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素养测评卷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在很多居民的屋顶上安装有太阳能发电,人们可以用上了自家发的电,同时还可以把多余的电通过电网卖出增加农民的收入。太阳能属于 能源,李林家在上一个月卖出了80 电。2.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 的态度。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 和放弃。3.防止全球变暖,降低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 、 、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4.在人类过度消耗 、 和 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 等气体含量,造成“温室效应”。5.雨后的垃圾堆,流出的水很脏而且很臭。由此推测将垃圾随意丢弃可能会造成 污染和 污染。6.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 ,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7.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 。(填“多”或“少”)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在太阳系中,有一颗星球离太阳不近也不远,表面有大气层,有水、还有岩石和土壤,这个星球是( )。A.金星 B.木星 C.地球9.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是( )。A.消化不良 B.引发水污染 C.引发呼吸系统疾病10.3月22 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盆浴代替淋浴 B.用洗菜水拖地 C.使用滴灌技术12.下列垃圾适合堆肥的是( )。A.塑料、果皮 B.菜叶、陶瓷片 C.蛋壳、果皮13.如果你是环保学者,在解决垃圾问题中,最好的办法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B.减少垃圾的数量 C.减少网上购物14.下列选项中,( )属于清洁、环保的能源。A.石油 B.地热 C.煤15.为了节约能源,下列行为应尽可能减少的是( )。A.随手关灯 B.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C.汽车接送16.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石油 C.海洋能17.下列环境问题中,( )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A.酸雨 B.地震 C.火山喷发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把这些垃圾埋起来或者烧掉就没有危害了。( )19.厨余垃圾腐熟时间一般是1-3个月,腐熟后可以作为种植花草的底肥。( )20.海洋非常大,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可以任意开采。( )21.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1天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 )22.将废旧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但不会污染地下水。( )23.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24.地球气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25.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 )26.纸被回收后,经过加工变成新的纸张,所以我们无需节约用纸。( )27.不同小组在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时只需为自己组扮演的角色考虑。( )四、连线题(共10分)28.连线题。吃剩的青菜 矿泉水瓶喝过的酒瓶 可回收物 果皮破瓦片 厨余垃圾 过期药品废日光灯管 有害垃圾 用过的卫生纸废铁钉 其他垃圾 碎砖头五、简答题(7+8,共15分)29.解决垃圾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0.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写出3条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六、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兴趣小组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湿地已成为部分市民野营观光的首 选,但伴随着人数的增加,湿地公园内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加。3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减少公园垃圾数量的是( )。A.使用一次性餐具 B.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C.用布替代塑料袋 D.将枯枝败叶进行集中堆肥处理32.很多市民在湿地公园游玩时都会自备餐食,装餐食的保温盒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 )。A.保温材料能产生热量 B.保温材料能吸收热量C.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D.保温材料是热的良导体33.同学们了解到早在2008年市政府就颁布了《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 理规定》,限制煤炭、木炭、蜂窝煤等燃料的使用,因其易导致( )。A.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水污染 D.噪声污染34.为此,同学们做了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如图)。他们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半小时后瓶外温度计示数与瓶内温度计的示数相比( )。A.两者相同 B.瓶外温度计示数大C.瓶内温度计示数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5.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共同为保护滇池尽一份力量。请结合实际说说为保护 滇池,我们可以怎样做?(至少写两条)/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1页1. 可再生(或清洁) 度2. 不同 妥协3. 太阳能 风能4. 煤 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碳5. 大气 水6. 剧烈变动 保持稳定7. 少 多8.C9.C10.B11.A12.C13.B14.B15.C16.B17.A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0.养鱼的水,淘米的水浇花或冲厕所;收集空调滴水用来拖地,浇花。31.A 32.C 33.B 34.C 35.不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不乱排污水、乱扔废弃物;植树造林,加强对湿 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节约用水;学习、宣传滇池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滇池保护公益活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素养测评卷一、填空题1.在很多居民的屋顶上安装有太阳能发电,人们可以用上了自家发的电,同时还可以把多余的电通过电网卖出增加农民的收入。太阳能属于 能源,李林家在上一个月卖出了80 电。【答案】 可再生(或清洁) 度【详解】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1度电(1 kW·h)是一个能量单位,1度电=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简单来说,一度电就是一台功率为1000W的电器工作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2.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 )的态度。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 )和放弃。【答案】 不同 妥协【详解】环境问题确实是复杂的,各个地区因地理、经济和文化差异而对污染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为了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各方进行妥协,可能需要放弃一些利益或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这种妥协与放弃有助于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接受和实施。