.刷上防锈油C.使用热的酸溶液 D.称铁锈质量36. 在制作花纹时,使用硫酸铜溶液刻蚀铁片, 铁片表面会出现的颜色是A.黑色 B.蓝色 C.红色 D.白色37. 为减少污染并促进废物利用,小组同学又设计了从废液(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的实验方案,以下流程分析正确的是A,步骤】的操作包括溶解和过滤B. M与固体A的质量可能相等C.步骤n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N已过量D.溶液B与溶液C所含的溶质种类不相同六、简答题(共30分。第38题7分,第39题7分,第40题7分,第41题9分)38.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形成系统思维。如图是乙块(C2H2)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修^, 2碳原子( 夕 氯原子甲 乙 丙 J o氢原子(1)物质变化角度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若有0.1 molO2参与反应,生成物中共含有氯原子约 个。写出乙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o②从宏观角度分析,该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实验验证其中一种产物:点燃纯净的乙快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后续操作、现象及结论)。(2)能量变化角度乙快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o(3)反应条件角度使用乙快燃烧产生的火焰切割金属时,若有黑烟冒出,可 (填“调大”或“调小”)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请另列举一个调控化学反应的实例 o39 .对水的组成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 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辿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将“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_____ ,同时有水雾产生。但他没能突破“燃素说”的束缚,错误地认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2) 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红热的铁制枪管,获得了 “可燃空气”和黑色固体(Fe3O4),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枪管质量增重的原因是。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填“单质”或“化合物”兀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填名称)。(3)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 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由此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40 .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实验探究。(1)写出氢氧化钠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设计实验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写出后续操作及现象),结论:该氢氟化钠固体已变质。【思路】通过 方法,说明物质的变质情况。实验2:分别取1.0 g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钠固体及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入到49mL水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氢氧化钠固体 碳酸钠固体 样品溶液升高的温度(℃) 31.5 10.1 15.7最终溶液的pH 13.7 11.9 m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o结论:该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为。【思路】通过 方法,说明物质的变质情况。41 .现代工业以低品质氯化钾(主要杂质:氯化钠)为原料,与硝酸钠反应生产高纯度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反应原理:KC1 + NaNO3 =&= KNO3 + NaClJ,)(1)图2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物质是(2)高温蒸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操作I和H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犍实验条件是 o操作TI的名称是、。(4)滤液A中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溶质是 o(5)精制硝酸钾中可能含有杂质NaCl,检验的方法是 o(6)在“混合兑卤”时,要控制低品质氯化钾与一定浓度硝酸钠溶液的质量比,原因是杨浦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一)化学参考答案五、选择题(共20分)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答案 A B D D A B C题号 28 29 30 31 32 33 34答案 D C D B C A C题号 35 36 37答案 AC C BD六、简答题(共30分)38. (7 分)(I) (D 分子;1.204x1023 : 2c2H2+ 502 = = 2H2O+ 4CO2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液体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或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固体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2)热能和光能(一个即可)(3)调大;碳在足昂: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从温度、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燃烧等 角度考虑,合理即可)39. (7 分)(1) Zn+H2sCh ZnSO4+H21;淡蓝色(2) 4H2O + 3Fe 兽=Fe3O4 + 4H2 (高温用1000多摄氏度表示也可,加热不给分);铁制枪管反应生成了 FC3O4,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枪管质量增重化合物;氢(微信公众号上海初中学习指导整理)气(写化学式不给分)(3)氢元素和氟元素40. (7 分)(1) 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加水使之完全溶解,滴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2分证明有新物质生(微信公众号上海初中学习指导整理)成;11.9部分变质:运用控制变量进行比较(或对比实验、对比相关物质的性质差异等)41. (9 分)(1)硝酸钾(2)保证硝酸钾不析出的条件下,使氯化(微信公众号上海初中学习指导整理)钠尽可能多析出(3)温度;降温结晶:过滤(4)氯化钠(5)取样,溶于水后,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CI(6) 1.为了使氯化钾与硝酸钠恰好反应(为了得到纯度更高的硝酸钾),2.控制水的量,防止水太多,消耗更多的能源(蒸发时间长、工作效率低):防止水太少,氯化钾与硝酸钠无法充分反应(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