3.防止全球变暖,降低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 、 、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答案】 太阳能 风能【详解】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防止全球变暖,降低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4.在人类过度消耗 、 和 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 等气体含量,造成“温室效应”。【答案】 煤 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碳【详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地面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旱灾、沙尘暴频发。5.雨后的垃圾堆,流出的水很脏而且很臭。由此推测将垃圾随意丢弃可能会造成 污染和 污染。【答案】 大气 水【详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的话,那垃圾堆就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尤其是雨后的垃圾堆,流出的水很脏而且很臭。由此推测将垃圾随意丢弃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6.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 ,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答案】 剧烈变动 保持稳定【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有生命,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地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除了地球之外的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7.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西北地区( ) ,东南地区( )。(填“多”或“少”)【答案】 少 多【详解】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故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北地区少,东南地区多。二、选择题8.在太阳系中,有一颗星球离太阳不近也不远,表面有大气层,有水、还有岩石和土壤,这个星球是( )。A.金星 B.木星 C.地球【答案】C【详解】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每颗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地球球离太阳不近也不远,表面有大气层,有水、还有岩石和土壤。9.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是( )。A.消化不良 B.引发水污染 C.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答案】C【详解】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有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工厂排放的烟、田间喷洒的农药等。大气污染会引发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10.3月22 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答案】B【详解】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正确;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错误;洗衣服应该将水盛到盆里洗,不应该用流水洗衣服;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正确。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盆浴代替淋浴 B.用洗菜水拖地 C.使用滴灌技术【答案】A【详解】节约用水的措施:尽量使用淋浴代替盆浴;用洗菜水拖地;使用滴灌技术等等。A选项不利于节约用水,B选项、C选项属于节水措施。故选A。12.下列垃圾适合堆肥的是( )。A.塑料、果皮 B.菜叶、陶瓷片 C.蛋壳、果皮【答案】C【详解】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腐殖质的过程,适合堆肥的垃圾应该是易腐烂的有机物。果皮、菜叶、蛋壳都属于易腐烂的有机物,适合进行堆肥处理;而塑料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不适合堆肥;陶瓷片属于无机物且难以分解,也不适合堆肥。故选C。13.如果你是环保学者,在解决垃圾问题中,最好的办法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B.减少垃圾的数量 C.减少网上购物【答案】B【详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等,废弃塑料做成的工艺品美观实用,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还能节约成本。14.下列选项中,( )属于清洁、环保的能源。A.石油 B.地热 C.煤【答案】B【详解】清洁、环保的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或没有污染的能源。石油和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而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球内部的热量发电或供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地热属于清洁、环保的能源。15.为了节约能源,下列行为应尽可能减少的是( )。A.随手关灯 B.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C.汽车接送【答案】C【详解】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的一系列行为。随手关灯、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属于节约能源的行为;汽车接送属于浪费能源的行为,应该多步行或者乘坐交通工具。16.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石油 C.海洋能【答案】B【详解】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些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因此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而像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因此称为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氢能,它们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B。17.下列环境问题中,( )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A.酸雨 B.地震 C.火山喷发【答案】A【详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喷发都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三、判断题18.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把这些垃圾埋起来或者烧掉就没有危害了。( )【答案】×【详解】垃圾埋起来或烧掉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危害。填埋垃圾可能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而焚烧垃圾则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二次污染。因此,垃圾处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如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等。19.厨余垃圾腐熟时间一般是1-3个月,腐熟后可以作为种植花草的底肥。( )【答案】√【详解】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至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是处理厨余垃圾的好方法。题目说法正确。20.海洋非常大,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可以任意开采。( )【答案】×【详解】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所以人们不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21.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1天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 )【答案】×【详解】1度等于1千瓦小时,即10个100瓦的灯泡照明1小时的耗电量,也就是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22.将废旧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但不会污染地下水。( )【答案】×【详解】填埋垃圾缺点:占地面积大,危害环境和污染地下水。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如果填埋会污染土壤、地下水,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23.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答案】√【详解】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最终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24.地球气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答案】√【详解】地球气候在地质历史的长时间尺度上,虽然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性是由于地球系统中各种反馈机制的作用,如碳循环、水循环等。25.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 )【答案】√【详解】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我国的电能来源:62%来自火电、8%来自太阳能发电、9%来自风电、19%来自水电、2%来自核电,其中利用的最多的是火电。26.纸被回收后,经过加工变成新的纸张,所以我们无需节约用纸。( )【答案】×【详解】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纸的回收利用也是在保护木材资源。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7.不同小组在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时只需为自己组扮演的角色考虑。( )【答案】×【详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小组在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时既要为自己组扮演的角色考虑,也要为别的组扮演的角色考虑。四、连线题28.连线题。吃剩的青菜 矿泉水瓶喝过的酒瓶 可回收物 果皮破瓦片 厨余垃圾 过期药品废日光灯管 有害垃圾 用过的卫生纸废铁钉 其他垃圾 碎砖头【答案】【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吃剩的饭菜、果皮属于厨余垃圾;喝过的酒瓶、废铁钉和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破瓦片、碎砖头、用过的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五、简答题29.解决垃圾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答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详解】解决垃圾问题的常用方法包括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是指在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资源化是指将垃圾转化为资源进行再利用;无害化是指通过处理使垃圾对环境和人体无害。这三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保护环境。30.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写出3条生活中的节水措施。【答案】养鱼的水,淘米的水浇花或冲厕所;收集空调滴水用来拖地,浇花。【详解】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如:在不影响卫生的情况下,尽量少更换碗碟,减少洗刷用水;养鱼的水,淘米的水浇花或冲厕所;收集空调滴水用来拖地,浇花。六、综合题兴趣小组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湿地已成为部分市民野营观光的首 选,但伴随着人数的增加,湿地公园内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加。3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减少公园垃圾数量的是( )。A.使用一次性餐具 B.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C.用布袋替代塑料袋 D.将枯枝败叶进行集中堆肥处理32.很多市民在湿地公园游玩时都会自备餐食,装餐食的保温盒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 )。A.保温材料能产生热量 B.保温材料能吸收热量C.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D.保温材料是热的良导体33.同学们了解到早在2008年市政府就颁布了《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 理规定》,限制煤炭、木炭、蜂窝煤等燃料的使用,因其易导致( )。A.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水污染 D.噪声污染34.为此,同学们做了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如图)。他们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半小时后瓶外温度计示数与瓶内温度计的示数相比( )。A.两者相同 B.瓶外温度计示数大 C.瓶内温度计示数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5.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共同为保护滇池尽一份力量。请结合实际说说为保护 滇池,我们可以怎样做?(至少写两条)【答案】31.A 32.C 33.B 34.C 35.不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不乱排污水、乱扔废弃物;植树造林,加强对湿 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节约用水;学习、宣传滇池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滇池保护公益活动。【解析】3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使用一次性餐具会产生垃圾,不利于减少公园垃圾数量。32.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使物体的温度下降得慢一些,这就需要减慢热传递,但是保温并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为此应该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可以减慢热传递。装餐食的保温盒能起到保温的 作用,是因为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33.煤炭、木炭、蜂窝煤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因此,市政府限制这些高污染燃料的使用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34.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气温升高,所以瓶内的温度计示数要比瓶外的高。35.不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不乱排污水、乱扔废弃物;植树造林,加强对湿 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节约用水;学习、宣传滇池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滇池保护公益活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源,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试卷第8页,共8页试卷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素养测评卷(A3,含答案).docx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素养测评卷(解析版).docx